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人民内部矛盾论文

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人民内部矛盾论文

再论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正确处理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理论论文,人民内部矛盾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4期发表拙文《论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章分析了必须用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指导今天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但是我觉得犹言未尽,写下《再论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50年前毛泽东创立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为什么能够指导今天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所积累的新鲜经验,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一、50年前中国社会进入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第一个社会转型期和第一个矛盾多发期,毛泽东创立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指导中国社会建设实践,成功地渡过了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今天我国社会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继续坚持用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为指导,防止矛盾的激化,确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创立。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第一个社会转型期和第一个矛盾多发期的产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唯一的执政党。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前,还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来之前,毛泽东和党内其他领导人都曾设想,新中国成立后要经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结束,中国社会结束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后的第一个社会转型期,即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

在第一个社会转型期中,中国共产党也面临新的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革命党,通过28年的实践,对革命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经过7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实践,对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规律有了初步认识。但是,由于改造的步伐太快,由于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时间较短,由于社会转型来得太突然,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准备不充分。尽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重要的成果,但许多东西还完全处在必然王国之中,这必然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如何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这是诱发各种矛盾的主观原因之一。

在第一个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人民从刚刚适应新民主主义社会,又马上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不适应的问题。人民利益需求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必然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磨合期。加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各种矛盾必然反映到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内,从而导致中国社会进入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第一个矛盾多发期。

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成为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巩固,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执政。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预见到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城乡、工农、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并认为克服这些现象只能依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列宁在俄国革命实践中注意到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内容将发生变化,曾指出:“政治应该是人民的事”,要把“斗争的重心逐步转向经济方面的政治”,[1]并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2]的重要论断。期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存在的矛盾作过一些分析,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矛盾:“一种矛盾是内部矛盾,即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另一种是外部矛盾,即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3]如何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恰当地区分两类矛盾,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对于这个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内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二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可以找到矛盾,三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毛泽东是持第三种看法的。他坚持用矛盾的观点考察与分析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毛泽东创立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成功渡过第一个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在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实践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重的教训。由于我们在较长时间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矛盾,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使一些本来属于非对抗性矛盾被当作对抗性矛盾,给党的事业造成较大的危害。这个教训我们不能忘记。

50年后的今天,我国社会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期。从广义上讲,社会转型一般指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换。它既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又包括社会制度的转变和社会体制的变革;从狭义上讲,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经济体制的转型,特别是指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竞争和利益导向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属于狭义上的社会转型,主要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三个层面:其一是结构转化,即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结构、社会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身份结构等均在发生转化;其二是机制转换,即当前中国社会的利益分配机制、社会控制机制、社会沟通机制、社会流动机制及社会保障机制等也都在发生转换;其三是观念转变,即随着中国当前社会结构的转化和机制的转换,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如何适应这种社会转型,是中国每一个人都必须面临的问题。作为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如何适应这种社会转型,以新的执政理念确保社会转型成功而稳妥地实现,这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严峻考验。

国际经验证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社会就必然进入矛盾多发期、利益分化期和矛盾凸现期。21世纪初,我国人均GDP就达到了1000美元。因此,与我国社会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期相适应,我国社会又进入了新的矛盾多发期。在社会转型的这一关头,如果战略把握得当,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会进入“黄金发展期”,顺利实现现代化;如果把握不当,使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会导致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出现社会震荡。如何科学地解决新历史条件下的各种矛盾,同样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严峻考验。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确保稳妥实现社会转型,科学处理各种矛盾的战略选择。

也许有人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意味着社会没有矛盾或者是消灭矛盾。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也是极其有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没有矛盾,而是在认识和解决矛盾的基础上达到社会和谐;和谐社会不是实现社会趋同,而是和而不同;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协调。从实践上看,社会各种矛盾已经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由于整个社会矛盾更多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因此,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环。既然如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继续运用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二、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她是中国共产党对构建和谐社会不懈追求进程中的伟大丰碑,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理论对指导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坚持以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必然会少走弯路,少受挫折

如上所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必须运用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指导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这就解决了要不要坚持用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解决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能不能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

第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科学判断,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掌握认识矛盾的主动权提供了理论支撑。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这一科学判断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也是而且更重要的是为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这一科学判断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一样,普遍存在各种矛盾,任何否定矛盾的思想和作法都可能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它可能导致人们认识不到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发现矛盾、解决矛盾中前进。同时,这一判断深刻地揭示了矛盾的性质,提醒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必须全面和准确,否则就可能影响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看不到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敌我矛盾,就会削弱人民民主专政;看不到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就可能忽视广大人民的根本矛盾,最终导致中国共产党不能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判断无疑是当时社会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掌握了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动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也必须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牢牢掌握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主动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对当今社会现实科学判断的基础上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也就是说,当前我国依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必须正确处理好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才能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承认我国社会还存在敌我矛盾,尽管这对矛盾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它的存在则是不争的事实。比如,还存在极少数企图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还存在各种刑事犯罪分子;在国际上还有要分裂中国的势力。这些是阻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因素,必须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武器,确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进行。

更重要的是,我国社会还存在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认为当今社会没有矛盾,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并行不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否认矛盾,恰恰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科学判断的基础之上,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中进行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落脚点也是为了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因此,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认识和掌握处理矛盾主动权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第二,毛泽东关于两类矛盾可相互转化的理论,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牢牢掌握转化矛盾的主动权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中,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贡献。其中有几个方面特别值得注意:第一,两类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这是毛泽东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理论运用到社会领域的典范。运用这一理论来观察社会矛盾,我们就会自觉地把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联系起来思考,不至于把两者孤立地切割开;同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认识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就可能避免形而上和形而下,整体地考察社会矛盾及其相互联系。第二,两类矛盾转化的关键是“处理得当”的思想。两类矛盾可能转化,讲的是可能性。讲可能性,并不是说这种转化就是一个自然进程,就会无条件地实现转化。如何把两类矛盾转化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处理得当”。也就是说,为了促进矛盾向着有利于人民方向转化,必须利用一切可能,创造转化的条件。“处理得当”是人处理得当。要处理得当,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观性和创造性。第三,在中国具体条件下,可以用和平的方法实现对抗性矛盾向非对接性矛盾转化。这一思想极其重要。这是因为,毛泽东反复强调中国的“具体条件”,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精神和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原则。毛泽东所认识的中国的具体条件,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制度。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转化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当然除了这个最根本的条件外,还有其他具体条件。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些具体条件,才能用和平的方法实现对抗性矛盾向非对抗性矛盾的转化。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中国到现在依然还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问题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促进对抗性矛盾向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也就是说,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两类矛盾转化的问题,必须牢牢把握矛盾转化的主动权。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由于对事情处理不当,使潜在的矛盾显性化,使简单的矛盾复杂化,使细小的矛盾巨大化。一些地方由于不善于转化矛盾,不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从而引发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这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还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之一。

正是因为矛盾可以互相转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就必须牢牢掌握矛盾转化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就表现在创造促进两类不同性质矛盾转化的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这是问题的一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在我国,由于经济成份多样性、利益主体多元性、人们思想复杂性,在原有阶级关系的基础上,还在产生新的利益群体,分化新的社会阶层。同时,也还要看到,在我国社会,既有大量的积极因素,也还有消极因素。如何得当地处理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如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环。处理得当,就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使各利益群体都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尽可能“处理得当”。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转化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理论,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牢牢掌握处理矛盾的主动权提供了理论基础。

毛泽东不仅提出怎样处理好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一门科学,而且特别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个总题目”,“重点是讨论人民内部矛盾问题。”[4]毛泽东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就在于:明确地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其出发点、归宿点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这一贡献的意义就在于:首先,客观地反映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带来最深刻的变化就是人民成为了国家的真正主人,党和人民在根本利益问题上高度一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前提下依然存在矛盾;由于是在根本利益高度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其非对抗性特点十分鲜明。事实也是如此,当时社会矛盾表现为人民内部的认识分歧、利益冲突。这种认识分歧和利益冲突已经成为各种矛盾的主要表现。其次,深刻地揭示了人民内部矛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之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关系、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组织、政治制度、政治规范、政治人物、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设施和政治环境等等政治现象,所有这些政治现象又都是按照各自内在的发展规律不断向前发展的,人民内部矛盾对各种方面都产生直接而深刻影响,必须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最后,明确告诫全党必须花主要精力和时间来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既然人民内部矛盾是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作为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不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这个主要问题,就是严重失职,就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

经过几十年建设后,人民内部矛盾还是不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个问题似乎在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后严重地困扰着人们。有人认为,和谐与矛盾是格格不入的。其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中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过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仍然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牢牢掌握处理矛盾的主动权。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

有之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现在,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比当年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错综复杂得多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许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需要调整,会产生不少新的矛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许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新矛盾日渐显现出来:企业在改制、转制过程中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在“三农”问题上处理不当所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城市建设和拆迁工作中不按规定补偿和强迁引发的矛盾和问题;金融、财税系统违法违纪所引发的矛盾;有些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弄虚作假、以权谋私、任人唯亲、违法乱纪、贪污腐败所引发的干群之间的矛盾;以及由于社会分配不公,城乡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加大,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问题,也引发多种矛盾。因此,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探索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办法。人民内部矛盾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而且还是国家经济生活的主题;不仅是一个影响局部稳定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大问题。必须妥

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动出击,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不能让事态扩大,更不要等事情闹大了再来解决。

第四,毛泽东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原则和方法,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牢牢掌握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主动权提供了理论参照。

毛泽东不仅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任务,而且还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法。毛泽东指出:“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5]毛泽东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团结——批评——团结”,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他还提出了判断人民内部各种是非问题的六条政治标准。这些原则和办法被实践证明是管用的,是有效的。当然,具体方法往往打上了当时的烙印,因此,方法只能参照,而不能照搬。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参照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化解矛盾的主动权。首先,要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消除和解决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诱因,从根本上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继续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体制的改革,使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有效地减少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最后,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化解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而制度建设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点。在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进程中,制度建设尤其重要,在化解矛盾的进程中也是如此,必须建立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制度、财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体制体系,为化解矛盾提供制度保障。惟有如此,才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进一步弘扬先进思想文化,增强党和民族的凝聚力;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从根本上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6]。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中,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在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指导下,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伟大创举;新的实践呈现新的特点,必然创造更多更新鲜的经验;这些新鲜经验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从而保证这一理论永远充满活力

理论是灰色的。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时的历史条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惟一执政党的时间还只有几年;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还刚刚产生和表现出来;党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经验还非常不足。面对这样的历史条件,一方面,我们不能不为毛泽东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而折服;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为尊者讳,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具有历史的印记。也就是说,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种发展的动力就来自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语境下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伟大实践。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的不断深入,随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语境下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必然推动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一是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具有开放性特点。这一特点决定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可以吸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语境下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鲜经验。应该说,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对当时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基本经验的初步总结,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实践还刚刚开始,矛盾还没有完全充分暴露,毛泽东对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随着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实践的深入,毛泽东的这一理论还存在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内在的客观要求。这就是说,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可以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认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伟大实践中吸取营养,保证这一理论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是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与当前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实践的一致性特点。这一特点决定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能够吸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语境下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鲜经验。从本质上讲,1957年前后的人民内部矛盾和现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具有同一性,即都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都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解决矛盾的主体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等等。这些就决定今天所创造的经验能够为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体系所容纳,所接受。

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积累的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经验的鲜活性特点。这一特点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语境下所积累的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鲜经验一定会促进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应该看到,50年前的1957年和50年后的今天,同样都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它们之间又存在许多不同,如1957年前后的人民内部矛盾侧重点是认识问题,是官僚主义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今天的人民内部矛盾更多的是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而导致的利益冲突。由于矛盾的表现形式和侧重点不同,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也应该不同。这就给我们提出两个问题:第一,在认识和处理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时,绝对不能机械地照搬当年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经验,对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采取教条主义是错误的;第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境下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然创造许多新鲜经验,这些经验一定能够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这正是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能够永远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伟大创举。尽管马克思主义具有丰富的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尽管中华民族具有追求和谐社会的传统,尽管国外也有一定的经验可资借鉴,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没有现成的平坦和笔直的道路可走,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在认识矛盾、处理矛盾和解决矛盾中推动这一伟大事业,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积极探索。而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社会不懈追求中的一块丰碑,这一理论必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而长远的影响。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十分重要的财富。她对当年指导全党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功实现我国社会的转型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必须继续坚持用毛泽东这一理论指导我们认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确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而对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最好纪念就是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鲜经验来丰富和发展她。

标签:;  ;  ;  ;  ;  ;  ;  ;  ;  ;  ;  

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人民内部矛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