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版画--未完成的木刻_版画论文

一种新的版画--未完成的木刻_版画论文

一种新兴的版画——绝板木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木刻论文,版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绘画艺术领域里,版画是国画、油画、版画三大画种之一。版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自己特殊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是完全独立的非常完美的一门艺术。

版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隋代开皇十三年(公元593 年)就有了雕版印刷的文字记载,一道诏书中提到:“废像遗经,悉令雕版。”可见雕版书画在当时就已存在。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 年)刻的《金刚经》扉页画《说法图》,至今可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看到,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幅版画。两宋时期,木刻版画的插图大量出现在当时出版的经济、史略、文学书籍中。元代开始出现了套色的版画作品。到了明代的万历年间(十六世纪),文化出版事业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高峰,版画的制作也更加细致、工整。明末(十七世纪)出现了水印套色,如《十竹斋书画谱》的短版水印木刻。虽然以上的木刻版画都是复制木刻,画家创作画稿后由专业的刻工雕镂,再由印刷工场大量印制,画、刻、印分别由三个作者去完成,但中国有这么一段版画史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我国的这种印刷术传到欧洲后,约十八世纪时,这种画、刻、印分工的惯例才逐渐被打破,开始出现画家自画、自刻、自印的创作木刻。这种独特的版画创作形式在欧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版画不再是单纯的木刻,而出现了以铜版制作的铜版画,以石板制作的石版画。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先生从国外介绍进来并加以提倡木刻版画,从此我国才有了真正的木刻版画艺术,我们称这一时期为“版画回娘家”。到了三十年代初,我国的版画才正式发展起来。

解放以后,版画得以飞速发展,从李桦、古元等老一辈的版画家,到现在版画界的优秀画家,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创作风格,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方针指导下,版画的表现形成及艺术手法上千变万化,出现了繁花似锦的美好前景。

虽然版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现在的“盛市”,但还有许多绘画界外的人士对版画知道不多,对版画的制作更是了解甚少,在这里,我把版画的分类和版画制作的原理作一简略阐述,以加深我们对版画的了解,并对我们将要讲到的绝板木刻多一条线索。

从材料上分,版画可分作木刻版画、铜版画、石板画、丝网版画、拼贴版画和综合材料的版画。从制作的原理来分,可分作凸版、凹版、平版和漏版。再往下分,木刻版画又可分作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木刻和绝板木刻。无论是木刻中的哪种类型,它的制作原理都是以凸版印制为主的。在平整的木头横断面或纵剖面上,复制上画家已设计好的画稿,用各种刀具把画稿外“空”的部份刻下去一定的深度,留下需要的部份,让需要的部份凸出来,再在凸出的部份上涂施彩色颜料或用胶滚筒滚上油墨,覆盖上纸张,把涂在木板凸起部分的油墨或颜料反向地印制到纸张上,就得到一幅所需要的“版画”了。这就是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和原理。而铜版画的制作原理与木刻版画的制作原理恰恰相反,是一种凹版的印制技术,在平整的铜板上,复制上画稿,涂上保护胶,用较硬的特制的工具,根据画稿需要,把胶划破,露出铜板来,再把铜板放到硫酸溶液里腐蚀,露出的铜板部分便凹下去,被胶保护的地方则保持平整,这样就得到了一块我们所需要的印刷版。石版画也就是平版画。石版画的制作是采用水和油不相溶的原理来制作版画的。制作的方法是先用一块吸水性较好的石板,把表面磨平,在石板的平面上复制画稿,根据画稿把有“画”的地方涂上胶,然后把石板放到水里浸泡,待石版“吸饱”水份后,拿出来滚上油墨,有水的地方油墨滚不上,而有胶的地方则滚上了油墨,覆盖上纸张,拿到石版印刷机上印制,就可得到一张石版画。丝网版画又叫PS版,是通过漏与不漏的原理来印制版画的。丝网版画分三种制作方法:1、贴纸封网法;2、涂胶封网法;3、 照相制版封网法。丝网是以人造尼龙织成的网孔很密的布,网孔称为目,目数越高网点越密。贴纸封网法是把不需要的部份用纸贴上,印刷时,被纸封住网格的部份油墨漏不下去,而没有封网的部份油墨可漏下去,用这一原理印制版画。照相制版是把画稿通过照相的方法,制成胶片,再在绷好的丝网上涂上感光胶,把制好的胶片覆盖到涂过感光胶的丝网上进行曝光,再在暗室中显影、定影、脱胶,即得到一张制好的丝网版,印制出来后即是丝网版画。

在云南这片红土地上的版画家们,由于高原和多民族的特点,其创作表现以民风民俗居多,使用的色彩非常强烈和灿烂。很多是以套色木刻和绝板木刻表现。绝板木刻是最能表达画家情绪的一种形式。画家可在木板上尽情地抒发自己的创作情绪。每刀下去不须考虑象套色木刻和其它版画种类对不准版的问题,所以看到云南的绝板木刻会有一种热情洋溢、无拘无束的感觉。我认为,艺术达到最高的境界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渲泻和给人一种情绪上的感染。正如齐白石所说的:“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借物体的外形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才是真正的艺术!云南版画家魏启聪的版画《村寨》,在参加全国版画展时给评审小组的同志一个惊喜而获得了金奖,这说明画家在制作这幅画时充满了激情,而这种激情的渲泻和淋沥尽至的发挥,作者正是运用了绝板木刻。

在云南,运用绝板木刻创作的版画家人数众多。有数十幅绝板木刻作品在历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大展中获金、银、铜牌奖,还有许多优秀的绝板木刻作品被国外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收藏。这些作品无一不是充满着版画家饱满的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歌颂蒸蒸日上的人民生活,歌颂人与自然的完美和协,它们在缔造着一个传奇的空间,刻画着一个永恒的天地。

绝板木刻如此迅速的发展,是因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它在材料及设备的要求上相对其它版画种类而言比较简单。版画的创作在美术创作中是最复杂的,即便最简单的绝板木刻都必须经过版画制作中的三大过程:即设计画稿,制作印刷版,印刷作品。铜版画、石版画和丝网版画的制作需要有一个较宽的工作室和各种印刷设备,这些印刷设备都比较昂贵,一般的版画家无力购买这些设备;就算有这份财力买进这些设备也无地方安置。木刻版画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设备,只要有一套木刻雕刀,一个10平方米的房间和几块木板就可以了,一般版画家都能承担得了。绝板木刻又比套色木刻更经济,它只要一块木板就可以制作完版画。由于经济和场地的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限制了铜、石、丝网版画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木刻版画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绝板木刻的发展。换一句话说,绝板木刻在画家有限的经济和场地条件下,更具有大众性和发展生存的空间。

第二个原因是由于绝板木刻在制作上的特殊性,更加有助于画家情绪的表达。为讲清楚绝板木刻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先谈谈分版的套色木刻是怎样制作的。分版套色木刻是分开刻制,合拼套印,以画稿上出现的颜色分成多个版,一块木板制作成一块印刷版,颜色越多所用的木板越多。在制版时要严格地按画稿的各种不同颜色的位置复制到各块木板的相应位置,印制时,各块木板在相应的地方滚上不同的油墨或颜料,再套印到同一张纸上,便得到一幅套色木刻版画。套色木刻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反复不断地印制出许多同样的版画来,也可以在印制过程中更换色彩,得到不同效果的画面。缺点是在刻制时要非常细心严谨,刻多了,在印出的作品上会漏出白纸(或底色),刻少了,两个色又会重叠出不需要的色(有的画家经常利用重叠的手法巧妙的用两块色版印出第三个颜色)。绝板木刻是用同一张木板制作完成整张的版画。它的制作方法是把画稿完整地复制到一块木板上,有些很有经验的画家只简单地在木板上勾画出一个大概的形状,就用刻刀在木板上刻制创作。刻掉的部份油墨滚不到而留下空白,印到纸张上后,没有油墨的地方就透出底色,这样在画面上就多了一个颜色。这就是绝板木刻的制作方法。如果画面的颜色较多,刻和印的次数也增多,刻一道印一道,反复刻印便得到一张绝板木刻版画了。绝板木刻就是这样刻了又印,印了又刻,最后印刷版就自然毁掉了,这幅版画已就成了“绝板画”。由于绝板木刻的这一特点,画家必须考虑好需要的印数,一次印足。同时因为有这一特点,画家对每次调色和刻制过程都应该认真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成竹在胸,一次成功。绝板木刻不存在刻多后漏白的问题,画家可以刀代笔,尽情地在刻制过程中随意创作,发挥想象,渲泻创作时的激情。

第三个方面,绝板木刻是刻一道印一道,印和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必须对每道工序进行预测,有可能作品印完后画家欣喜若狂,效果比想象的还要好,也有可能让画家垂头丧气,效果比想象的还要糟。这种风险性和偶然性激发了许多画家的创作欲望,牵动了多少绝板木刻创作者的心。笔者在这方面深有体会。

绝板木刻之所以能够如此兴旺,正是因为它完完全全成了版画中画、刻、印三个步骤溶为一体的创作型版画,它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分割,都必须由画家一人来完成。绝板木刻的这一特点,正是不同于其他版画的精髓所在。

由于绝板木刻的版面有自然毁掉的特点,画家必须一次印够所需的张数,但如印得很多的话,画家的工作量就会加大,因上,绝板木刻版画一般不会印得太多,这样商品的价值自然减少,但增加了收藏的价值。

标签:;  ;  ;  ;  ;  ;  ;  ;  ;  ;  

一种新的版画--未完成的木刻_版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