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思谦廉政事迹略述
薛存心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摘 要: 韦思谦虽生活在封建帝制时代,但在为人、做事、做官、家风、家教、育人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我们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 韦思谦;廉政;启示
韦思谦(公元611—689年),唐朝高宗李治、武则天时期名臣、重臣,名仁约,字思谦,因“约”的读音与武则天父亲武士彟的“彟”在唐朝时读音相近,为了避讳,主动只称“思谦”。祖籍雍州杜陵(今西安杜陵),后客居襄阳(今湖北襄阳),因祖父韦瑗为隋朝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令,又搬迁到阳武。唐朝宰相,凌烟阁续图名臣之一,一生光明磊落,性格耿直,其二子韦承庆、韦嗣立后皆位居相位。“父子三人,皆为宰相,又四职替代,有史以来,莫与为此”。
(3)检测平道制动距离。以不超载为基本前提,让无轨胶轮车沿道路正常行驶,将车速控制为20 km/h,采取制动之后用卷尺对制动距离进行测量,所得数值即平道制动距离。
韦思谦从小就勤于农业劳动,取备甘鲜,不管有无蜡烛,每夜都阅读圣贤书籍,有时甚至是把一些柴火点亮,总也要阅读,对各种书籍都进行研究和思考,最终成就了伟业。
一、基层历练,以清为名
韦思谦考中进士后,走上仕途,成为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西南)县尉。因有“廊庙材,必当坐致台辅”,受到幽州刺史杜楚克的赏识,被举荐出任安州应城(今湖北应城)县令。按照唐朝官员考核制度,朝廷对官员进行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的考课制,新任县令须参加由吏部主持的考核。在任县令一年后的考核中,韦思谦因“为政清简”,不好大喜功,且早年因曾在公事上犯有过失而考评不高,被列入政绩考核末等。依照唐制,这种情况下,县令是不能得到提升机会的,但时任吏部侍郎的唐代名臣高季辅注意到了他的情况,遂改变了韦思谦的一生。
高季辅在贞观初年为监察御史,“多所弹纠,不避权要”。唐太宗李世民非常赏识高季辅,将他的话比喻为药石之言,并让他担任吏部侍郎,主持铨选。“仍需擢温厚之人,升清洁之吏,敦朴素,革浇浮,先之以敬让,示之以好恶,使家识慈孝,人知廉耻。丑言过行,见嗤于乡间,忘义私昵,取摈于亲族。杜其利欲之心,载以清净之化”“凡所铨敲,时称允当”。高季辅的用人主张得到了唐太宗的高度认可,特意赏赐一面金背镜,以表彰他的清鉴。经过深入查实,高季辅了解到韦思谦的为人处世、清正廉洁,决定提拔韦思谦。“自居选部,今始得此一人,岂以小疵而弃大德。”意思是:自从我担任选拔人员这一职务以来,现在才找到这样一个有大才干的人,岂能因为他身上有一些小缺点就弃之不用?于是提拔思谦做了监察御史。因为这件事,韦思谦更加名声大作。
本文使用一种缩放指数型线性单元(SeLU)[10]作为残差块的激活函数。SeLU引进了自归一化属性,可自动收敛到零均值和单位方差,主要使用一个函数g映射前后两层神经网络的均值和方差以达到归一化的效果。SeLU函数定义如公式(6)所示。
二、不避权豪,以直为名
康、乾二帝南巡期间的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两省的9个府,即苏州、江宁(今南京)、扬州、镇江、常州(含无锡)、松江(今属上海)、杭州、绍兴和嘉兴。康、乾二帝所游景观在各府之间构成了一个有主有次、有轻有重的网络,以府为单位可以分成四个等级:杭州、苏州和江宁为第一等级,二级景观数量在50项以上;扬州和镇江为第二等级,二级景观数量在20~50项之间;常州和松江为第三等级,二级景观数量在10~20项之间;绍兴和嘉兴的景观,二级景观数量在10项以下。
唐高宗永淳年间(公元682年—683年),韦思谦任尚书左丞,负责监察户、吏、礼三部的官员,他刚任尚书左丞时,便向唐高宗奏曰:“陛下为官择人,非其人则阙。今不惜美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之深,亦微臣尽命之秋。”意思是:“陛下任官择人,没有合适的人选,就空缺职位不授。现在不惜把重要的岗位拿出来,让臣来选人充任,这体现出陛下知臣之深,也是到了微臣尽命的时候。”这其实是对高宗提出了宁缺毋滥的选官原则。选官择人,是巩固朝廷、维护政权的重要手段。宁缺毋滥,就足以保持官府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避免人浮于事以及官吏冗杂等弊政的出现。接下来,他又整顿法纪,严明职责,使得朝廷显现出一片井井有条的气象。韦思谦亦深得唐高宗的高度信任,在朝堂上十分倚重他。当唐高宗驾崩时,韦思谦“抱病入宫临丧,泪涕凝结须髯,俯伏号哭气绝。诏令派人搀扶侍候。”也就是说,唐高宗李治去世时,韦思谦抱病入朝吊唁,胡须上挂满了泪珠,伏地痛哭而昏倒,继位的唐中宗下诏派人扶持他。
通过这件事,韦思谦的名声更加显赫了。就在清水县令任上,韦思谦的继母去世。于是他就因服丧而去职,足可见他为人孝子之道,对待继母同于生母。服丧期满之后,他被授予蒲州(今山西永济市)司法参军之职。当时左肃机(官职名,即原尚书左丞,唐高宗龙朔二年改)皇甫公义检校(唐中前期,加“检校”官职虽非正式拜受,但有权行使该事职,相当于“代理”官职)沛王(即章怀太子李贤)府长史(官名,长史是中国历史上职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长史最早设于秦代,当时丞相和将军幕府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征引韦思谦来到沛王府担任仓曹参军(古代官名,主管仓库)。“公岂池中之物,屈公为数旬之客,以望此府耳。”意思是说,“您怎么会是我们能够容纳的池中之物呢?只不过委屈您做几十天的宾客,期望将来有出头之日,来提高本府的声望罢了。”
煤炭洗选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发展极不平衡,既有新建的世界一流大型、超大型选煤厂,也有不少技术水平落后、自动化程度低、选煤工艺不配套、产品质量差、分选效率低的中小型选煤厂。设备可靠性只有70%,自动化程度不足20%,选煤工艺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用户要求及时调整产品质量,造成精煤损失大、产品灰分高、分选效果差,洗选效率比主要产煤国家低7~8百分点。我国炼焦精煤和商品动力煤平均灰分分别为9.71%和22.43%。
武则天临朝听政后,韦思谦转任宗正卿,恰逢朝廷改换官名,宗正卿被改为司属卿。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御史台为左肃政台,专知京百官及监诸军旅,并承诏出使。更置右肃政台,专知诸州按察,并任命韦恩谦为右肃政大夫。
三、国家重臣,以正为名
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褚遂良因受恩宠又被召回京城,官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恢复宰相职权。不久,褚遂良就借故把韦思谦贬到外省,出任清水(今甘肃清水)县令。一些正义的人打抱不平,私下去慰问韦思谦,然而,韦思谦仍不改初衷,谓人曰:“吾狂鄙之性,假以雄权,触机便发,固宜为身灾也。大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以报国恩,终不能为碌碌之臣保妻子耳。”意思就是说,“我生性正直,遇到不合理的事情,便要指出来,予以纠正。从不考虑个人的得失,大丈夫身居直言之职,就应该‘明目张胆’地报效国家,不能庸庸碌碌,因私而忘公”。意在表明个人要不怕权贵,无所畏惧地和坏人进行斗争。
尝谓人曰:“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韦思谦曾经对人说:“御史走出国都,如果不能动摇一方,震慑州县,就是失职。”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十月,顾命大臣褚遂良低价购买中书省翻译官的田地,大理少卿张睿册认为其无罪。韦思谦则上书弹劾此事,唐高宗李治认为韦思谦具公办事,事实清楚,予以采纳。降褚遂良为同州(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刺史、张睿册为循州(今广东惠州市、河源市、汕尾市、梅州市的大部分地区)刺史。弹劾褚遂良,在当时来说是震动朝野的惊天大事。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临终之时,曾将辅佐高宗的后事托付予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太宗对他们说:“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可见褚遂良在朝中的地位。此时褚遂良任尚书右仆射,位高权重,执掌朝政,刚刚履行先主之托,辅助高宗李治,便被韦思谦这位不怕触犯圣颜、敢于劾奏的监察御史拉下马来。韦思谦此举真正使得朝廷震动,官吏畏惧。
唐高宗认为韦思谦很有才能,每次召他进宫谈话,即使十分疲惫,也要身子靠着殿前的栏杆,说上好几个时辰才结束。案情不明、证据不充分、一时难于判决的案件,繁杂的事务,每次都要他参与裁决。当时武侯将军田仁会与侍御史张仁祎有矛盾,捏造罪名诬陷张仁祎,高宗在朝堂上询问张仁祎,张仁祎十分害怕,回答语无伦次。思谦历阶而进曰:“臣与仁祎连曹,颇知事由。仁祎懦而不能自理。若仁会眩惑圣聪,致仁祎非常之罪,即臣亦事君不尽矣。请专对其状。”韦思谦上前说:“臣与张仁祎曾是同僚,相当了解这件事的缘由。张仁祎为人懦弱而不能为自己申辩。如果田仁会迷惑圣上的视听,使张仁祎不正常地获罪,那就是为臣事君不尽心了,请让二人为此事对证。”他言辞流利,含义鲜明畅达,高宗非常赞同。
果然,韦思谦此后经历多次升迁,做到了侍御史的职务。侍御史在检察系统中地位显赫,虽官位仅为从六品,但其职掌纠举百官,参与审判,对官员进行弹劾时,不必经御史台长官同意,有权直接向皇帝奏参,是能够接近皇帝的近匿之职。
武则天垂拱元年(公元685年),韦思谦被赐予博昌县男爵之位,官职同凤阁鸾台三品。(“凤阁”“鸾台”,源于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杨坚创立三省六部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丞相的权利。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之间的分工是:中书省制定政策,草拟诏书;门下省审核复奏;尚书省颁布发行。也即“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中书省”名为“凤阁”,凤阁的最高长官称“内史”,为正二品官员,即宰相。改“门下省”名为“鸾台”。取“鸾凤和鸣”之意,也体现了女皇的“特色”),“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为宰相。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原名。“同凤阁鸾台三品”即是原来的同中书门下三品,实为唐朝宰相的称谓。
韦思谦在御史台任职,每次见到王公,从不行跪拜礼。有人劝他,他回答说:“雕鹗鹰鹯,岂众禽之偶,奈何设拜以狎之?且耳目之官,固当独立也。”用现在话来说就是“雕、鹗、鹰、鹯,怎能与众禽为伴?为何要行跪拜礼来亲近他们?况且身为谏官,本来就应独立。”按照唐朝旧制,大夫和御史行对等之礼,遇到御史行礼时,大夫应当圈敬同等之礼。然而韦思谦却不理会这一套,作为右肃政大夫,唯独他坐着接受御史拜见礼而不回礼。有人对此提出意见,思谦曰:“国家班列,自有差等,奈何以姑息为事耶?”韦思谦不以为然地说:“朝廷大小官员,按班列排序,本来就有等级差别,怎么能无原则地衍事,破坏朝廷纲纪呢?”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武则天让韦思谦接替苏良嗣任纳言(隋朝以前称侍中,隋代因避隋文帝父亲杨忠讳,改侍中为“纳言”,唐初沿称“纳言”,后仍复称侍中,武则天时曾改为纳言,为门下省长官,位正三品,与尚书仆射、中书令同居宰相之职),他称病推辞,武则天不答应,下诏让他坐轿子上朝,允许子孙服侍。
垂拱三年(公元687年),韦思谦上表告老请求辞官,武则天答应了,加授太中大夫。
电力营销工作量较大,任务繁重,由于其外派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所以电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很难对这些外派工作进行监控,并对工作的质量进行考核和检查,这对营销服务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制约。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有效监控到营销人员工作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能够有效控制外派工作的质量,同时此系统还可以对装表的质量进行在线检测,所以非常有利于工作质量的检查和考核。
武则天永昌元年(公元689年)九月,辞官回家后两年,韦思谦在家中去世,死后被朝廷追赠为幽州都督。唐德宗年间,韦思谦得以续图凌烟阁,(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足以看出韦思谦在唐朝历史中的地位。
四、一门三相,以教为名
韦思谦不仅为官正直,而且教子有方,家规甚严,他的两个儿子韦承庆、韦嗣立也都品行端正,才学过人。长子韦承庆文采出众、性情恭谨,武则天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履行宰相之职,并依旧兼修国史。次子韦嗣立待人宽厚、才华横溢,公元695年(证圣元年),其兄韦承庆为凤阁舍人,因病去任,朝廷召时任莱芜县令的韦嗣立代为凤阁舍人,深得武则天信任。武后召嗣立谓曰:“尔父尝称二子忠且孝,堪事朕。比兄弟称职,如尔父言。今使卿兄弟自相代。”即拜凤阁舍人。意思就是说“你的父亲曾对我说,他的两个儿子都是忠孝之人,能够担当服侍皇上的重任。如今你哥哥因病卸职,就授你为凤阁舍人,代替你哥哥的职务来继承他的职位。”韦嗣立在武则天长安后期亦拜为凤阁侍郎。韦思谦父子三人同在朝堂为相,这在宰相人数众多的唐代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更属奇闻。“子承父业不绝后,一门三相史无前。品学兼优古今事,教子有方当思谦。”这是对韦思谦一生最好的概括。
韦思谦生活在封建帝制时代,在为人、做事、做官、家风、家教、育人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我们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八十八.列传三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七十八.列传二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八十.列传三十)[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王亚娟.“一门三相”的人生传奇[N].平原晚报,2013-03-07(A23).
[5] (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列传卷四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秦世龙.“明目张胆”的监察官韦思谦[A].“原阳官渡之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 K2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7864(2019)06-0061-03
doi: 10.3969/j.issn.1671-7864.2019.06.018
收稿日期: 2019-06-23
基金项目: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时期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思政课教学专题化研究与实践”;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中原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及核心价值研究”(SKL-2019-1152)
作者简介: 薛存心(1973—),男,河南漯河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历史。
[责任编辑 孟蕴华]
标签:韦思谦论文; 廉政论文; 启示论文;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