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论文_胡婷,贺慧兰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710061

【摘 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通过红篮球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肢体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 实验组的肢体活动能力评分为(82.35±10.28)分,对照组的肢体活动能力评分为(70.09±10.36)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具有积极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颅脑损伤;偏瘫

偏瘫属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后遗症之一,为尽早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有效的康复护理十分的重要[1]。本文为进一步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特选择了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患者的基线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通过红篮球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实验组50例患者(男性共30例、女性共20例)的平均年龄为(39.42±7.02)岁(最大年龄为66岁,最小年龄为18岁),其中包括27例右侧偏瘫患者、23例左侧偏瘫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对照组50例患者(男性共29例、女性共21例)的平均年龄为(38.69±7.48)岁(最大年龄为67岁,最小年龄为18岁),其中包括28例右侧偏瘫患者、22例左侧偏瘫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经CT、MRI证实为重型颅脑损伤,且术后偏瘫,将既往外伤史、脑部疾病、精神疾病、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伴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在外,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具有较好的均衡性(P>0.05),两组的数据资料可用于研究对比中。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常规的神经外科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健康的自我训练,并在训练过程中对患者的体征变化进行监测。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2-3]:

(1)早期功能训练:术后尽早行良肢位摆放,使用小枕保持肢体功能位,在体征稳定后的24小时内可帮助患者进行轻微肢体被动运动,上肢进行肩关节外展、外旋及指关节屈曲运动,下肢进行髋关节内外旋、膝关节屈曲及足趾屈曲运动,从大关节到下关节,每个关节运动5-10遍,每日3-4次,10分钟/次。

(2)手部运动:给予Bobath握手,将患侧手五指分开,拇指压在健侧手拇指上,剩余四指相对应交叉,用健侧手带动患侧手进行上举运动,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屈髋,平放患者于床上,使用毛刷、小锤轻擦或者扣打患肢,进一步促进感觉恢复。

(3)日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平衡训练,包括步行、上下楼梯、站立等,指导患者穿衣、洗脸、漱口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训练应循序渐进,由粗到细、由易到难。

1.3 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肢体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观察,肢体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均与患者的恢复效果呈正比关系。

肢体活动能力评分采用FMA运动功能积分法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

1.4 数据处理

肢体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数据分析,以95%作为可信区间,肢体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采用计量资料表示,使用t检验,当两组患者的P值小于0.05时,代表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肢体活动能力评分为(82.35±10.28)分,对照组的肢体活动能力评分为(70.09±10.36)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表1。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因广泛的脑或脑干损伤容易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如不及时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可能会导致严重后遗症。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容易出现偏瘫,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不利影响,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4],给予偏瘫患者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可尽早帮助患者恢复。

早期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给予患者适当的被动和主动活动,可确保患肢的肌肉或者关节通过牵张活动向高级中枢输入促通信号;在肢体功能训练中通过调节神经反射环路中各个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可实现功能的重组,实现高级中枢控制的独立活动,最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5]。本研究早期康复护理中的早期功能训练、手部运动、日常训练可进一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肢体活动能力评分为(82.35±10.28)分,对照组的肢体活动能力评分为(70.09±10.36)分(P<0.05),且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具有积极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皮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9(5):768-771.

[2]安静,王毓,韩博等.9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的护理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3,37(9):844-845.

[3]林上清,谢春雷,李春霞等.早期功能练习配合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0):52-53.

[4]倪小平.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7):171-172.

[5]丁爱华.早期康复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202-203.

论文作者:胡婷,贺慧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论文_胡婷,贺慧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