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实践与问题研究论述论文_祝敬坚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实践与问题研究论述论文_祝敬坚

浙江怡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市 3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河道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愈加严重。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随着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水生植物河道生态修复作为最为生态、合理的方式,应用也最为广泛。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中水生植物的选择、搭配是否科学、合理是工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由此,本文将重点探究水生植物在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原则问题与实施要点。

关键词: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水生植物;问题;要点

引言

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水生植物对改善河道水质有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净化水体,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同时也能够稳定河底泥沙。与此同时,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具备成本低、操作性强、修复效果好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强了对河道生态修复行动愈加重视,为了保障河道生态修复的合理性、生态性,必须要提高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随着植物生态修复技术日益成熟,水生植物种类也多样化,加强水生植物的研究是提高河道生态修复工程质量的关键之一。

1、植物品种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应用原则

1.1水质净化原则

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不同种类水生植物在水质净化中的综合功效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生态修复质量,必须考虑不同种类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去除能力以及植物的耐污性。如金鱼藻、微齿眼子菜、刺苦草等水生植物具有抑制藻类效果,伊乐藻和菹草脱氮除磷能力高于微齿眼子菜和狐尾藻。因此,需要结合河道水质现状,综合考虑净化能力、成本和可操作性选择水生植物。

1.2水生植物适应性原则

由于不同种类水生植物对环境因素(如水温、水深、气温、光照条件等)的适应性不同,在河道生态修复过程中,施工方需要根据工程位置合理选择适应项目所在地生长的水生植物,尽可能选择当地已有水生植物品种,保障水生植物健康生长,并逐渐构建水生态系统。沉水植物一般适合在透明水体中生长,不透明水体会遮挡大部分阳光,严重影响沉水植物生长,无法起到净化水体作用。一些耐寒的水生植被,如灯芯草,在一些南方高温地区无法正常生长,时常会产生黄叶问题,一些热带植被只适合在南方生长,如纸莎草、睡莲等,在北方无法过冬。

1.3管理便捷性

在水生植物生态修复过程中,由于生态修复工程的主体是植物,因此要全面保障水生植物的成活率,同时也要考虑后期管理的便捷性。由于不同水生植物有不同的特征,不同植物种类与后期管理难度有着直接关系,一般采用不会自动播种、蔓生的水生植物更加便于管理,维护成本费用低。在水生植物选择时,需要侧重分析河道工程实际特点,如水深、周围环境等,例如易倒伏的种类植物不能够种植在风带;虽然水葱植被环境适应性强,但其茎秆非常脆弱,容易出现倒伏问题,因此需要选择粗壮、低矮且具备较好抗风能力的植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品种搭配的季节性

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由于不同品种水生植物的功能性不同,会给河道带来不同的环境效果与净化效果,特别是水生植物在暖季、冷季的搭配,能够确保维持河道生态修复质量,并营造出更加美丽的景色。例如圆币草是一种常绿水生植物,耐寒性非常强,在春夏季节生长旺盛,在秋冬季节也能保持常绿,在河道美观性和净化水质层面行有着重要作用。

1.5生态性原则

不同品种植物间的搭配比例会直接影响河道生态修复质量,这就要求技术人员根据河道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不同植被间优劣势互补以及光照、空间走向、营养的均衡性,在时间与空间上合理搭配水生植物。例如在一些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可以优先种植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提高水体透明度,为后续种植沉水植物创造条件。此外,有些外来物种会在不同程度上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需要技术人员谨慎选择应用。

2、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问题与要点

2.1河道水位问题

由于不同品种的水生植物所适应的河道水位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品种水生植物的适应性进行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施工,并严格控制好河道水位。通常情况下,挺水植物的适宜水位在40cm以下;浮叶植物不适合水位过浅的水位,适宜水深在20~100cm;漂浮植物对水深没有严格要求;沉水植物水位适宜范围相对广泛,通常在30~200cm。

2.2河道底质问题

通常情况下,河道底质条件决定着是否能够构建水生态系统。底质不仅能够固定植株根系,同时还能够给水生植物提供养分。在河道生态修复中,需要确定底质能否固定植物,如果固定不牢固或无法固定,则需要采用辅助设备栽种。不是每种植物都是营养越多越好,存在一定的养分耐受程度,河道中的养分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因此必须要因地制宜的选择植物种类。此外,在人工浮床中,水生植物生长需要直接与水接触,这对人工浮床的固定强度提出了要求,保证浮床足够坚固。

2.3河道自然条件问题

有些自然条件会对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产生影响,在开展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施工中,如果河道水流速度过快或风浪过大,都不太适宜直接种植水生植物。如果需要种植水生植物,需要采用一些消浪措施,联用具有一定水流适应能力的人工浮床。通常河道中会存在一些草食性鱼类,会啃食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严重影响水生植物生长,可以适当投入一些肉食性鱼类或乌龟等,控制草实性鱼类数量,从而提高河道生态修复质量。

2.4加强不同措施间的协调性

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必须要加强水生植物与其他治理工程的调节问题。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河道工程主体完毕后再开展生态修复,在空间分布上需要保障其他河道工程不会对水生植物的影响。此外,加强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后期管养工作极为重要,由于水生植物在栽种过后需要一定适应期,并且需要逐渐生长,因此水生植物修复效果前期不会呈现,要求管理人员根据河道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完善的规章制度,有计划、有组织、有程序的进行河道管养工作,充分发挥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的积极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长期发展中,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水生植物种植作为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水生态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探究了水生植物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应用原则,并针对施工中的问题提出技术要点,为提高我国河道生态修复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管永,冯智,张聪,杨卓,秦真.水生植物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05:149-151.

[2]韩玉玲,李贺鹏,岳春雷,陈友吾,高智慧.应用植物措施进行河道生态建设技术的研究现状[J].浙江林业科技,2008,04:95-100.

[3]饶胜.生物及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节水灌溉,2007,04:61-62.

[4]纳云.浅议生物膜技术在水生态修复与自然水体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17:24-25+39.

论文作者:祝敬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  ;  ;  ;  ;  ;  ;  ;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实践与问题研究论述论文_祝敬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