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焦虑共病患者的疗效论文_田维忠,姚慧艳,张磊

(河北唐山心理医院精神科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抑郁焦虑共病患者行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抑郁焦虑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研究,单号为联合组,双号为单一组,各38例。单一组行艾司西酞普兰单一治疗,联合组行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单一组,联合组治疗有效率36例(94.74%)显著高于单一组28例(73.68%),联合组发生不良反应几率10例(26.32%),单一组发生不良反应几率12例(31.58%),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结论:对抑郁焦虑共病患者行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联合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抑郁焦虑共病患者;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4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148-02

焦虑抑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主要是由于社会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快以及负性情绪的出现等原因所致,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具有影响小、安全性高以及起效快等优势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同时,具有一定缓解焦虑情绪的作用,而行为认知(CBT)治疗,已经被心理研究中心认定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均为患者自愿参与,签署知情书,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抑郁焦虑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研究,单号为联合组,双号为单一组,各38例。其中,联合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为20~52岁,平均年龄(34.34±13.65)岁;病程7d~30周,平均病程(17.7±11.4)周;单一组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为22~56岁,平均年龄(35.12±14.23)岁;病程9d~32周,平均病程(18.4±12.5)周。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单一组行艾司西酞普兰(生产厂家:H.Lundbeck A/S(丹麦)(西安杨森制药分装)批准文号:H20100539)单一治疗。初始剂量为每天10mg,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将每天使用剂量控制在10mg~20mg。

联合组行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联合治疗。初始治疗阶段,每周三次,坚持两周后,改为每周一次,每天持续1h。具体操作方法为:①积极与患者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树立患者正确对抗疾病的信心,正确指导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相关事项;②前两周患者每周接受三次认知治疗,一共接受6次认知治疗。通过充分了解患者的内心情绪,使用利于理解和现实的解答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③治疗第二个阶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每周进行一次认知治疗,一共六次。对于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进行及时纠正和疏导,治疗医师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后,重新为患者建立正确的理论认知,8周为一个疗程。对于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而言,则需要给予苯二氮类镇静性药物,并将用药时间控制在14d以内。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禁止服用其他抗抑郁药物。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2]对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给予评估,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越严重。不良反应观察指标:恶心、有痛、睡眠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发生不良反应几率等指标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

两组治疗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单一组,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见表1。

2.3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联合组发生不良反应几率10例(26.32%),单一组发生不良反应几率12例(31.58%),卡方值=0.256,P值=0.613,P>0.05,于统计学中无意义。

3.讨论

艾司西酞普兰主要是通过5-羟色胺的基本位点与不同位点之间的共同作用,进而增加突触间隙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再摄取的时间和强度,加快患者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的缓解。而该类药剂将会对患者的肾上腺素、组胺受体以及D1-5受体等具有极低的亲和力,这是该类药剂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以及见效快的主要原因[3]。与此同时,给予认知行为的治疗方法,即为给予患者负性情绪的检测,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的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通过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负性情绪,给予及时纠正和改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抑郁病症的复发几率。

经过充分讨论和研究,治疗后联合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单一组,联合组治疗有效率36例(94.74%)显著高于单一组28例(73.68%),联合组发生不良反应几率10例(26.32%),单一组发生不良反应几率12例(31.58%),P<0.05,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通过行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联合治疗,能够获取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

4.结语

括而言之,通过行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焦虑共病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参考文献】

[1]王莹,杨建立,焦清艳.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焦虑共病患者的疗效[J].天津药学,2013,25(04):42-44.

[2]周龙川,周芳珍,农玉贤,黄河.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02):162-164.

[3]王学红,杨业,官聪,刘波,张文虹.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躯体疾病伴发焦虑抑郁患者临床疗效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01):119-122.

论文作者:田维忠,姚慧艳,张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  ;  ;  ;  ;  ;  ;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焦虑共病患者的疗效论文_田维忠,姚慧艳,张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