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由于区域的原因,我校的初中生鱼龙混杂:有走读生,也有住校生;有县城的,也有乡镇的;有父母陪伴的,更多的则是留守农村的。该现状造就了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听说方面,悬殊甚大。有的学生课堂上滔滔不绝、绘声绘色,说一口流利的地道的邳州英语。有的则三缄其口:任你东西南北风,管你“说三”还是“道四”,人家静若处子。这种现象让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的我忧心忡忡。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张开嘴,课堂上也有“他的事”,首当其冲的就是培养初中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而缩小它们之间的差异,然后才能保证每位同学积极踊跃地、饶有兴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我们的英语课真正变成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每天期盼的事、喜闻乐道的事。
本人认为,对于师生来说应该坚持不解地实施下列两点的措施:
第一:设置5分钟的演讲活动
按照学号的顺序每天要有一位同学用英语讲一个小笑话或一个小故事。这样无形中就逼迫着不愿开口的同学在课前准备好材料, 目的就是操练他的口语、其他同学的听力。
例如:在我的一节公开课上,一位轮值生像往常一样自信地、面带微笑地走向了讲台,然后神情自若、声情并茂地讲了下列故事:
A Humorous Salesman
Jack was a salesman. He was blowing his products persistently(持久地). An angry businessman was not pantient any more. He couldn’t suffer from the saleman and said, “No、No、No! Go away﹗I can’t see you today!”
“That’s fine,” Jack said, “I’m selling glasses.”
同学们听后,开怀大笑。随即,我们进入了教学环节。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都在积极地思考着,与老师同学热烈地交流着;同桌之间、小组之间讨论也非常热烈。没有独角戏的存在,也没有缩在一角的听众或观众,大家都投入在热火朝天的课堂学习之中。
评课的时候,有的老师就问了:“你让学生讲故事不浪费课堂时间吗?你的课堂任务能顺利完成吗”我也曾经忧虑过这个问题。但事实胜于雄辩,经过一段时间的演讲,我发现同学们的英语水平的确提升了。以上次的期中考试为例,我们班的英语排在同类班级的第一,特别在听力题上,我们班比其他班平均高出2.3分。究其原因,就是讲故事或笑话的功劳。因为它有下列几大优点:
首先:活跃了课堂气氛。我们知道,教学效果很大程序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收效甚微。”在活泼的氛围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身处一个能使他们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时,就可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更多、更牢固的知识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件苦事或一种负担,表现出喜悦、求知欲望,以及对知识的探索能力,激发起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
其次: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主要是靠自学得来的。对于演讲者而言,他事先需要到书刊杂志或网络上查找材料;遇到生词或不能把握其读音的时候,需要借助于工具书;遇到不懂的短语或句型,需要翻阅其他资料;遇到语音、语调、重读、连读、弱读等现象模棱两可的时候,他需要请教老师或同学。时间长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再次:锻炼了胆量,培养了自信。自信是理想之帆,自信是成功之船。以我们班李文宇为例,她原先是一个上课时从来都不敢举手,被老师提问时声音像蚊子打喷嚏一样小的一位女生。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演讲”,头不敢抬,两股战战。但得到了师生的鼓励和掌声后,第二次明显有了勇气,敢间或地看老师和同学了。第三次就脱稿了,和以前相比明显有了质的飞越。当她捧“最大变化”奖,接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时,她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学习上的干劲也更足了……
最后:获得成就感。成就感会促使一个人的不断进取,而且还会让人拥有感染他人的精神风貌。陈松原先是一个令老师很棘手的学生。自从当了一次轮值生,得到同学们认可后,整个人像脱胎换骨一般,上课时会认真地听讲,课后也会主动找老师背书。(虽然内容错误百出)先前教过他的老师不敢相信他这变化。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故事’成就了现在的我”。
事实胜于雄辩。每天课前5分钟的“小故事”,的确拥有这么大的“智慧”。
第二:师生要找出听力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抓住更多听的机会。
一﹑ 词汇量储存不足﹑甚至是匮乏
众所周知:单词﹑短语是构成句子的基础,单词尚不认识,又如何理解句子?又如何理解语段?继而导致不正确的答案,甚至是蒙的答案。
二﹑ 课外阅读量及背景知识掌握不够
有的学生认为:我只要把课本知识掌握住就行了。其实不然,我们除了学习课本知识,还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多了解与听力有关的背景知识。可以从课外书﹑电视﹑电影,也可以从广播节目获得。当然如果是英文的材料更好。这样做题时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瞬时语言记忆水平低
最后一道听力题,信息量大。材料中给出的语言刺激:词汇﹑语法﹑语音﹑语调﹑意群同化﹑弱化﹑连读 ﹑爆破 ﹑省略等,就像河中的流水,转瞬即逝。这就需要学生迅速捕捉信息并储存在脑中,待整篇文章听完之后,再做出判断。听力不好的学生抓住的信息很少,甚至在听天书。
四﹑ 受母语的干扰
部分学生在听听力时仍用母语的语言思维去理解。听一句译一句,觉得好像只有译成中文了,才听懂了这句话,心里才踏实。岂不知你在翻译的时候,下一句已经溜走了。紧接着你就着急紧张了,下面内容就糊里糊涂了。
五﹑ 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不够
大多数学生最害怕最后一道听力题。在遇到应用生词,不熟系的固定用法,长句子等时就慌神了。听力好的学生并不是抓住每一个单词﹑短语,他只要听懂关键词﹑重点句且能把注意力调整到整体的听力文字上,就行了。如上述材料中,学生只要知道夫人在哪儿等先生,在哪儿吃的饭,最后看成电影没有,即可。
六﹑ 听的机会的缺失
有的老师担心部分学生听不懂用英语组织的教学,于是干脆满堂汉了。这样学生就缺失了来自老师的“言传身教”了。而课本上的录音部分,能不听也就省了(老师为了多讲点,唯恐“丢三落四”)。课后,出于懒惰或作业多的缘故,很少有学生去听与课本相配套的磁带。于是乎学生训练听力的机会几乎为零了。
听是语言的输入;说是语言的输出。只有听进去了﹑听好了,才能说得出来,说得流畅说得轻松自如。如果学生能把上述问题解决了,他们就能听得饱﹑说得好!
论文作者:张 红
论文发表刊物:《校园英语(教研版)》2014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1
标签:学生论文; 听力论文; 老师论文; 同学们论文; 知识论文; 英语论文; 也有论文; 《校园英语(教研版)》2014年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