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多媒体教学技术也走进了课堂。这种教学手段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以资源丰富与活跃为特征,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知识结构,发展学生智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益不可或缺的手段,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参与教学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实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情境 课堂活力 思维能量 教学效益
运用多媒体声、光、电所产生的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快乐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氛围和感受温馨的人文环境中学习知识,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资源,让它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助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师益友,让课堂教学活力不减,情趣相伴教学始终,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对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让多媒体演译过程精彩,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数学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的主动思维、积极探索和快乐求知的过程。在这个“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揭示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摘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其目标就是为了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标准,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学过程中,为了落实“三维”目标,就要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创新,以改革的思维,去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活力,在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有效地渗透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而多媒体技术来到课堂,对文本知识的展示和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能力,都会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它可以通过动静结合、声光电融合的效果,建构一个适合小学生认知活动的多媒体情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科学有效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更加具有实践性和生活色彩,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索情趣升华。
例如,在进行“角的认识”教学时,我利用了多媒体技术资源为学生展示了“角”形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在屏幕上闪烁出一个“点儿”——原点;然后,由原点延伸出并驾齐驱的两条射线;并给学生提出“这是两条什么线?”在学生互动交流中,给予两条射线之间所形成的“角”进行图示展现,并指出: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角”,再利用多媒体技术让“角”进行“扩张与收缩”,让学生感悟“角”大小于与边无关的特征,同时,探索、交流得出角的概念。这不仅给学生留下了一个直观、生动、清晰的和活灵活现的教学情境,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第二,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最有效的策略就是要注重实践过程。利用多媒体创设数学教学活动去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肢体与脑力协同作用、一齐运动,则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手段。在实践操作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会把学生思维活动的猜想、归纳、类比、推理不断地自然向前推进,并在验证、交流、反思等一系列的数学认识活动中获得新知。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是思维的训练场的特性。借以实现学生感知与思维、经历与发现、探索与解决问题历程,体验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的乐趣和有效的教学活动过程,刺激学生的思维能量,让学生成为一定意义上的真正的探究者,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教学时,为了推动学生的实践、分析、探究活动的进行,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我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以虚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的认知作为基垫,指导学生交流互动,探索继续形成一个正方形,至少还需要几块同一“正方形”?如果继续扩张,还需要多少?让学生直面思维上遇到的困惑或冲突,形成一种4块、9块、16块、25块……的多媒体情境下的面积计算方法态势。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必去直接地介入和发出解决问题的操作指令,而是贵在引导、刺激学生的积极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着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推进。有了这样的思考与相应的情境化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经历观察、猜测和验证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后获得了新知,教学价值就在于在师生互动中,拉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让多媒体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一手捧着课本,另一只手捏着粉笔,眼观六路观察课堂的一举一动,耳听八方和抑扬顿挫与学生交流,举止得体地在板演着教学感知重点。相对于现在的多媒体技术来说,有碍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并且,提供给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感知素材和巩固提高的训练内容也是无法比拟的。如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资源,将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具有课堂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再认识”时,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感知材料,我制作了多媒体来支持教学过程。教学伊始,为学生利用多媒体提供先前储备的标准9幅对称图形,以便引起学生思维建构。然后,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13幅(4幅是非对称)五花八门的图形,让学生从记忆表象中寻找对称的可能性,以欣赏的方式,鉴别、分析哪几个是对称的和非对称的图形。再通过比较、抽象过程,提炼出对称的形态与概念。继而在动手操作和训练时,为学生展示结构性的内容,使之,认知、操作、辨析等同步进行,让丰富的题目和多层量级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情绪激昂、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地进行快乐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益。
论文作者:隋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多媒体论文; 情境论文; 过程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