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失血量、VAS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开腹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myom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Methods: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selected patients with hysteromyoma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laparoscopic group and laparotomy group. Th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ndi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VAS score,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anal exhaust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laparoscopic myomectomy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trauma,less pain,faster recovery,less complications,and so on. I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Myoma of uterus;myomectomy;Laparoscopy;laparotomy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达20%[1],以40~50岁最多见。随着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我院于2005年开展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均经B超或宫颈细胞学检查确认。排除子宫颈及内膜恶性病变,无手术禁忌证。按照随机原则,设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以下称“腹腔镜组”)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组(以下称“开腹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腹腔镜组40例,年龄26~42岁,平均35岁;均已妊娠分娩;其中,壁间肌瘤28例,浆膜下肌瘤10例,阔韧带肌瘤2例;单发肌瘤68例,多发肌瘤12例;肌瘤直径3~7 cm,平均5.5 cm。开腹组45例,年龄27~40岁,平均34岁;已妊娠分娩35例,已婚未孕5例;其中,壁间肌瘤27例,浆膜下肌瘤12例,阔韧带肌瘤1例;单发肌瘤68例,多发肌瘤12例;肌瘤直径4~7 cm,平均6.2 cm。主要临床症状:月经量增多、贫血、经期腹痛、不适及尿频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腹腔镜组均给予全麻及心电监护,取膀胱截石位,安放举宫器。于脐上沿切开皮肤10 mm,气腹针穿刺进入腹腔,建立CO2人工气腹,压力为12~13 mmHg。沿此孔刺入10 mm套管针(Trocar),置入腹腔镜。在双侧下腹(相当于麦氏点及其对应点)各穿刺10 mm、5 mm,Trocar为操作孔,根据肌瘤生长部位采用不同术式。带蒂浆膜下肌瘤:用双极电凝或单极电凝后剪断,亦可用超声刀直接凝切。瘤蒂细者:创面直接用电凝止血,瘤蒂较粗者,创面用1-0可吸收缝合线8字缝合;壁间肌瘤及无蒂的浆膜下肌瘤:于子宫肌层注入缩宫素20 U,用单极电凝钩或超声钩纵行切开肌瘤表面假包膜,见局部子宫肌层组织变白,用单极电钩于肌瘤正中纵形切开子宫肌层,切口彻底为肌瘤的3/4,可见肌瘤核呈白色,有齿抓钳夹持肌瘤或将肌瘤螺旋锥旋入肌瘤内提起肌瘤,沿假包膜钝性分离,边牵拉边分离,凝切血管,大抓钳钳夹瘤核边牵拉,边旋转,包膜内完整分离,剥离肌瘤。检查创面,如有活动性出血则用双极电凝或超声刀止血,1-0可吸收缝合线8字缝合。剥除之肌瘤均用电动子宫粉碎器旋切取出。开腹组使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1.3观察指标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肠功能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方法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腹腔镜组有3例行中转开腹(1例术前疑为浆膜下肌瘤,术中探查发现为卵巢实性肿物合并子宫肌瘤;1例术中发现多发肌瘤合并子宫后壁直径约6 cm的子宫腺肌瘤;1例肌瘤位于子宫后壁壁间直径约9 cm,无明显外突),其余患者的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未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病妇女多希望保留子宫,以维持完整的生理功能。以往对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传统式剖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其缺点为腹部创伤大,术中出血较多,对腹腔干扰大,易发生盆腹腔内粘连,腹部切口瘢痕较大,术后恢复相对较慢。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切口小、外观美、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日短、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在腹壁没有大的切口,就是以后子宫肌瘤复发再次行腹腔镜手术也是可以的。同时亦可保留子宫,维持正常月经和生育功能。本组资料显示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术后疼痛程度小,肠功能恢复快,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与开腹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虽为一种好的手术方法,但其适应证、手术技巧和手术并发症仍在探寻中[2]。由于手术技术难度大、子宫切口止血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手术时间较腹式手术长,且腹腔镜手术不能象腹式手术那样可以触摸子宫发现小的肌瘤,容易造成遗漏。因此,术前B超检查确定肌瘤的类型、位置、大小及数量非常重要,必要时术中再辅以B超检查。由于子宫后壁下段肌瘤剔除的技术难度更大,但较好地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手术的适应证可适当扩展。术中要熟练掌握镜下缝合技术及腔内打结技巧,辨清镜下解剖关系。当行肌瘤剔除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肉瘤的可能性,如发现肌纤维无旋涡状结构排列,而为均质性、质脆、细软、色灰红或灰白结构时应立即镜下取活检行冰冻病理检查。为使子宫尽量少受电凝损伤,尽可能避免使用电凝止血,采用此种方法可使出血量大大减少,有时可基本不出血。
对于手术的禁忌证,我们总结[3]:①全身性疾病如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不能耐受麻醉者,不能承受人工气腹者或头低脚高位的较长时间者;②多发性肌瘤者(肌瘤数目>8个者);③子宫肌瘤生长较快可疑恶变者;④肌瘤平均直径> 15 cm;⑤子宫体积超过妊娠16周者;⑥腹部过度肥胖,无足够手术操作空间者;⑦有盆腔、腹腔手术史后发生明显盆腔、腹腔粘连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明显盆腔、腹腔粘连,不适于行腹腔镜手术者。另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一旦手术面临困难或出现并发症,应果断开腹。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把握好手术的适应证的前提下,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5.
[2]吕晓琳,赵立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73例临床观察[J].中国厂矿医学,2005,18(5):416-417.
[3]张岩红.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80例临床分析 [J].医学信息,2006,19(9):1642-1643.
论文作者:石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肌瘤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手术论文; 子宫论文; 腹腔镜论文; 腹腔论文; 浆膜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