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改变中小学弱劳动教育现状&中国教育学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综述_中国教育学会论文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改变中小学弱劳动教育现状&中国教育学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综述_中国教育学会论文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改变中小学劳动教育薄弱的现状——中国教育学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动教育论文,中小学论文,中国教育论文,薄弱论文,第九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教育学会第九次全国学术讨论会于9月11日至16日在哈尔滨市召开。这次讨论会的主题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与人的全面发展。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学校教师和行政领导近百人出席了讨论会。与会同志向会议提交了80多篇论文,从不同的方面概括了作者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论文反映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界在这一领域中的新进展。

讨论会由哈尔滨教委承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领导和有关部门对讨论会给予了全力的支持。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张承先主持了会议。讨论会采取研讨、交流与现场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开得生动活泼。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目前,在我们中小学教育中,它又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积极开展对它的广泛、深入的研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论述和理论体系,认真总结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历史经验,研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深化教育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教育学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把它作为讨论的主题,是抓住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这是非常正确的。

这次讨论会的研讨和提交的论文中,涉及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许多理论与实际问题,现择要综述如下。

第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是科学的真理

与会同志认为,对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研究一直是教育理论界的重要课题,当前它已不限于教育界,也引起了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界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早在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就已提出,但只有到了马克思主义创立后,它才真正成为一种科学的学说,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纲领中的一个内容。这一学说经过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成为一种不断完善的科学体系和无产阶级改造旧社会、旧教育,建设新社会、新教育的伟大社会实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揭示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与现代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论证了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客观必然性。它是科学的真理,因此不存在什么“过时”的问题。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被确定为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实践来看,由于贯彻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比较好地解决了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的结合、红与专的结合,从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新人,其中许多人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这说明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是宝贵的。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必讳言,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不少的失误,特别是十年动乱中,“四人帮”在理论上背离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在实践中更是使一代人被耽误了。这里有惨痛的教训。因此,我们要通过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从实际出发,坚定地贯彻教育方针,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同志关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这是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把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熔合起来了,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由处理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关系的原理,发展为现代的“大教育”与“大生产”的结合,从而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处理教育与经济乃至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原则,实现“科教兴国”的重大举措。总之,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是科学的真理,必须坚持,同时,又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素质教育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影响下,基础教育本身所承担的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被扭曲了。现行基础教育已演变成单纯应付考试的“应试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首要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它不仅有助于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以及身体与心理素质,而且有助于打破“应试教育”长期形成的一套封闭的传统办学模式,并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上进行较大的改革。许多中小学在会上介绍和交流了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有力地证明,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进行整体综合改革,并持之以恒,就能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良素质。这些学校生动的介绍,引起了与会同志的极大兴趣。

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同市场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有的同志从这一角度进行了探索,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同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于,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存在形式,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本性”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深刻分析了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相联系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论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然性。我们实行的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联系的市场经济,它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属性,同时有其自身的个性。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上,也同样是这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这就说明为什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也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趋势,不仅社会主义国家一贯坚持它,而且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在研究、实践它。这一情况更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揭示的是现代社会一个客观规律,不管你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它都要起作用。有的同志针对过去曾广泛流行的一种说法,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与资本主义教育的分水岭,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全面的。其认识的偏颇可能与传统的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有关系。我们既然承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本质联系,就不能闭目塞听,拒绝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使我们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加完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同资本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着根本的不同。这种区别,是由不同的教育的目的与目标决定的。因此,在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中,必须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基于以上分析,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1.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摆脱那种只在教育圈子思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封闭观念;2.有助于我们弄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的联系中介,强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科技教育因素;3.有助于积极主动地促进教育与产业结构结合,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创造便利的内部环境;4.有助于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根本目的,为我国培养参与21世纪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实现和完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第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结合点”

这是一个引起大家重视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指导思想,而且也与具体操作紧密相关。有的同志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在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上形成了一个模式,即“学习+劳动=教劳结合”。这个模式的主要价值取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这一模式,我们既要肯定它的实质价值,继续坚持在劳动中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又必须从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寻找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准确“结合点”。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已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使科学技术物化为生产资料,内化为劳动者的素质并使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以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则要依靠现代教育。因此,在现代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结合点”。在新的技术革命的条件下,以科学技术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结合点”,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我国的一些先进中小学,在这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从小就注重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参加力所能及的的小科学试验,掌握电脑的操作技术等,既培养了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又获得了一些从事科技的基本技能。许多优秀的农村中小学成了农村科技传播的中心,为“科技兴农”做出一定的贡献,受到群众的好评。

第五,中小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模式和渠道

会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和实验》课题组的同志,根据他们的调查研究,把当前我国中小学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效而可行的模式概括为七种:1.以劳动技术学科为依托的模式;2.以勤工俭学为依托的模式;3.以实施“燎原计划”为依托的模式;4.以社区为依托的模式;5.以厂校挂钩为依托(适用于企业办中小学)的模式;6.以各科教学为依托的模式;7.以参加校外社会实践为依托的模式。以上各种模式之间,没有绝对明确的界限,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一个学校往往也是几种模式并举。河南浚县介绍了该县创办少年技校,以强化科技实践技能教育的情况;浙江余姚市泗门镇塘后小学创办少年农科院的设想,受到了与会同志的关注。

与会同志比较一致地认为,作为基础教育,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渠道或主渠道应该是劳动技术课教学。80年代初,教育部颁发了开设劳技课的教学计划,并先后编写了教材,规定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劳技课教师队伍,同时规定了配置包括劳技教育中心在内的设备设施。几年来的实践证明:1.劳技教育以课程形式固定下来,使中小学的课程结构有了突破;2.劳技课教育的课程形式有很强的德育功能;3.劳技教育使学生获得运用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的技能,有利于学生技能素质的提高。同时它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与训练。在会议中,与会同志分别现场观摩了哈尔滨市、大庆市一些中小学的劳技课教学,参观了学生劳技作业展览,受到了很大的启示。同志们认为,肯定中小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要渠道是劳技课教学,并不排斥其它渠道,而是要从实际出发,以教育的最终成效为标准。

此外,与会同志也指出,中小学的劳技教育是属于基础教育性质的。虽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渗透职业教育的因素,但本身并不属于职业教育范畴。

第六,关于中小学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物质条件、师资和教育的评价问题

江泽民同志去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为了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要从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学校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把这件事列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二是各级教育部门要进行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四是有关方面要积极支持和配合,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提供必要条件。”与会同志认真领会江泽民同志讲话的精神,广泛地交流了各自在这方面的经验,认为,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除将劳动技术教育列入课程、编选教材外,还必须有切实的保障体系。首先是组织保障,各级行政领导要建立劳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主要任务分解落到实处,并把它作为一项硬指标,纳入规范化学校建设考核之中。其二,要努力建设一支稳定的劳技教师队伍。只有改变过去劳技教师的“游击队”状况,使之成为一支“正规军”,才能谈得上提高劳技教育的质量。许多地方还通过设置劳技教研员、建立劳技课教研组的途径,建立起多级教研网络;根据实际需要,许多地方通过各种途径,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为重点,提高劳技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的地方还制订了系统、长期的培训计划,并在职称、待遇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以稳定劳技课教师队伍,使这支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其三,要抓好劳技教育的基本设备和设施的建设。这包括校内劳技教室、教具和学具,以及校外基地等。这里牵涉到必要的资金投入问题。各地的经验是:1.要从观念和物质两个方面着力抓劳技教育的设备设施的落实;2.各级教育部门要有一定的投入,并对投入的情况进行切实的监督检查;3.通过各种渠道,依靠学校周围的工厂、农村、社区等建立劳技教育基地,同时也可同勤工俭学、燎原计划结合,进一步开拓劳技教育基地。其四,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一些实验单位,结合当地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评价、考核和竞赛体系的探索。认为,建立以技能为主的考核项目,以平时为主、以学校为主,考查、会考、竞赛一体化,平时、阶段、终结相配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评价、考核体系,是能够取得成效的。但这仍然是有待研究的课题。有的同志认为,在这方面必须做到量化。

与会同志参观、考察了哈尔滨市、大庆市一些中小学,深感他们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实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张承先会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小学在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面的可喜进步,充分肯定了这次研讨会所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从全国来看仍然是发展很不平衡,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对于我们中小学教育界来说,还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自觉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落实江泽民同志在全教会讲话的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在教育改革中,努力改变我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薄弱状况。

标签:;  ;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改变中小学弱劳动教育现状&中国教育学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综述_中国教育学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