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鹤山市职业技术学校 529700
摘 要:本文基于竞赛式教学环境下,分析中职生在教学中存在的竞赛心理障碍及成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克服竞赛心理障碍的对策,以达到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及提高技能水平的效果。
关键词:竞赛式教学 中职生 心理障碍 分析及对策
竞赛式教学是根据瑞士心理学家裴斯泰洛齐所提倡的“要使教学心理学化”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竞赛使学生向着老师制定的目标或者学生自己制定的目标奋进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具有寓教于赛,寓学于赛,寓乐于赛的特点。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竞赛式教学环境下,熟练的动作被急躁情绪破坏,协调的技能因过度紧张而僵硬,正确的方案因消极思维而动摇,诸如此类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并不鲜见。因此,分析中职生存在的竞赛心理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探索克服竞赛心理障碍的对策具有重要价值。
一、竞赛式教学环境下的特点分析
技能竞赛是检验职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也是衡量职校生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标尺。而竞赛式教学环境下与技能竞赛环境下是有不同的特点。
1.竞赛的主体及外部环境不同。竞赛式教学环境下,竞赛的主体是全班同学,每人都要参与竞赛,或小组比赛或个人比赛,而外部环境主要也是本班的教室或实训室,观众也主要是全班的同学。而在技能竞赛环境下,竞赛的主体则是由各班各校各市选拔出来的尖子生进行竞赛,观众可能是方方面面的人,甚至进行现场直播。
2.竞赛的目的及奖励力度的不同。竞赛式教学环境下,竞赛的目的是服务教学,通过竞赛使学生快乐成长,掌握专业技能,而其对学生的奖励力度有限。而在技能竞赛环境下,竞赛的目的是展示各学校的水平,甚至个别还存在很强的功利性,当然在这环境下奖励力度也非常高的。
3.竞赛的持续性和形式不同。竞赛式教学环境下,竞赛是贯穿于学期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开展竞赛的次数多,形式也多样,可以是理论知识抢答,可以是演示比拼,还可以是设备操作比赛等。而技能竞赛环境下,往往一学期或一年才举行一次,并且竞赛的形式比较单一。
二、竞赛式教学环境下中职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1.过度的紧张焦虑或怯场。心理压力过大就会成为一种阻力,对中职生开展竞赛具有破坏性的作用。从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通过选手的比赛行为充分表现出来,如怯场、畏惧、过分紧张、信心不足、性格孤僻、情绪暴躁等,从而导致正常水平无法发挥。竞赛式教学环境下,竞赛的外部环境需没有技能竞赛环境的压力大,但当学生进行比赛时,在老师、同学面前都会表现出紧张、怯场等心理障碍,极端者还会以各种理由突然提出放弃比赛,临阵脱逃。
2.厌倦、烦躁及注意力不集中。在竞赛式教学环境下,竞赛是贯穿于学期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开展竞赛的次数多,但在教学中有些学生会因为一次成功而欣喜若狂,过度自信;会因为一时的受挫而急躁紧张,自我贬低。甚至有些学生出现自我感觉上的心理饱和,容易产生厌倦、紧张、疲劳以及烦躁等消极情绪,贬低竞赛式教学的作用或意义,降低学习和参赛的动机,对技能训练采取抵触或回避行为。还有学生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缺乏参加比赛的热情,不关心比赛的准备工作,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技能水平正常发挥。
3.失望、无望甚至绝望感。部分中职生在学习中格外努力,对自己的要求较高,对比赛的结果有着较高的期望,往往过于看重比赛的意义,且性格通常较为内向。当面对竞赛失利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易表现出情绪特别低落,有空虚感和丧失感,言谈中流露出自责、羞愧、无助,沮丧、痛苦等心理障碍,从而产生失望、无望甚至绝望感。
三、竞赛式教学环境下中职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1.学生不良的参赛动机及过度的情绪反应。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竞赛式教学环境下,存在部分中职生因为奖励力度有限,会表现出竞赛的主动性低、不积极,比赛时无法充分发挥水平,心理上的能量得不到充分释放,结果自然竞赛成绩不佳。而同时,也存在部分学生对比赛的结果有着较高的期望,往往过于看重比赛的意义,从而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反而会使选手注意力分散,附带出现高压力、过分紧张和焦虑情绪不稳定,甚至在遭遇挫败之后,学生的情绪将会跌到最低点,对于接下去的比赛将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学生将不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导致发挥不理想。
2.学生出现心理“高原现象”和“饱和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中,“高原现象”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而“饱和现象”,是已经处于一种非常厌烦的,不想再继续某项任务的心理状态,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竞赛式教学环境下,竞赛是贯穿于学期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开展竞赛的次数多,而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容易出现心理“高原现象”和“饱和现象”,若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很容易让学生出现浮躁心态,出现厌倦、紧张、疲劳以及烦躁等消极情绪,以致自我怀疑否定,自我评价降低,练习热情下降,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3.竞赛的形式没有吸引力及教师的心理辅导不够。竞赛式教学可以开展的形式多样,但存在个别教师往往流于形式,没能设置有趣多样的竞赛项目,从而造成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甚至出现厌烦心理。部分教师认为心理辅导无非是做思想工作,跟学生谈谈心、聊聊天,没有什么复杂的技术,认为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大可不必,心理辅导的内容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他们认为竞赛要取得好成绩,就要苦练技能,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技术的训练中。
四、竞赛式教学环境下解决中职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1.教师要注重交流分享、团队精神培养,端正学生的竞赛动机。竞赛式教学环境下,竞赛是贯穿于学期教学的全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因而教师需引导学生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注重组织学生分享成功,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如可建立合作训练小组,鼓励学生创设团队的共同奋斗目标,使学生在互相学习中学会沟通、欣赏、宽容、理解、尊重等,体会合作训练带来的成就感,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要组织好竞赛的形式,改善竞赛环境,辅导学生心理。教师应充分发挥竞赛式教学的优点,通过组织个人或小组、理论或实操、演示或抢答趣味性或正式性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并结合竞赛式教学的竞赛主体及外部环境特点,必要时可塑造一些相对欢快、轻松的竞赛氛围,如播放一些音乐等,从而减轻学生紧张的情绪。
3.培养意志力,加强自身调节训练。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行动、克服困难的一种心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克服困难心理,这样才能够让选手在学习中有着更好的表现。中职生可以采用呼吸调节方法、自我暗示法、音乐调节法等让自己变得更坚强,更自信。当学生在比赛中出现过度紧张等现象时,可通过深呼吸来缓解紧张情绪;当学生在比赛中如果出现情绪紧张不稳定可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很放松”、“一切都会好的”、“现在我非常好”、“加油我一定行”来缓解紧张的情绪;当学生表现注意力不集中、疲倦时,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习惯选择能够调动自己情绪的音乐,使自己表现得兴奋起来。
在教学中实施竞赛式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学习兴趣浓厚,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在竞赛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焦虑,自信心下降,思维能力减弱,失去应变能力,悲观、淡漠、胆怯、恐惧等心理障碍也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和研究。北京医科教授郭念锋认为,心理障碍持续时间较长,反应强烈,影响思维逻辑,出现心理紊乱。因而在竞赛式教学环境下,需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训练,增强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竞赛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使他们能树立正确的竞赛观念,用最佳的心理状态,取得理想的竞赛成绩。
参考文献
[1]董立毅 浅谈中职学校职业技能竞赛队员的竞赛心理[J].职业,2016,(15)。
[2]陈茜 高职学生技能竞赛心理剖析及对策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崔景贵 黄亮 职校生技能竞赛的心理分析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4,(17)。
[4]裴朝发 浅谈中职学生运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与心理训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4)。
论文作者:林永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5
标签:式教学论文; 环境论文; 心理障碍论文; 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中职论文; 情绪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