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颛桥社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颛桥社区2012~2014年手足口病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12~2014年颛桥社区共报告3159例手足口病患者,病例以非本市户籍的流动人口为主,集中在5~6月份,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的92.18%,男女性别比例为1.51:1,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结论 颛桥社区手足口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和人群特征,应加强疫情监测、开展联防联控和健康教育,加强托幼机构、外来人口聚集地等重点场所的监控是防治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中图分类号】R512.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70-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1].为掌握颛桥社区手足口病发病规律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和调整防控措施、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疫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自公安局.手足口病病例依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和?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进行诊断.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病率的比较采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颛桥社区2012~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315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64/10 万.各年份手足口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985,P<0.05).重症手足口病16例,托幼机构发生聚集性疫情114起(表1).2.2.3 时间分布 2012~2014年颛桥社区每个月均有病例报告,3年的发病曲线基本相同,主要有2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集中在5~6月份,另一个高峰期出现在11~12月.3月份病例逐渐增加,6月份达到发病高峰期,7~8月份明显下降,9月份又有升高趋势,到次年2月达到最低水平.2012年5~6月份手足口病发病数明显高于2013和2014年.但2014年7-8月份发病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发病高峰一直延长至10月份,第2个小高峰明显低于2012年和2013年(图1).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1].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下发通知,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丙类管理.手足口病严重危害低龄儿童的身心健康,其预防控制仍面临严峻考验. 通过本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2012 年颛桥社区手足口病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政府、教育局、村居委等各部门都采取一定的防控措施,因此2013年发病率和聚集性疫情均有所下降,但仍在较高的发病水平, 须继续加强防控工作. 男性发病高于女性,0~5岁年龄组发病数最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这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调查报告基本一致[2,3].主要原因可能为男孩比女孩活泼好动,卫生习惯也不如女孩,增加了肠道病毒的传播机会.5岁以下儿童自身免疫力低下,在托幼机构等集聚场所,儿童接触频繁,空气流通不好,感染机会多[4]. 外省市户籍儿童发病明显高于本市户籍儿童,主要原因为颛桥社区是城乡结合部,聚集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这些流动人口大多数居住条件差,文化程度较低,看护人员生活条件和卫生习惯较差,防病意识较薄弱,幼儿容易传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全年有两个流行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是5~6月,第二个高峰是11~12月,且有第一个高峰强于第二个高峰的特点,国内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报道[5,6].2014年第一个发病高峰后无明显下降直接过渡到第二个发病高峰,这种现象可能与气候变化和肠道病毒的寄生环境有关, 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 综上所述,颛桥社区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出于较高水平,散发仍是主要流行形式,具有明显的地域、季节和人群流行特征.目前尚没有特异性的手足口病疫苗,所以一级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电视、网络、宣传单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强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看护人员的知晓度,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7,8];其次加强疫情报告和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三是建立教育、卫生、政府等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特别是高发季节, 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外来人口集聚地等重点场所的预防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 张春道,营亮.连云港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1):23-24 [3] Juanjuan,Gui,Zhifang,Liu,Tianfang,Zhang.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Spatial-TemporalClustersofHand,Foot,andMouthD(iseaseinZhejiangProvince,China,2008-2012[J].PLoSOne,2015,10 [ 9):doi:10.1371/journal.pone.0139109 4] 杨东靖,李力,吕莉琨.天津市手足口病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7):961-964 [5] ZhangW,DuZ,ZhangD.Quantifyingtheadverseeffectofexcessiveheato[nchildren:Anelevatedriskofhand,footandmouthdiseaseinhotdays. [ J].SciTotalEnviron,2015,(541):194-199 6] 吴晓华,陶兴永.手足口病的三级预防策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 14(2):162-165 7] 莫瑜洁.江桥社区2009-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上海医药,2012,33(16):51-52 [8] 徐辉,陈聪,姚杏娟.常州市2008-2009年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275-278
论文作者:张奕1 詹隆文2 凤玉英1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7
标签:手足论文; 流行病学论文; 儿童论文; 发病率论文; 特征论文; 社区论文; 疫情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