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2000—2005年社会党研究现状评估——对国家核心期刊上登载文章的统计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统计分析论文,中国大陆论文,核心期刊论文,现状论文,社会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07)06—0144—02
社会党研究是具有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和政党研究三重属性的重要学术领域。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缺少对我国社会党研究状况系统的、实证的调查和评估。本报告旨在对新世纪中国大陆的社会党研究现状做出评估,对中国社会党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向提出建设性的认识。
一、新世纪中国社会党研究的基本状况
第一,关于社会党研究领域的界定。
本评估报告所指的社会党研究,是涵盖社会党国际的各国成员党以及社会党国际本身在内的世界政党研究。虽然世界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研究与社会党研究密切相关,但是,本评估报告只涉及到以社会党为直接研究主体(包括其历史发展、理论纲领变化、组织嬗变、人物研究等)的考察。
第二,关于本报告抽样对象的基本说明。
笔者抽取文章所选自的核心期刊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提供的期刊名称为准。按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的分类标准,涵盖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国际政治类和中国政治类国家核心期刊150余种。其中: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包括重点院校学报和全国各地社会科学研究综合性刊物90余种;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包括中国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的国家核心期刊20余种;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主要包括党的重要理论刊物和党校的学报30余种。笔者进行评估所抽取的样本来自于这三大类150余种国家核心期刊上2000年1月—2005年11月发表的社会党研究成果,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www.cnki.net)的检索,共获得论文277篇。这些文章基本上代表目前中国社会党研究的最高水平,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第三,2000—2005年中国社会党研究状况的统计和分类。
通过对以上2000—2005年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277篇文章的分类统计和量化分析,笔者对中国目前社会党研究的主要问题领域、地区研究的成果构成、社会党主要研究机构的分布、社会党研究类型的构成以及社会党研究成果的规范性进行全面的扫描,并试图用以下表格来反映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社会党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社会党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中国大陆社会党研究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不再赘述。本报告力求考察社会党研究有待提高之处,分析这些缺陷背后的原因,以期对中国大陆社会党研究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第一,社会党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
(1)从研究的主要问题领域来看,社会党研究的问题领域比较集中,某些领域研究相对薄弱。2000年到2005年的大多数研究成果集中在社会党的历史研究、理论纲领研究和政策研究领域,这些成果占70%左右(见表1)。相反,对社会党的组织研究、人物研究、社会党与共产党关系研究和比较研究依然关注不够,仅占15%左右(见表1)。第三条道路研究、英法德三国社会党研究、社会党国际研究以及社会福利政策研究依然是目前大陆的社会党研究的热点,占研究成果总量的一半以上(见表3)。这说明,社会党研究依然集中在历史、纲领理论、政策等传统的研究领域,新的研究领域开拓力度不足,研究视野依然不够开阔。社会党研究在世界社会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关系和世界政党研究均能涉及的情况下,却没有充分拓宽研究领域,是中国大陆学术界的遗憾。
(2)地区研究的不平衡,欧洲以外的社会党研究极度稀缺;欧洲内部对中东欧关注相对较少。2000年到2005年的研究成果近70%集中在欧洲的社会党,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社会党研究成果总和不足30%,美洲和非洲的社会党研究成果十分少见(见表2)。这种研究成果的构成与今天社会党的地区分布极为不相称。另外,占社会党成员60%以上的非欧洲地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2)经过统计,属于社会党地区研究的成果共计188篇,其中欧洲144篇,详细分类统计见上表。
(3)“所占比例”是指所占地区研究成果的比例。
(3)社会党研究机构相当集中,研究力量有待加强。2000年到2005年的社会党研究成果70%以上集中在成果最多的十所研究机构中。其中,中央编译局、中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由于得天独厚的工作背景和长期研究的历史传统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社会党研究在中国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参与研究的机构不多,且基本上集中在北京。这与社会党研究本身具有的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和政党研究三重属性的重要学术地位不甚相称。近六年来社会党研究成果最多的十位学者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占样本的近30%,并且主要来自北京的高校和研究机构。
(4)缺乏学科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的水平较低。对2000年—2005年国家核心期刊上的文章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大陆社会党研究成果中属于学科理论研究的成果是空白。这说明中国大陆的社会党研究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研究成果均没有达到理论建构的层次。换而言之,社会党研究尚且处于相当初浅的阶段,甚至不够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门类,没有社会党研究学者之间进行对话的、独特的话语体系和理论运用基础,是史学、哲学、政治学甚或社会学都可以“侵入”领域。
(5)社会党研究成果的规范性需要进一步提升。学术成果的规范性大体包括理论预设、问题意识、文献评论和文献引用的齐备。2000年—2005年国家核心期刊上的社会党研究成果没有任何的理论预设,拥有文献评论的成果也只占5%左右。理论预设的缺失会使论文缺乏必要的理论框架和理论视角,描述、解释和预测都流于空泛或失之肤浅,最终会产生研究成果难以整合的困难。缺乏文献评论也不符合现代严格的学术规范。基于此,中国大陆的社会党研究的规范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与国际学术规范接轨。
第二,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1)历史性因素。作为社会党和社会党国际的发源地,更重要的是作为社会主义的摇篮,欧洲一向受到中国世界社会主义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建国之后,中央编译局等机构开始对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社会党研究队伍。目前这一批学者依然是欧洲社会党研究的骨干。相对而言,我国对非欧的社会党和社会主义研究一直比较薄弱,投入的资源较少,也缺少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这极大地制约了非欧洲地区社会党的研究成果的出现。
(2)现实性因素。目前,欧洲社会党依然是国际政坛上十分活跃的一类政党组织。苏东巨变之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西欧社会党纷纷重新上台执政,欧洲呈现一片粉红色。然而,非欧地区的社会党很少具有长期执政的历史,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党面临边缘化的危险,其活跃程度和国际政治影响力远不能与欧洲社会党相比,所以也一直得不到中国大陆学者的重视,产生许多研究领域的空白。
(3)研究者自身的因素。由于欧洲社会党长期执政和其出色的政治绩效,与中国的联系更加密切,对中国的影响和作用也相对重要,有着强烈服务现实需要取向、侧重应用研究的中国学者会加强对其研究的力度,同时会吸引更多人员加入欧洲社会党研究的队伍。同时,作为发达地区政党的欧洲社会党,能够给对其研究的外国学者给予更多的出国访问机会和更优厚的访问研究待遇,这也是非欧的社会党很少能够提供的资源。
(4)中国的学术研究状况因素。因为中国大陆的社会党研究基本上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领域中展开,所以社会党研究会受到国内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学科建设和总体研究进展的影响。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由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国内对国际共运和世界社会主义学科的评价日益降低,学科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学科缺少科学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理论体系,存在着过于时政化的倾向。专业缺乏吸引力,造成本学科教研人员整体素质下降,年龄结构偏大,后继乏人。受此大的学术环境的影响,中国的社会党研究也不能独善其身,受到相同或相似问题的困扰。
三、小结
通过对国家核心期刊上2000年—2005年登载的277篇文章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的社会党研究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尚且存在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的空间和潜力。需要社会党研究者充分认识导致目前研究现状的主客观原因,积极建构社会党研究的主体性,增强社会党研究的开放性,提升社会党研究的规范性,将我国的社会党研究推上一个更高的学术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