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中学 曾玉梅 712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教育理念在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进行创新式教学方式,他们开始研究和正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开始实施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教学,摒弃传统的统一管理和教学层面的灌输,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差异化教学逐渐跃入人们的眼帘,它能够充分符合人才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学生的可塑性培养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历史差异化教学 初探
现代社会需求各领域的个性化卓越人才,而传统教学方式批量培养统一、标准化、趋于平庸的人才,虽然保证了教育的效率与普及化,但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我们看到,现代高中学生在经历小学和初中的知识积累后,他们在历史基础、个人特点、兴趣爱好等一切领域的差异化很大。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给学生进行专业讲解时,应加强对每位学生的了解和关注,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学习层面给每位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尤其是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实行“两依据一参考”政策,提出学考和选考的不同要求,赋予学生从传统文理科中选择三门科目修习,这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课权,尊重了学生在不同学科学习上的差异,兼顾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显而易见,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差异化教学值得关注和商榷。
一、高中历史差异化教学的概念
差异化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依据美国学者汤姆林森指出:“差异化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高中历史差异化教学的基本理念
1.关注、认识、尊重学生的差异
由于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其在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方法掌握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尊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为自身的后续教学活动奠定基础。⑴教师通过个别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所在;并结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态度、课堂互动表现以及作业、试卷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在相同教学内容中所体现的接受程度差异、存在的理解难点、综合学习能力等问题,为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⑵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调研,将学生进行不同的层次划分,以满足学生在学习需求方面存在的不同。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层次的划分并不是将学生分出高中低档次,而是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平等和尊重,不能厚此薄彼。
2.实现学生共同进步
历史教学要整体带动教学质量,就应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在教学中将每一个学生区分,把具有实际性的进步落实在每个学生身上。一是教师要对每位学生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观察,整理出学生之间的分界点和能力层次,对学生做到全面理解,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探究和计划。二是教师分析出每位学生的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为学生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由浅到深,慢慢为学生渗透。这时,不同能力的学生才能高效而不费力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在渗透中加以提升,才能慢慢将学生之间的差距缩小,全面推动学生向前进步,提升教学质量。
三、高中历史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
1.理解学生差异的客观性
⑴高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校,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对历史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这必定使其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势必对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⑵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教材衔接问题,如果高中历史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势必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认识社会对差异的需求性
⑴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千差万别的各要素各施其职,系统才能良性循环。自然界各要素的差异和谐共生,社会也是如此。⑵社会学理论研究表明,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越复杂,人才多样性的需求也越大。和谐创新型社会需要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富有革新的创新型人才。
3.差异化教学可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⑴差异化教学“并非假借学生间的差异,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降低标准,实施传统意义上的照顾学优生、放弃学困生的淘汰制分化教育”,而是坚持发掘学生优势,给每个学生提供“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且学生乐意接受的具有挑战意义的学习内容”⑵差异化教学重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认知结构、学习兴趣、态度及学习方式和教学的相互作用,注重与学生个体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同时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充分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和生成性,适应个体差异的需要,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⑶差异化教学强调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使之能够在多元的社会环境里实现自身价值,这正体现了当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四、高中历史实施差异化教学的策略
1.教师要树立差异化教学的教育观
作为教师,不但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人才观,更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生态资源观、多元智能观、全纳效能观、差异发展观和多维评价观。差异化教学正是从新的角度诠释了这些教育观:⑴在新高考背景下,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层次是学生心智成熟的一个体现,提供给学生适合的课程、适合的教学才是教育最大的公平。⑵依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不同的人在不同智能的发展上是不一样的,每个个体在不同学科或同一科目的不同方面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看到学生的智能优势,为学生提供适合其智能发展的课程,让学生选择适合其水平的课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⑶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历史知识与学科能力相近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学班上课,由于班级内部的异质性减少,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将整个班级的学生视为“个体”,在教学时考虑这个“个体”的现有水平,设计所有学生都可以达到的最近发展水平,从而达到使更多学生向“最近发展区”发展的效果,实现对更多学生的因材施教。
2.学生要以人为本、孕育兴趣爱好
新高考背景下,有的学生对历史学习有敏感性,喜欢与历史对话,善于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主动分析;而有的学生对历史却是钝感的,连基本的历史史实都记不住。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差异,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而不是漠视兴趣爱好。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兴趣是最难的。因此,面对包罗万象的历史课程,每一个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通过各种策略,孕育历史学习的兴趣爱好,积极融入到内容丰富的历史类选课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实现个性化教学,促进人才的多样性发展。另外,以兴趣爱好为共同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接触、交流,产生共鸣,形成兴趣圈,能有效扩大学生们的交际范围。
3.设置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⑴要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人际环境,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认识自己,开发自己,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营造更多的生长点。⑵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就应该是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因而,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社会要求,以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
4.组建弹性的学习小组,重视学生之间的学习经验交流
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教师实践差异化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对学习小组进行不同的教学任务设置,体现差异化的教学内容;也可以设置相同的教学任务,使组内成员能够在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个人作用,学生之间各展所长,实现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交流和互补。⑵教师进行学习小组的设置和划分要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机动性调整,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也能够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探究和形成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够对历史知识有正确的认知观点,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
5.理解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环节的差异化
⑴当前的历史教学重点侧重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只有理解才是深化记忆的基础。比如,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历史事件以时间为基准点,向学生呈现在这一历史时间内发生的历史事件,造成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以及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都能够在时间以及事件中找到印证,辅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在呈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这一课程的教学时,“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标志,而在五四运动发生的年代,中国正经历着封建社会逐渐消亡的社会变革,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教师将同一时期内中国社会发生的其他历史事件进行罗列,便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意义,是五四运动将中国带入新的发展时期。
⑵确立差异性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面向全体,尽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确立有差异的目标,使学生在智能优势领域得以更好地发展。例如,在教“罗斯福新政”时,可要求学考生记住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危机的特点和影响,要求选考生理解并熟练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模式。
⑶要求课前预习的差异性。预习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根据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不同的要求,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使每个学生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要求学考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同学或老师,带着疑问去听课;要求选考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主动求教老师或自觉帮助身边的同学。
⑷课前教师的诊断的必要性。课前教师的诊断是实施差异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诊断,差异化教学将无法有效地实施。课前教师的诊断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实施差异化的教学。
⑸实施课堂教学的差异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差异化教学的关键所在。比如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兼顾学考生和选考生,注意调动他们参与历史教学活动的比率,使学考生不至于受冷落,选考生“吃得饱”。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
⑹落实布置作业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灵活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有难度、层次的作业任务供学生选择,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并能做到学有所用。比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题)(适合学考生);二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课后复习题)(适合选考生)。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学生一般在30至40分钟内完成。
⑺坚持课外辅导的差异性。课外辅导有利于做好补缺和提高工作,可以进一步使学考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选考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具体做法是:对于学考生,基础知识与课外作业相结合,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对于选考生,解决综合性的、挑战性的问题,同时看一些历史课外读物等。
⑻创新差异性评价。A.考试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比如以基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但同一份试卷也可拟定出一些不同层次的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B.注重对学生教学过程的评价。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科学、恰当的全方位评价,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更有效率的学习。
总之,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差异化教学,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让不同的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艰辛努力。
【参考文献】
⑴王明武 《运用差异教学策略优化高中历史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2013(4)
⑵陈明洁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差异性教学策略的实施》[J] 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论文作者: 曾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学生论文; 差异化论文; 教师论文; 差异论文; 历史论文; 考生论文; 能力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