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邓小平党建理论为指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党建论文,伟大工程论文,理论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问题,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全部事业中占据关键地位,正如小平同志所说:“核心问题是党”。党的建设在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到理论上,就决定了党的建设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学习邓小平党建理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邓小平党建理论为根本指针。
一、从革命党建设理论向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飞跃
党的建设理论的发展,是和党的整个事业、党的建设实践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国际共运史上,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经列宁、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已经伴随着党的建设实践的发展,经历了几次飞跃。“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57页)这几次飞跃,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当时的时代条件和党所面临的任务出发,解决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即革命党的问题,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财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一整套符合中国特点的建党理论,即毛泽东建党思想。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这就是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02页)围绕着建设这样一个党,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最具特色和对马列主义关于党的学说最突出的贡献是:在思想建设上,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原则,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在政治建设上,制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把党的建设与政治路线紧密相联;在组织建设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并从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党的纪律、群众路线等方面发展了民主集中制;在作风建设上,培育了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指引下,建立了一个坚强的成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建党思想是马列主义党的学说重大发展和飞跃。
邓小平同志认为:“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宝贵财富。在今天以至今后党的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毛泽东的建党思想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环境下形成的,主要回答的是如何建设好一个革命的党的问题。执政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如何建设一个执政党的问题努力进行了探索,但最终未能解决这一课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些执政几十年的共产党相继丧失了政权,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教训。所以,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之后,如何建设一个无产阶级的执政党,是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必须回答的重大历史课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建党思想,他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也开辟了党的建设的新路子。认真研读他的三卷文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平同志的一个思维轨迹——他在思考和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重大问题时,往往同时思考和论述党的建设的问题,并把这些论述有机地融进了他的理论体系之中。因而,邓小平理论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党建理论则系统地回答了在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以及怎样把党建设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而且,党的建设也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性条件。
综上所述,邓小平党建理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学说产生了这样一个飞跃:即从建设一个好的革命党到建设一个好的执政党的飞跃。这样,就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学说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邓小平党建理论的新贡献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根据执政党的历史任务和党的建设的实践所进行的新的理论概括和创新,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它的新贡献,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用“实事求是”概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活的灵魂”。邓小平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党的任务,从两个方面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一是把实践标准,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前提、理论基础。二是突出了“解放思想”的内容,把党的思想路线明确表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邓小平同志尖锐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143页)小平同志的这个论断,高瞻远瞩,令人振聋发聩。邓小平同志坚持和发展了的党的思想路线,指引全党冲破了教条主义、个人崇拜和“左”的思想的禁锢,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去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就为党的建设也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在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是一条深得党心、民心的正确路线。“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相辅相存,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体。
“一个中心”,指明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两个基本点”,既指明了立国之本,又指明了富强之路。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就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使命,这就使党的建设建立在正确的政治路线基础之上,建立在对人民群众的意愿、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党的历史任务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从根本上保证了党的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
邓小平同志根据新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毅然纠正“文革”中提出的所谓“五十字建党方针”,明确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39页)这就是说,党的建设必须从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进行。
小平同志确立的新时期党的建设指导方针,精辟深刻,包涵了这样两个层次的涵义:
第一,坚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注:《列宁选集》第1卷,203页)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党的先锋队性质的必然要求。因此,小平同志把“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目标和根本。总之,有了马克思主义就有了共同的理想,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真正的优势。
第二,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党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者。党的建设就是要使党成为合格的领导者,保证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一条是对建设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具体化,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时代要求。
(三)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必须组成自己独立的政党,必须坚持党在无产阶级事业中的领导作用。这无论是在夺取政权之前,还是在夺取政权之后,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都是不能动摇和含糊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然而每当历史处于转折时期,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就会遇到挑战,不说敌对势力对我们党的攻击,就是人民内部也存在种种糊涂认识。因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坚持党的领导的地位,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作出科学回答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问题。邓小平同志说:“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232页)他还说:“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235页)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的“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这个思想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画龙点睛之笔,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四)强调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提出要特别重视党的制度建设。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党的建设的基础,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优势。但是,过去我们对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解放以后,我们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332页)鉴于历史的经验,邓小平同志既强调新时期要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同时提出要特别重视党的制度建设,并把思想建设与制度紧密结合起来,这是邓小平党建理论又一个重大贡献。
邓小平同志首先论述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制度是决定因素”他认为,在认识历史事件、历史性错误问题上,领袖个人的责任与制度或体制两者比较,制度或体制是决定性的;领袖人物的思想、作风与领导制度、组织制度两者比较,固然二者很重要,但后者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他还论述了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强调要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的党的各项制度建设。他把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提到了是关系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重大问题的高度;对民主集中制的优势作了深刻的阐述,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最便利的制度”、“最合理的制度”(注:薄一波:《若干重大问题的决策与回顾》)“是我们的优越性”。他认为制度建设要从整体配套,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比如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党的干部人事制度建设、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从而使党内生活在各个方面得到规范化、制度化、法规化的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他认为必须把制度建设与从严治党相结合,强调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都要贯彻从严治党的要求,对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管理、教育和监督,走出一条不靠政治运动而依靠制度、法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路子。
(五)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和干部队伍建设“四化”的方针。
邓小平同志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一个“带根本性质的问题”。他指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222页)在选拔接班人和干部队伍建设上,必须遵循“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
坚持“四化”方针,它的前提,是“必须有知识,有人才”。邓小平同志针对党内“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41页)为此,他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并强调,“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创造这种环境”(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109页)在如何实行“四化”方针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人民公认、执行基本路线、有政绩这样几条具体的标准。这几条作为一个完整的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的具体化,使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在用人问题上统一起来,为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指明了方向。
(六)提出要把反腐败斗争贯穿在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尖锐地指出:“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次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他既把反腐败作为一件大事、一件急事,同时又把他当作一件长期的任务,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反腐败。”(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379页)对于反腐败斗争,他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原则、方法和途径,形成了一个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有力地指导着我们党的反腐败斗争。
三、以邓小平党建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以邓小平党建理论为指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这个党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经受过长期锻炼和各种艰难困苦考验,有一批坚强骨干的党,是在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中执政,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成就的党。我们的党员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他们对共产主义有坚定的信仰,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奋斗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充分发挥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模范带头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党的建设状况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同人民群众对党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更是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遇到过的问题,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败现象,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滋长蔓诞、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威信和形象。尽管这不是主流,但我们也切不可估计不足,掉以轻心。
在历史的每一个重大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都把党的建设问题,郑重提到全党面前。比如:在极“左”思潮泛滥、“四人帮”横行的年代,为了解决“积重难返”的问题,小平同志挺身而出,着力进行整顿,提出“整顿的核心是党的整顿”在全党倡导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小平同志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并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加以强调。在以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交班时,小平同志特别咛嘱要聚精会神地抓好党的建设,指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国改革也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小平同志指出:“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365页)他在南巡的重要谈话中进一步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380页、381页)我们一定要牢记小平同志的谆谆教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以邓小平党建理论为指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密切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党在一个时期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践证明,只有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开展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才有目标、有方向,才能出成果、见成效。否则党的建设就没有生命力,也不可能搞好。
密切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作为上层建筑的党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为经济建设服务。这就要把党的建设工作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大系统中去审视和思考,把党建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作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使党建工作真正渗透到经济工作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去,有效地防止和克服“两张皮”的现象。二是正确处理为经济建设服务与按党的自身运行规律加强建设的关系。党建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党的建设既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又要遵循党的建设自身的规律。党的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是能动的服务,不是被动地服从。党的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是把握方向、提供政治、思想、组织保证的高层次服务,主要是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作风优势,渗透到发展生产力的实践中去,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保证监督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来实现的。党务工作的各个职能部门,认真完成党委赋予的自身的工作任务;切实履行工作职能,既是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关键所在,脱离党务工作的自身职能,不仅党的建设要受影响,为经济建设服务也无法实现。三是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出现了组织设置不适应、工作内容不适应、活动方式不适应等问题。解决这些不适应的唯一办法,就是实践中探索、改革、创新。改革创新并不是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对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发扬光大。要继承那些在新形势下,仍然适用的好传统,并赋予新的内容,又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以邓小平党建理论建设为指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我们要使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互相促进、相互依托、相互配套、全面推进。在党的思想建设上,要着力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在政治建设上,要着力提高全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组织建设上,要着力抓好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改进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这样三个突出的环节。在作风建设上,要着力抓好党员和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要把从严治党贯穿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严在教育管理上、严在执行纪律上,严在制度建设上,严在惩治腐败上。只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党建理论为指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一定能够把党建设得更加成熟,更加坚持,更加有战斗力。
标签:邓小平文选论文; 党建论文; 制度建设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毛泽东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