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分享”小组合作活动的探究论文_刘凌

“发现”与“分享”小组合作活动的探究论文_刘凌

刘凌

〔摘要〕合作式的学习中小组是一个团队,那么学习就是是一种共同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团队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互相依靠。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引入“发现”和“分享”的活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能培养乐学的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一个团队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发现分享团队合作

合作式的学习中小组是一个团队,那么学习就是是一种共同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团队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互相依靠。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引入“发现”和“分享”的活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能培养乐学的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一个团队的合作能力。

1 团队合作形式

团队就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在现有的我校学习模式下,一组有6~7 个人组成,一个班级有6~7 个组。在分组的时候也考虑到各个学生的成绩及能力特点进行排位,所以每个组都是很平均的。在通用技术的学习中,成绩的平均其实是在次要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各个组能团队合作去解决问题,形成一种“技术在身边,我在技术中”的氛围。

2 探究活动如何开启

和其它课堂一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但是在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我们给出的例子有时会表现得很平淡,没有多大的讨论兴趣。我们认为好的例子在他们看来并不觉得好,或者说并不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团队的合作能力,探究活动是能够很好开启的,就在于给出的问题是不是吸引人,引导是不是到位。

2.1 “发现”在生活中积累技术,提高素养。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有个心理就是老师找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自己同学找的即使是不好的也是吸引人的。所以我给每一个小组布置一个任务,去寻找你身边的技术或设计例子,可以是好的或者不好的。“发现”的周期对第一组来讲是一周,但是对其它组来讲是2 周以上。我不限定范围,可以是简单的创意设计,几块钱的淘宝货,也可以是高大上的科技产品,预售或概念型的,一开始,很多学生反应没有灵感,觉得没什么发现的。但是一个人没有,一组6 个人不会都没有。慢慢地,学生开始留意生活中的设计了,逛淘宝看到好的一些产品都会加入购物车,微信微博开始收藏一些好的链接,在家里看到一些东西也会想想说这能不能当成自己团队的“发现”。

2.2 “分享”加以思考、完善、表达观点。光有“发现”还不够,这只是个人欣赏,稍好点是一组欣赏。我让每组在“发现”的基础上还要“分享”,给全班同学分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本组的“发现”,需要介绍,时间是5~10 分钟,可以是视频、PPT,如果有实物那就更好了。为了让自己的“发现”能够分享给全班,各组的成员都会尽量去找好的例子。“分享”的例子就是对这组来讲这期最好的例子。这样一周分享一组,一学期下来每组都有两至三次的机会,组内上来做介绍的不能是同一人,尽量让各组员都有任务可做。而其他组可以对这组的产品表示赞赏,可以补充介绍,也可以提出异议,或者想问的问题。为了能应对其他组的问题,准备组必须做很全面的了解。而教师也是一个被分享者,也可以参与到提问中去。

3 活动的意义

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能力,我们的学生不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少的是发现问题的能力。既然学生不会主动去发现问题,那么这样的带着任务的“发现”也是一个途径。我发现在每个班级的一轮活动下来,学生在平时课内说例子的时候不再像以前那么茫然和没有共鸣了。“哦”,“这个我知道”这样的声音听到多了,急欲表达的状态多了。从学生例子里,我也可以发现每组的特点和每个班的特点,学生的兴趣所在,这在自己的教学中准备例子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导向作用,什么例子是会引起共鸣的,什么例子是会冷场的,这也是“备学生”的一部份。

4 思考

4.1 如何去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问题”之中。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各种信息像大海的浪涛一样冲击着人们的心灵,自然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问题。知识越多,接触信息的面越广,问题就越多。所以除了给学生任务式的发现外,还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提供一些更专业的信息,给学生介绍一些专业的网站,让学生体会到“发现”其实并不难。

4.2 如何发挥团队的能力。团队合作主要是通过团队内集体的合作来完成的活动,但不能忽视个体差异的存在。个人有个人的特长,要充分发挥,比如擅长文案的写介绍稿,擅长PPT 的制作演示文件。每次的活动都要有负责人,这个可以不是组长,可以是“发现”者,也可以是“分享”者。每一次的分享都代表团队的水平,代表这是团队认可的。所以在过程中其余组每个人都可以提出疑问,这些疑问可以直接问组里任何一个人。同样,每个组在最后都要有自己的思考,觉得不好的还得提出改进意见,这个就是发挥“三个小皮匠”能力的时候了。这样就能调动起组去参与去合作探究。

4.3 如何与知识点相联系。要能把学生“分享”的内容为教学所用,一个就是要求学生在评价的时候用学过的内容进行评价,这是对旧知识的一个复习。另一方面,教师要提早和学生接轨,把内容备到这节课中去,由这个例子作为主线进行新的或者更深入的探讨。如果这节课不要用,也要在以后的例子中用到。这是一种结合,也是一种肯定。团队合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团队中学会了发现、学会了合作、学了学习、学会了相互理解、更学会了怎样表达自己!团队合作的形式也不止一种,通用技术的学科特性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样化的活动,值得我们更进一步的组织和引导。

参考文献

1 王宇.狼道[J].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 崔建中.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J].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3 张肇丰等.课堂改进的30 个行动[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论文作者:刘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7

标签:;  ;  ;  ;  ;  ;  ;  ;  

“发现”与“分享”小组合作活动的探究论文_刘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