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及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的调查论文_孙亚荣,李娟,李志路,邱春丽

咸阳市中心医院肿瘤二科 712000

摘 要

目的:开展化疗及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的调查,了解化疗及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原因。

方法:以2017年2月4日-2018年2月28日作为研究阶段,共纳入研究对象54例,均为接受化疗或放疗的患者,开展对54例研究对象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制作结合日本疲劳研究大会研制的“疲劳症状评估表”,在此基础上最终进行表格的自制,表格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分期、治疗方式、化疗疗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性别、文化程度、肿瘤分期、治疗方式的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化疗疗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与完成1、2、3、4疗程后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及不同程度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均有差异(P<0.01)。进行两两比较,化疗前与各个化疗疗程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化疗1、2、3、4个疗程后之间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放疗及化疗病人的癌因性疲乏的发生与性别、文化程度、肿瘤分期有关,临床中需要重视性别、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对放疗及化疗病人的影响,需采取各种有效护理手段提高放疗及化疗病人的睡眠质量,减少毒副反应发生,减轻癌因性疲乏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程度。

关键词:化疗及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原因

1 研究方法

1.1研究设计

拟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化疗及放疗患者进行癌因性疲乏的问卷调查,了解癌因性疲乏出现的原因。

1.2研究对象

收集分析2018年2月4日-2018年2月28日进入某院的癌症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30岁,中位年龄48.25岁。

(1)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确诊为癌症,接受化疗、放疗患者;③接受至少2个疗程的化疗、放疗[5];④理解能力正常;⑤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肿瘤出院远处转移或癌症复发患者;②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者;③依从性不高;④拒绝后期随访调查者。

1.3研究工具/方法

开展对54例研究对象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制作结合日本疲劳研究大会研制的“疲劳症状评估表”,在此基础上最终进行表格的自制,由专人发放并监督填写,调查对象填写或者调查对象口述由家属填写。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共54份,有效问卷54份。

疲乏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表主要从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分期、治疗方式、化疗疗程进行调查分析。

分析54例研究对象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以及程度。

1.4研究步骤(技术路径)

收集病例资料→进行筛选与排除→开展调查问卷研究(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分期、治疗方式、化疗疗程)→总结与分析结果(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以及程度)→讨论、总结。

1.5资料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与对比,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计量资料则以(±s)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 结果

2.1化疗及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因素分析

经过本次研究显示,性别、文化程度、肿瘤分期、治疗方式的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化疗疗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分析研究对象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与程度

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化疗前与完成1、2、3、4疗程后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及不同程度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均有差异(P<0.01)。进行两两比较,化疗前与各个化疗疗程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化疗1、2、3、4个疗程后之间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其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表现出情绪低落、性格孤僻、悲观失望等,通过加强对化疗及放疗病人的癌因性疲乏调查,了解放疗及化疗病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变化情况,这对于临床上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减轻放疗及化疗病人的心理应激反应,有效稳定放疗及化疗病人的情绪,对治疗效果的提升也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发现性别、文化程度、肿瘤分期、治疗方式的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化疗疗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性别角度而言,女性的疲乏程度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的血红蛋白水平、携氧低于男性有关。这一点提示在女性患者的的评估以及护理干预是工作的重点。从文化程度而言,一般高学历、从事脑力劳动的患者发生比较普遍,精神压力大以及对自身的期望大,不愿意接受自己患病的现实,导致精神压力重。这一点提示临床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放疗及化疗病人应该采取有分别、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肿瘤分期而言,一般进入到肿瘤Ⅲ期、Ⅳ期的患者,采用姑息性治疗的比较多,这个阶段主要是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舒适感为主,主要选择毒副作用轻的药物,而肿瘤早期的患者因有治愈的可能性,选择大剂量的治疗比较多,毒副反应更加重,因此其疲乏的程度更加重。从治疗方式而言,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结论认为治疗方式与放疗及化疗病人疲乏正相关或负相关,这是因为中间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最终结果,这一点也提示本次研究在此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提示临床仍然需要对不同肿瘤、不同治疗方案以及放疗及化疗病人的个体差异等进行研究。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发现化疗前与完成1、2、3、4疗程后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及不同程度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均有差异(P<0.01)。进行两两比较,化疗前与各个化疗疗程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化疗1、2、3、4个疗程后之间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结果可以发现化疗是导致放疗及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程度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放疗及化疗病人接受放化疗治疗后其总体的疲乏水平都要比化疗前有所增加,提示临床只要是开始化疗,放疗及化疗病人的疲乏就会提高。

综上所述,放疗及化疗病人的癌因性疲乏的发生与性别、文化程度、肿瘤分期有关,临床中需要重视性别、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对放疗及化疗病人的影响,需采取各种有效护理手段提高放疗及化疗病人的睡眠质量,减少毒副反应发生,减轻癌因性疲乏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程度。

参考文献

[1]李志明.健脾益肾法改善晚期大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疗效及机制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09):148-152.

论文作者:孙亚荣,李娟,李志路,邱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化疗及放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的调查论文_孙亚荣,李娟,李志路,邱春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