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介绍事物、阐释事理,给人以相关知识的文章。由于说明对象不同,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文通过介绍事物、解说事理,向读者传播相关的知识,帮助人们科学地认识周围的客观事物,因此,说明文具有说明性、知识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说明文要需要掌握阅读策略,才能更好地学习、写作、应试(中考)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策略一,以整体把握为前提。新课标注重整体阅读,学生在学习说明文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主要内容与重要特色,对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印象。而对说明文的整体把握,以确定说明对象和辨析说明顺序为突破口,才是宜于学生操作的方法。
如《被压扁的沙子》一文的学习,只有明确“撞击说”是本文的说明对象,才能牵住阅读本文的牛鼻子,这样的整体把握好处有二:一是能进一步理解《恐龙无处不在》开头的议论,学习善于联系的方法;二是能理出文章的线索和找到作者的思路,为整体感悟作准备。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后,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他们思考和讨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被压扁的沙子”吗?请从文中找依据来具体说明。此教学环节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这样的教学体现的不正是新课程理念吗?这样的教学过程和结果,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吗?
而阅读《奇妙的克隆》则以说明顺序为突破口,此文的说明顺序是步步推进的逻辑顺序。学生通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出了本文的说明顺序,就能为具体分析理解把好了舵,面对具体语言材料时,宜于他们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有利于他们把整体感悟与具体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的整体把握既有助于学生培养和提高认真阅读文章,了解全文主要内容与重要特色,对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印象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在初步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对语言材料的具体分析理解,从而既不过分甚至片面地强调整体感悟,又不否定具体分析。
说明文阅读策略二,以知识经验为背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只要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借助分析比较,通过迁移运用,就可“破”的。
例如《大自然的语言》和《奇妙的克隆》,标题都是由偏正短语充当,但前者不是说明对象,而后者则是说明对象。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垫底,“温故而知新”,是说明文的新课文,再来确定说明的对象就并非难事。学了第三单元后,学生对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应该有所了解。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第四单元,再来辨析说明顺序,不说容易,起码可以说是有一定的把握。关键是要不断激发学生以知识经验为背景的意识和逐步提高学生以知识经验为背景构建新知识的能力。只要学生有了较强的“温故而知新”的意识和能力,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与交流,主动构建新知识,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说明文阅读策略三,以思维能力为保障。说明文的阅读需要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在掌握有关说明文的知识的前提下,对信息的收集、筛选、加工的能力。这种思维能力是说明文阅读的保障。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前面的有关课文有效地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并在学习后面的课文时通过针对性地训练获得这种思维能力并不断得到强化,那么就一定能够提高说明文阅读的质量。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之后所理出的线索和所找到的思路,实际上就是边阅读边检索边筛选的结果,而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的有效阅读,则是抓住有效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的过程。
如《奇妙的克隆》,学生抓住四个小标题来阅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就可基本掌握课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具有边阅读边检索边筛选的能力:紧扣小标题来阅读,这就是一种检索能力,也是一种筛选、归纳的能力。
而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来阅读《被压扁的沙子》,确定此文的说明对象,则需要在获取信息基础上的处理加工的能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以确定文章的说明对象。第一个问题:哪几个自然段介绍“撞击说”和“火山说”?第二个问题:“被压扁的沙子”证明的是哪一种学说?第三个问题: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能否正确回答第一个问题,关键是对第五段的取舍。也许有的学生会把它排除在外。如果他们或他们中的个别人在讨论之后,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可别忙着下结论,应暂时存疑,允许他们保留。待学生对第二个问题的解答达成共识之后,再回到第一个问题上来,那时,持保留意见者或许将会放弃自己的看法了。如果一旦学生能确定“被压扁的沙子”证明的是“火山说”,也就是说“被压扁的沙子”是“火山说”的证据,而不是“撞击说”的证据,那么,他们就会认为第六段至第十四段可作为一个段落,是以“被压扁的沙子”为例为“火山说”提供科学根据。因此,联系上下文来分析,我们就可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五段与上文联系紧些,揭示出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而要回答第三个问题,必须紧扣最后三段,在把握其内容的基础上,借助重点语句来归纳概括。我们可以这样概括:用亚里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的研究检测的结果证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爆发,而应该是撞击。因此,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就能确定文章说明的对象是“撞击说”。而结论的得出,需要的正是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需要的正是对信息进行加工与整合的能力,到此,我们应该明白思维能力对说明文阅读的重要性了。
论文作者:温芙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总第3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说明文论文; 顺序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沙子论文; 对象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总第3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