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阶段,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日趋完善和规范,但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文将围绕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够给行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引言
我国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在项目管理的发展上也借鉴了其他工程建设行业的管理经验,不断完善和规范。同时,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在项目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具有本行业特点的问题。
一、工程项目管理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受项目建设工期、建设费用、参建各方人员及班组素质、项目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具有影响因素多,管理复杂的特点。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在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下,利用相关资源,通过计划、领导、组织和控制等手段达成既定的质量、安全、进度、费用、环保等目标。
二、现阶段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公路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建设工期拖延较为普遍。当前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法制化管理的不断进步,致使项目建设从用地征迁、临时占地审批、环保手续审批、植被砍伐手续审批等过程相较以前程序上更规范,也更耗费时间;或者项目规划内容的重大调整,致使项目任务量可能已产生明显变化(这里仅指增加项目建设内容、任务的情况),原计划项目建设工期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再加上企业、普通百姓法律认知水平的提高,非善意的通过拒不征迁、阻工等来达成某种目的的行为也越来越多;甚至交通部门与水利部门、航运部门等就某些工程项目未事先协调一致,造成局部工程停摆等。这些都会造成项目建设工期拖延的情况,而交通管理审批部门、地方项目建设单位等大多仍不能从观念上与时俱进,制定项目建设期限时未能充分预估上述情况对项目建设工期的影响,造成制定的项目建设期限往往明显偏紧,已经难以满足现实的项目建设时空环境需求。
2、建设单位强行压缩工期的情况较多。公路建设项目,尤其是较重要的公路项目往往是关系地方民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或为特殊盛会、活动等担当交通重任,造成很多地方政府“一把手”或省、厅级别的政府当权者把公路建设项目当成政绩或政治任务对待,急于兑现或者受现实所迫,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在某个时间点前必须完成,造成建设单位甚至出现从项目一开始或者还未开始就不按照招标文件或合同要求来压缩工期;或者由于在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其他环节预期外的耗时增加,已经对工期造成明显的拖延,无法按计划工期完成,而地方领导或建设单位仍无视这些影响,继续要求按原计划工期完成。
3、工程变更情况较多。当前公路建设行业蓬勃发展,建设项目多,造成勘查、设计单位在前期外业时工作深度不足,质量不高;或者由于一些项目地处崇山峻岭、险谷、涉水等受地理环境限制,造成勘查、设计单位人员勘查、调查工作不愿或无法达到要求的工作深度,造成后期项目建设期间涉及变更内容较多;或者由于项目建设期间地方村镇规划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需要增加或者变更一些工程项目,往往也是造成工程变更增多的另一个原因。
4、建设费用超预算。建设费用超预算的原因之一是由于项目前期审批时为达成项目审批顺利通过的目标而强行压低预算(变更一些工程项目,如桥改路、桥改涵、防排设施或绿化工程简化甚至取消等)造成后期必然发生一些费用增加的正变更;或者建设单位在工程立项、可研阶段与上级或下级规划部门、其他部门部门沟通不到位,导致项目建设中变更费用增加较多;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设计单位在勘查、设计阶段,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沿线村镇调查、沟通不到位,甚至设计存在重大遗漏、错误等,造成变更费用增加较多等。
5、参建单位人员、班组素质呈现下滑趋势。由于我国当前基础设施建设正处在大建设阶段,工程建设项目较多,专业管理、技术人员相对紧缺,造成参建各方的人员供需偏紧,参建人员呈现年轻化趋势,而主要管理、技术人员工作经验相对欠缺,是造成参建单位人员素质呈现下滑趋势的原因之一。其二是由于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造成专业班组队伍的人员构成平均年龄偏大,新人缺乏或者新人相关经验欠缺等,队伍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造成了参建单位人员、队伍素质呈现出下滑趋势。
6、项目管理不规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公路项目管理在我国公路行业起步较晚,时间尚短,各地实际情况有差别,相关管理经验等仍不成熟等,尚未形成具有较高指导意义、经济性高或参考价值高的管理资料。当然也存在参建单位,尤其是建设单位对权利、义务认识不彻底,把己方义务、责任当权利,强加给其他参建方等,这些都是造成项目管理不规范的重要原因。
三、公路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前期工作深度,配合、利用地方关系处理征迁、阻工事宜,加强与被影响部门的横向沟通,项目建设时间安排更趋于科学性、合理性等是解决项目建设工期拖延较为普遍较好的方法。这就要求交通管理审批部门、地方项目建设单位等应加强前期工作深度,搞好和其他部门的配合,提高项目建设非产值期间的效率,重视学习交流和总结,愿意学习、借鉴其他项目的经验和教训为我所用,抛弃固有观念,适应社会新形势需求,更科学的规划项目建设工期,才能避免项目建设工期拖延的情况。
2.正确认识客观条件,摒弃唯政绩论,尊重契约精神,吸取其他项目的教训,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减少建设单位强行压缩工期的情况的情况发生。地方政府“一把手”或省、厅级别的政府当权者应摒弃唯政绩论,把为人民群众服务,解决民生问题,提高工程建设中的服务效率与质量,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做为最大的政绩即可。我国公路建设从直接委托地方交通部门、公路管养部门建设到通过招、投标进行市场竞争选择施工单位进行建设走过的时间仅仅30年左右,造成大家仍缺乏对契约精神的足够尊重,建设单位单位自认在合同中处于有利地位,往往表现的较强势,而施工单位由于从旧体制中难以涉足到可以可以通过公平竞争入场,仍存在一些卑躬屈膝做事能赚钱就行的心理,这也助长了建设单位的非正常心态,造成建设单位对强行压缩工期这种不合理的要求习以为常。而建设单位因为压缩工期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事例时有发生,尤其是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后果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命损失造成较大伤害。如2016年11月24日江西丰城发电厂三期在建项目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造成74人遇难、2人受伤及2018年6月24日上海奉贤碧桂园房地产开发项目发生6层建筑坍塌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的严重后果等。这些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存在建设单位压缩工期造成,因此希望建设单位能吸取教训,避免提违背客观规律的要求,最终酿成惨剧。
3.针对工程变更情况较多的问题,在项目建设前期交通主管部门和下级行政单位的规划部门、乡镇、村委会等等的沟通、调查到位尤其重要,可以明显减少后期施工中变更项目的发生。勘查、设计单位前期外业勘查、调查时,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深度,尽职尽责,设计文件更合理、科学,充分考虑项目建设中或建设后对项目沿线单位、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样可以减少变更工作。
4.建设费用超预算。建设费用超预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程变更情况较多引起,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在申请项目审批加强与上级审批单位的沟通,尽量客观的来申报预算金额,避免强行压低预算,后期正变更项目增多情况的发生。同时勘查、设计单位在前期勘查、设计时工作必须做细,避免因设计单位原因变更而造成建设费用增加较大。建设单位在与设计单位的合同拟定中应加强对设计单位的责任约束,对因为设计单位原因造成建设单位费用增加超过一定比例时进行追责、索赔,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设计单位工作进行考核,对因设计单位问题造成变更费用变化超过规定比例的,坚决向行业管理部门报告,由行业管理部门对设计单位进行行政处罚、信用降级、资质降级处理等,督促设计单位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变更发生。
5.参建单位人员及班组素质呈现下滑趋势,这个问题近年来已越来越突出,短期内已经难以改变。要想情况改观只能从项目管理自身着手,比如建设期间到类似工程现场学习,参加观摩会、剖析会、专题会议,加强对班组的培训教育、技术交底、安全交底等,甚至也可以针对某专业工程邀请行业内专家授课、咨询服务等,通过借助外部力量提高管理、技术人员、工人的素质,以期达到目的。
6.把健全管理制度、理顺管理关系,做为规范项目管理的“重要准则”。项目管理是通过管人来管事的,是通过管理制度来管人的。因此,可以参照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同行业兄弟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项目工程特点、项目所处地域特点、建设单位管理、合同文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先进、适用、可行的管理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的局面,通过系统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真正形成内和外顺、上下协调、步调一致、管理顺畅的良好局面。
结论
本文由于篇幅所限,无法针对当前公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分析,仅对公路工程中常见的管理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思考和看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绍波,姚尧.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No.15305:226.
[2]胡占红.公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展望,2015,(13):22-24.
论文作者:郑春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建设单位论文; 工期论文; 项目建设论文; 单位论文; 公路论文; 项目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