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中医院 657200 李春艳)
【摘要】:风湿是一种外邪,并且分别具有风与湿两种病邪的致病性质,因而在临床上的表现可谓多种多样,但是又有一定的共同症状,而这些症状有以下几个特点:人体关节或者是肌肉的疼痛,而且每逢阴雨、寒凉的天气就会病势加剧,人体的关节肿大,伸屈不利,或者是有经脉拘急,但是有时还可伴有肢体麻木和萎软无力。
【关键词】:临床 风湿病 辩证论治
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学充分体现了中国医学体系的特色和优势,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为大众的健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以来,中国传统医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辨证论治的哲学思维、严谨的科学内涵、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显著的临床疗效,成为世界诸多国家医疗保健中重要的选择之一,并为全世界医学宝库蓄积了极为珍贵的财富,使得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
中医属于自然万物规律的辩证思维,追求一种整体思维观念去调理一个系统的平衡状态,以维系其正常运行。因此,对于一个中医而言,必须具备对全局的把控能力,尤其在临床论治及用药过程中,可谓形成了“治病如打仗”,“用药如用兵”的整体局面。本文主要根据实践经验从风湿病临床辩证论治这个课题中谈谈些许看法。
一、风湿病的基本特征
风湿是一种外邪,并且分别具有风与湿两种病邪的致病性质,因而在临床上的表现可谓多种多样,但是又有一定的共同症状,而这些症状有以下几个特点:人体关节或者是肌肉的疼痛,而且每逢阴雨、寒凉的天气就会病势加剧,人体的关节肿大,伸屈不利,或者是有经脉拘急,但是有时还可伴有肢体麻木和萎软无力。
除此而外,此病证的发生每次都有感风、受凉、受湿史。由于有湿邪存在,而湿性又黏滞难解,所以患者在得病后往往缠绵日久,难以治愈。
中医把人体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引起的肌肉、关节、筋骨酸痛、重着、麻木、屈伸不利,甚至是关节肿大的病证统称为痹证。很显然,临床上风湿证与痹证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一般情况下把风湿证也称为风湿痹证,但是引起痹证的因素除了风湿之邪以外,通常还与寒或者热等外邪有关,而在痹证后期的病理变化往往也是风湿为患,当然还与痰、瘀等病邪有关。
二、风湿证的诊断要点
(一)风湿热证
根据大量临床观察,风湿热证在发病初期,多表现为周身疲乏,食欲减退,烦躁,发热,关节炎,关节疼痛,局部地方有红、肿、热、痛的现象。另外,还可以出现瘀斑、腹痛等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风寒湿证
假如伤损了人体的阳气,就会邪从寒化,因此出现肢体疼痛比较剧烈,遇寒就会加重,肌肤不温,手足冰凉,甚至畏寒怕冷,舌苔白腻,脉象沉等。由于风寒湿邪阻滞于人体的经络,致使气血不能畅通,所以病邪犯及人体的关节、肌肉就会发生疼痛或者麻木、重着的感觉。
(三)风湿痰证
在临床上此证的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时轻时重,长年不愈,关节肿大不消,或者是有关节畸形、强直、不能屈伸的现象。其他症状表现可有:舌质暗红,或者是紫暗,或者是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腻,脉象细涩等。
(四)正虚风湿证
此证在临床上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反复发作,长年不能治愈,肢体倦怠,腰脊无力,舌淡,脉象弱等。其他症状表现可有:面色萎黄无华,肢节屈伸不利或者麻木不仁,心悸气短,畏寒喜温,舌苔发白等。
三、风湿证的基本治疗原则及用药之道
风湿入侵机体,造成经脉阻滞,所以才会出现肢体顽麻、疼痛、瘾疹,关节屈伸不利等症候。因此治疗风湿证,其原则就是“祛风湿”,风湿去除,诸症消失。祛风湿一般用性湿而辛味,有辛通和辛散作用的药物为主,同时还具有通络、止痛、舒筋、强筋骨的功效。
治疗风湿证,常由辛温香燥的祛风湿药组成,如防风、细辛、羌活、独活、雷公藤、伸筋草、白芷、秦艽、络石藤、威灵仙、千年健等为主,以达到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效果,在临床上用以治疗风湿证的方剂就被称为祛风胜湿剂。
由于祛风湿的方药大部分属于温燥之性,因而使用不当就极容易耗伤人体的阴血,所以在治疗时不适宜过量使用或者是久用,尤其对于素体阴血虚少的患者而言,应该谨慎使用,或者适当配合补养气血的药物以防其弊端的出现。
风湿症有风寒湿证、风湿痰瘀证、正虚风湿证等不同病证类型,因此在具体治疗时配伍又有不同之处。常用方剂如防风汤、乌头汤等。
风寒湿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为主。但是同时要根据患者风寒湿各个病邪的侧重而分别着重于祛风、散寒或者是除湿。
风湿痰瘀证的治疗,在临床上以搜风化痰,祛风通络为主。代表方剂有身痛逐瘀汤。
正虚风湿证临床上多见于各种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等慢性疾病。以祛风湿、补气血,益肝肾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常用代表方剂为独活寄生汤及三痹汤。
四、精研组方之奥妙
中医“用药如用兵”,所谓“药有个性之所长,方有合群之妙用[1]”,中医的辩证论治犹如沙场将帅排兵布局。辩证与组方密切相关,组方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其疗效的优劣。
临床面对不同类型的风湿证,应当明察细微,方能达到俱佳的治疗效果。尤其是要深刻领悟那些经典名方,之所以经久不衰,必有其独到之处。如我在临床实践中用“三痹汤”加减治疗一例正虚风湿证的关节炎,其疗效显著。
郭某,女,36岁,2016年6月1日初诊。
主诉:全身骨节疼痛两年。自前年夏季流产后,将息失宜,感受风冷,随即而患骨节疼痛,今春以来,疼痛加剧,尤其肘膝、两踝关节为重,右手中指关节肿疼,遇风冷或变天亦加重,严重影响其工作与生活。另外,经常畏寒肢冷,平时胃口也不好,胃脘痞满,食冷胃痛。月经量少,色暗红,无块。
辩证分析:此病肢体关节疼痛,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痹症有热痹、行痹、著痹、疼痹等不同类型。本病由产后体虚,感受风冷引起,症见关节疼痛,畏寒肢冷,遇风冷加重,脉滑苔白不满等寒湿症状,所以这是风寒湿痹。风寒湿三气痹阻经络,形成了骨节疼痛之症。畏寒肢冷,脉细弱,说明阳气虚,温煦乏力;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长期胃口不好,必然气血生化不足;经色暗红,为肝血瘀滞之象。总之,整个病机是外有风湿邪,痹阻经络,内有气血不足,气血瘀滞,概括起来是:虚实夹杂,正虚邪湿。
治疗:祛邪除痹,补益气血,活血通络,扶正祛邪,因而以三痹汤加减主治:羌活15g 独活15g 防风10g 秦艽10g 桂枝15g 细辛6g 威灵仙15g 当归12g 川芎10g 白芍15g 黄芪30g 党参20g 炒白术15g 茯苓15g 葛根30g 姜黄15g 桑寄生20g 牛膝15g 木瓜10g 制附子10g 炙甘草10g 生姜6g
方解:本方用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桂枝、细辛、威灵仙等祛风湿,通经络,桂、附、细温经散寒,诸药共奏祛邪除痹之效。
7月4日二诊,上药服用15剂,关节疼痛痊愈。8月20日随访,未见复发。
【参考文献】:
[1].韦永红.一个月学开中药方[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8.
论文作者:李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风湿论文; 关节论文; 疼痛论文; 痹证论文; 风寒论文; 祛风论文; 气血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