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人州人民医院 新疆博尔塔拉 833400)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现象并对其护理体验进行研究。方法:对我科患有急性脑梗死的10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法选择静脉滴入溶栓剂,与此同时,治疗结束后需随时对患者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做好必要的护理工作。结果:在治疗结束之后发现,在1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溶栓成功,病情减轻的患者有2例,患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仅有2例。结论:急性脑梗死极易致使患者瘫痪甚者死亡,为了减少这种情况需要患者尽早接受治疗,而减缓脑梗死病情最好的办法就是通畅血管,这就需要进行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另外,护士们细心的照料及随时观察患者病情为患者尽早痊愈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护理体会;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197-01
目前,急性脑梗死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而急性脑梗死患者致残率非常高,对我们的生活健康带来很大影响。通过长期研究发现,针对急性脑梗死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采用早期溶栓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在血管血液未完全阻塞前及时疏通血管,以达到脑血液再灌注,减少致残率。为了能够在血管未堵死之前进行溶栓治疗,我们需要尽早治疗,最好在患病4.5小时之内进行,这样才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为了研究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效果,我科对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护理,发现治疗效果非常好。以下为我科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科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7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年龄最大为64岁,最小为41岁,其平均年龄为59.8岁,所有患者的发病时间均在4.5小时以内。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检查,确定患者全部为急性脑梗死,其他血常规、血压、血糖及凝血功能都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可以进行早期溶栓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治疗方法
立即查看患者凝血指标、血常规以及生化指标,同时对患者进行吸氧与心电监护,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尿激酶的静脉滴入,根据患者情况给予100~150万u尿激酶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1小时内滴完,并随时观察药物是否有不良反应。
1.3 观察与护理体会
(1)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出现暂时性失语、偏瘫现象,这时患者心里会极度焦虑,同时伴有自卑、紧张等负面情绪,这些都将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为此,护士们就需要耐心对患者解释这种情况的暂时性,并对患者详细解释治疗目的、方法及疗效。在解释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尽早治疗的必要性,同时为了加强患者信心,还可以向患者介绍一下我科成功案例。在护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语气,护理的作用是为了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因此在交流中我们需要将语气放缓,用轻柔的声音将患者需要注意事宜解释清楚,并时刻向患者展现笑容。
(2)治疗前准备
急性脑梗死在早期溶栓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减少患者发病时间,因此我们需要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详细护理观察。在患者床边放置常用的抢救器械、药物等,这些都可以节约患者应急状态时的时间,为治疗赢得一个比较好的时间。
(3)治疗中护理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也必不可少。首先每15min到30min对患者进行一次巡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前2小时每15分钟监测一次血压,后改为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监测6小时,8小时后改为1小时测量一次。患者血压控制在180/110mmHg左右,如果患者血压过高将会导致其颅内出血,因此随时测试患者血压并作好记录非常重要。其次关注患者表面皮肤,看其是否有出血点或者瘀斑,如果有则需要对瘀斑及出血点位置、情况及范围进行详细记录。同时还需要观察患者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是否有出血情况,大便是否带血。由于患者的出血现象会严重影响患者以后治疗,因此,一旦发现需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急性脑梗死患者还会伴有心脏病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对其判断方法进行熟练操作;最后,对于患者的肢体等动作也需要进行严密观察。
(4)治疗后护理
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后需绝对卧床24小时,在此期间需要保证患者的舒适性,护理人员需要每隔2个小时对患者进行一次翻身,并保证患者室内空气的流通性。为了促进患者血液循环,还需要给患者进行适当按摩,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结果
在经过溶栓治疗并护理之后,我科1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溶栓成功,病情减轻的患者有2例,溶栓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2例,经治疗后好转。
3.讨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溶栓治疗最主要的作用是疏通堵死的血管,恢复身体供血功能,因此,对溶栓治疗来说,时间就是机会,患者治疗越早康复希望就越大。指导患者通过日常生活来逐步提高患侧肢体的功能,积极鼓励患者尽量做到生活的自理。注意日常生活锻炼应当在患者可以坐后进行,让患者尽量依靠自己进行穿衣、洗漱、进食等日常活动。在患侧肢体能够使用时尽量使用患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的功能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加强。同时护理人员的心里素质要好,责任感要强,在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前提下,护理人员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情况,以便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问题,从而增加患者痊愈机会。
【参考文献】
[1]王雪里红,曾红,樊琨,王克英,左鹰,王沈燕,胡南,李学英,赵永春,王洪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10.)
[2]施志杰.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4.)
[3]王欢,李玮,刘承春,吴娅,易旭,张志宏,李小树,张猛.脑梗死静脉溶栓后24h内选择性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观察[J].中国卒中杂志,(2014.10.)
论文作者:赵林蓉,何花,马红敏,阿·巴音吐甫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患者论文; 溶栓论文; 脑梗死论文; 小时论文; 静脉论文; 血压论文; 肢体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