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扩大外贸出口,为实现增长8%做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贸出口论文,做贡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6月1日,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1998年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主要围绕“全力扩大外贸出口,为实现今年我国GDP增长8%做贡献”这一议题展开;同时亦对外资、人民币走势、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等问题交流了看法。会议的总体看法是:今年的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与去年相比,出口增长幅度降低似乎已成定局;促进对外贸易出口的增长,发挥出口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和有关政策的扶持。
一、今年外贸出口增长存在的困难
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增幅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并呈逐月回落趋势;从全年看,出口形势较为严峻。
1.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今年国际市场,特别是亚洲市场对我国出口需求的下降已成定局。(1)东南亚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前景还不明朗,其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近期内难以全部清除;(2)东亚、东南亚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东南亚(包括日本、韩国)金融危机的出现削弱了这一地区支付能力,降低了商业信用,减少了进口需求。例如中粮的粮食出口有相当一部分在东南亚,这给公司的经营带来相当大的困难。通用技术(集团)公司亦有类似情况,其出口市场更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处境更为艰难;(3)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有关国家货币贬值,增强了这些国家的出口竞争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对第三地区的出口,部分与东南亚国家出口雷同或相似的出口产品深受其害,该效应将继续凸现出来。
2.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对于东南亚金融危机,虽然我国已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但国内外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却非常强劲。目前已经显现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出口结售汇速度减缓,按期结售汇比例下降。今年一季度进出口贸易顺差106.4亿美元,但相应贸易外汇收支却出现逆差2.8亿美元,大量应收外汇滞留境外或逗留出口企业。人民币贬值预期对出口的另一影响是企业出口成本核算困难,企业难以确定在什么样的汇率基础上对外洽商成交。虽然目前这一问题的影响还未明显显现,但预计对下半年的成交,其影响将日趋显著。
3.去年增长态势的影响。去年出口增长形势较好,增长幅度较大,今年涨幅超过去年难度太大。去年对外贸易出口实际增长率高达20%以上,对GDP增长的贡献度较高。若欲继续保持甚至扩大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主要应当从增长的增量上考虑问题,亦即必须使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去年的增幅。然而,由于去年基数太大,再跃上一个台阶似乎是不可能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提出的《中国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8年春季报告认为,1998年中国出口的年增长率只有7%。与会学者认为经过多方努力,今年出口涨幅虽然有可能超过上述预测,但超过去年的可能性极低,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肯定小于去年。
二、对策建议
与会学者在分析今年外贸形势的基础上,对全力扩大外贸出口、为实现GDP增长8%做贡献,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
1.提高欧美市场开发深度。鉴于东南亚市场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外贸企业维持发展必须开拓新的市场。在努力开发新市场、推动市场多元化的同时,出口企业更须注意开发欧美市场。欧美市场容量大、潜力大、且市场经济程度高、贸易风险小,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多数对外贸易公司对这一市场熟悉,贸易渠道较为通畅,应当抓住有利契机,加强对欧美市场的深度开发,努力扩大对欧美的出口;为了减少贸易摩擦,我们亦需注意发展从这些国家的进口。
2.增加市场进入手段。东南亚金融危机迫使我国的企业退出这一市场,但欧美企业却利用目前的契机,采取提供长期信贷和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挤进东南亚市场。这对我国不仅是现时的损失,亦是长期的损失。我国企业也应当“走出去”收购某些当地的企业,加快自己国际化经营的步伐,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扩大出口;国家也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出口信贷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对出口扶持的力度。
3.增加银行扶持功能。降低成本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经营成本的降低除了出口经营部门自身的努力外,还有赖于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特别是银行对出口的扶持十分重要。外贸企业自有资金较少,对外贸易经营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目前银行对出口扶持的主要途径有:放宽对出口企业的贷款限制,降低开证抵押金限额,扩大短期贷款比例。
4.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出口商品零税制是国际上通行的,亦是促进出口的的有效措施。当前,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适当提高有关种类出口商品的退税率,与此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向零税率出口过渡。此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缩短出口退税滞后期亦有利于促进出口。目前的出口退税滞后期约为5-6个月,对企业而言,滞后期过长会影响成本核算,占用流动资金和带来利息损失,如果简化程序,加快进度,将滞后期缩短为2-3个月,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5.减轻国有大型外贸企业的负担。国有大型外贸企业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这些企业的行业特征和经营特征,它们很难享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国有大型企业提供的政策优惠,相反还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承担着一些非经营性因素造成的负担,如政府间贸易政策亏损挂帐和国家大型项目引进超预算挂帐的利息负担。在打破外贸经营垄断、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条件下,国有大型外贸企业处于相对不利的对内对外竞争地位。建议:(1)政府应当承担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设法划清早年因计划经济影响带来的企业亏损挂帐,以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2)针对中央部委所属大型国有外贸企业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使其享受到的政策优惠与地方外贸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协调一致;(3)在国家110个城市兼并坏帐准备金、企业呆帐准备金和其他基金中专门划出一块,用于对外贸企业的扶持;(4)在可能的条件下,适当加大外贸企业坏帐核销的比例;(5)减少对大型外贸企业的重复性财务、税收及其他各项检查,建立一次性综合审查和联合年检制度,保证企业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专心致志于业务的发展。
6.加快工贸结合的步伐。今年来工贸结合在一些行业和一些地方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对于调动工贸对方的积极性,降低出口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工贸结合方面仍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1)加速外贸经营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简化外贸经营权审批程序,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向登记注册制过渡;(2)在对外贸易经营权审批过程中,除了应重视大型工业企业外,还应当兼顾商业流通行业,同时应当探索中小企业甚至民营企业经营对外贸易的经验;(3)加快对外贸易经营代理制的法制建设,尽快出台对外贸易代理法,依法保护工贸双方的合法权益。
7.探索国际大市场运作经验。国内外贸企业应当在自主经营的基础上融入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提供的机会,将进口、出口和转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行统一运筹经营。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价格差异,组织有关商品的串换,可以以进补出,用国际市场运作的利润扶助国内的出口经营,希望国家在这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助。
8.进一步调动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去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为1526.20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46.9%。外资企业出口增长对我国出口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维持今年出口增长,外商投资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国家应当统筹考虑对外经济政策,加强吸引国际投资的力度,保护和提高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