运动员可持续生计资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论文,生计论文,运动员论文,资本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5-0028-05
运动员长远生计保障是建设体育强国,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伴随着社会结构分化和社会风险积累的加速,运动员文化教育不足、人身保险不完善、退役就业不充分、长期收入不稳定、社保续接不顺畅等长远发展和生计保障问题逐渐凸显,制约了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主席胡锦涛[1]在“9·29”讲话中强调:“要关心运动员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工作”,“推进体育改革创新”,“增强体育发展活力”。2010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与相关部委联合制定并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加强运动员保障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2]。中央的精神、相关政策和意见的出台,表明迫切需要积极探索实施“新政”的新机制、新途径,切实解决运动员长远生计面临的实际困难。
“可持续生计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改善长远的生活状况所拥有和获得的谋生能力、资本和有收入的活动;稳定的生计可以使有关政策协调地发展、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地使用资源”[3]。英国国际发展机构(DFID)建立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阐明了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背景下,以生计资本为核心,追求不同的生计策略,进而影响不同生计结果的产生,实现可持续生计。对我国运动员而言,其职业生涯分为在役期和退役期两个时期,呈现明显的动态周期性特征[4]。核心生计资本主要由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5-7]构成,其中,人力资本指根植于自身的健康状况、知识和运动技能、劳动能力、适应能力的总和,能够使运动员选择不同的生计策略并获取相应的生计结果[8];社会资本指为了实施生计策略而利用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金融资本指运动员可自主支配的储蓄和可筹措的流动资金,包括现金收入、各种渠道筹措的有偿或无偿的资金援助和获得的社保资金。然而,受社会压力、行业风险和个人能力风险高等脆弱性环境的影响,运动员面临生计资本积累不足,难以维持终生普通消费水平的风险。
为此,本研究把“可持续生计”作为保障政策的基本目标,研究运动员可持续生计资本的影响因素,对实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新政”具有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辽宁省运动员群体,数据源于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10年10月进行的运动员生计专项调查。被调查对象分布在举重、赛艇、篮球、拳击、滑冰、击剑等15个运动项目。男性占61.5%,女性占38.5%;年龄结构:18岁以下占33.5%,18~25岁的占45.0%,25岁以上占21.5%;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占27.6%,高中及中专占49.2%,大专及本科占23.0%,硕士以上占0.2%;运动等级从国际健将至少年级运动员基本呈正态分布。各项统计结果能反映辽宁省运动员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定量研究方法,对运动员可持续生计资本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问卷测量。其中,“可持续生计资本状况”具体包括“人力资本状况评价”、“金融资本状况评价”和“社会资本状况评价”,赋值从1到5分别代表“非常不满意”、“较不满意”“一般满意”、“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可持续生计资本影响因素”由17个指标构成,涉及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与学习能力、运动项目特点、再就业信息与政策支持、社会保障参与等方面的内容,赋值从1到5分别代表“非常不重要”、“较不重要”、“一般重要”、“较重要”和“非常重要”。
为了便于研究的开展并结合实际情况,本研究选择辽宁省运动队的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沈阳、大连、鞍山、锦州4市竞技体育体院(校)运动队作为样本。按照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同时考虑运动员数量等因素,在每个市中随机抽取3~4支运动队,最后,对抽取到的运动队采用整群抽样发放问卷,回收480份,回收率95%,调查问卷符合社会调查统计的标准与要求。
2)数据分析。
(1)因子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影响运动员可持续生计资本状况的主因子。
(2)回归分析: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构建计量模型,研究各主因子对运动员可持续生计资本的影响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员可持续生计资本影响主因子的提取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和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首先对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统计量检验,结果表明,KMO值为0.956,在“KMO>0.9:非常适合”范围内,表示参与因子分析的样本数量是充足的,Bartlett球度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P<0.0001),即变量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所选择的指标适宜做因子分析。
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按照Varimax转轴,采用Gattel陡阶检验法,以因子负荷量大于0.5的项目作为各因子命名的依据,计算出17个影响因素中内在的因子变量。检测条目构成的量表经过因子分析后,根据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确定4个主要因子,各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10.95、1.16、0.83、0.65,共解释了总方差的75.5%,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Cronbach α系数信度检测表明,各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值均大于0.86,具有较高的信度。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
通过因子分析本研究提取了4个比较充分反映运动员可持续生计资本的影响因素主因子,并根据所对应的条目内容分别命名为“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社会关注”和“运动项目”。接下来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这4个主因子对运动员可持续生计资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不同的因子对运动员可持续生计资本的效应存在怎样的差距?
2.2 可持续生计资本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社会关注、运动项目都与运动员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呈现相关关系,表示对可持续生计资本的获得有显著影响,为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提供了数据依据。分别将“人力资本状况”和“金融资本状况”及“社会资本状况”作为因变量,与所提取的4个主要因子进行回归分析。设定的计量模型为:
从模型估计结果中得出: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社会关注和运动项目对可持续生计资本状况具有显著影响。
1)运动项目主因子对3类生计资本的边际效应分别为0.246、0.330和0.407,是影响可持续生计资本的重要因素,表明在运动员生命周期内,运动项目的发展水平、运动等级、运动成绩等专有技能指标是运动员生计资本水平的重要标志,运动员的收入分配、退役补偿标准等均与运动成绩相挂钩,运动成绩带来的名人效应也成为建立广泛社会网络、退役后顺利完成职业转换的基础,对生计资本的获得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文化教育主因子是资本状况决定因素,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边际效应分别为0.219、0.159和0.184。在役期内,综合文化素质能提高训练效率,促进运动员形成资本积累;退役后,原有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对资本积累的贡献减弱,甚至会完全失灵,生计资本积累链条面临断裂风险,综合文化素质成为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成功实现职业转换并获得稳定收入,在更宽泛的社会结构中获得稀缺社会资源的重要因素。
3)社会关注主因子是影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一个显著而重要的正向影响因素,边际效应分别为0.218、0.173和0.153。通过正式、非正式团体和服务机构所构成的社会网络,可以获得技能培训、职业指导、信息交流、金融支持、社会融合以及发展机会,促进资本积累与转化。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运动员多层次保障制度、过渡期职业转型制度的重要性。
4)社会保障主因子是影响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个显著正向影响因素,边际效应分别为0.186、0.138和0.144。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3个主因子而言,社会保障制度对化解运动员医疗、养老和失业风险,保障退役后基本生活水平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目前,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制度整体设计不完善、制度变迁成本的责任尚未厘定、需求意愿不强、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制约了社会保障对生计资本的积极作用[9]。
3 促进运动员可持续生计资本形成的对策
3.1 树立可持续生计的政策理念,着眼于运动员的长远发展
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中,变革中的组织结构(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私有部门)和制度程序(如政策、法律、文化)不健全是导致脆弱环境形成的重要原因[10]。因此,改善提升运动员获得生计资本的能力,主要依靠组织或制度的变革来实现,保障运动员可持续生计的制度安排必须坚持“可持续生计”的思想,实现竞技体育与运动员自身发展相结合、短期货币补偿与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培育相结合、制度保障与个人响应相结合、政府治理和社会组织互助合作相结合,完善组织、制度和程序规则,改善脆弱性环境,促进生计资本形成,实现所期望的可持续生计目标。
3.2 完善文化教育与再就业培训机制,提升运动员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最为基础的生计资本,决定着能否更好地利用其他生计资本并取得积极的生计结果。应重点着眼于以人力资本为主线的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培育,完善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探索“训练、教学一体化”的竞技体育新模式,巩固义务教育基础,拓宽高等教育途径,夯实运动员文化根基;推进职业教育和退役职业培训,促进专有性运动员人力资本的转化;建立健全就业扶持机制,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运动员合理规划退役后发展方向,主动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和能力,最终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设计科学合理的退役补偿机制,促进运动员金融资本积累
运动员长期收入波动大,伤残医疗保障要求高、再就业不充分、退役补偿机制不完善等是约束金融资本获得的最大障碍。首先,引导运动员设计生计资本投资和理财,通过跨期收入转移来满足生计资本的需求,实现终生效应最大化;其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累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险资金;再次,设计科学的退役补偿机制,变具有“短期效应”的货币补偿为更具“长期效应”的就业补偿和技能补偿,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最后,创新公共信用,为退役运动员进行创业和资本投资予以支持。
3.4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增强运动员的防护性金融资本
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基本生活、减缓脆弱性方面发挥“减震器”和“稳定器”的作用。首先,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体现运动员职业的特殊性。其次,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历史遗留的运动员保障欠账问题。再次,发展补充社会保险制度,满足不同层次的保障需求,提高保障水平。最后,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将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解决中国运动员“退役致贫”、“伤残难医”、“社保难续”的问题[9]。
3.5 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运动员社会资本积累
社会资本是与组织、结构(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私有部门)和制度联系最为密切的资本。需要社会关系网、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建立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从个人、家庭、行业和公共领域等多个层面,提供运动员商业保险、伤残抚恤、无形资产开发、维权服务、再就业技能培训、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支持与保障,发挥有效的救助和关怀功能,对运动员的需求给予更及时的反应,促进脆弱性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能力提高。
3.6 加强可持续生计资本整合,促进运动员生计策略的多样化
根据可持续生计框架,在脆弱性背景下仅仅依靠单一类型的资本难以实现生计的多样化,必须建立在平衡的生计资本组合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生计策略,取得积极的生计成果。宏观方面发挥各级组织、机构和制度的支持功能,通过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生计资本形成与相互转换;微观方面要求运动员个人随着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生计路径进行适应性动态调整,改变对生计资本的利用,加强生计资本的综合开发与转化,实现生计资本的优化配置,促进福利的增加、脆弱性的减少和稀缺资本的可持续使用。
4 结论
1)运动员可持续生计资本的影响主因子是社会保障因子、文化教育因子、社会关注因子和运动项目因子4个方面,且对运动员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运动项目对生计资本影响的边际效应最大,受教育程度已经成为生计资本状况的决定因素,社会关注成为促进生计资本积累与转化的重要途径,社会保障水平对生计资本的边际效应较小。实证结果支持了实施运动员保障政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新时期需要以可持续生计为政策目标,以运动员可持续生计资本为核心,完善文化教育与再就业培训机制,设计科学合理的退役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加强可持续生计资本整合,保障运动员可持续生计和长远发展。
收稿日期:201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