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手术及预后问题探讨论文_桂世龙 张清

桂世龙 张清(1. 江苏省句容市郭庄中心卫生院 212434 ;2.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2120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诊断,手术治疗以及预防问题。方法:收集我院2012 年6 月到2015 年1 月收治的慢性阑尾炎患者6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阑尾炎诊断并不容易,考虑是否急性阑尾炎发作史,并且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

【关键词】慢性阑尾炎;临床诊断;手术方法;预后【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38-021]。

原发性慢性阑尾炎起病隐匿,症状发展缓慢,间断发作,病程持续较长,起初无典型的急性发作史,病程中也无反复急性发作的现象,继发性慢性阑尾炎是首次急性阑尾炎发病后,经非手术治疗而愈或自行缓解,其后遗留有临床症状,久治不愈,病程中可再次或多次急性发作[2]。本文通过抽取我院2012 年6 月到2015 年1 月收治的慢性阑尾炎患者60 例,分析临床诊断、手术治疗以及预后相关问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 年6 月到2015 年1 月收治的慢性阑尾炎患者601.2 研究方法患者入院后经过详细的检测和病理检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首先给予禁食、给予水、电解质和热量的静脉输入。

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在脐轮下缘切开皮肤1cm,由切口处以45 度插入气腹针,回抽无血后接一针管,针头在腹腔内,接CO2充气机,制造人功能气腹。置入 stroz 腹腔镜观察阑尾及周围组织,接着于耻骨上与左右麦氏点各取一孔放入操作器械,钝性游离阑尾系膜,行电凝或结扎、切断阑尾动脉,荷包缝合包埋,再次检查腹腔内无出血,核对纱布、器械无误后撤气关腹。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以患者麦氏点切口或者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壁腹膜,探查阑尾,暴露阑尾后进行分离,结扎以及剪断等处理,以可吸收线行荷包缝合,进行相关处理后,关腹手术完成。

1.3 研究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2.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均例,其中男36 例,女24 例,年龄25~75 岁,平均(50.36±4.79)岁,病程1~7 年,平均(4.23±1.25)年。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且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并且钡灌肠检查确诊。②反复发作,右下腹轻度压痛。③不患有严重的消化性恶性疾病。④符合家庭伦理道德,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性疾病。②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或者诊断不明确者。

③不依存、不依存、不配合或者拒绝参加实验者。④研究过程中不按照实验规定检查或者治疗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间等;治疗效果评价:①治愈:患者阑尾炎所有症状消失,并且长期无复发现象。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长期无复发。③无效:临床症状加重或者长期有复发现象,有效率=(治愈+ 有效)/ 总例数×100%。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值± 标准差(`x±s)表示,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行组间的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χ2);对于等级资料利用秩和检验。取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试验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3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两组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周围组织粘连、腹腔脓肿、切口疼痛等,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阑尾是人体特殊器官,容易发生疾病为阑尾炎,长期观察研究阑尾炎发生的主要病因有:梗阻,阑尾为细长的道,具有游离端,一旦梗阻可使管腔内分泌物积存、内压增高,压迫阑尾壁阻碍远侧血运。在此基础上管腔内细菌侵入受损黏膜,易致感染,梗阻为急性阑尾炎发病常见的基本因素[3];感染,阑尾腔内细菌所致的直接感染。再者也有认为因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功能障碍引起内脏神经反射,导致阑尾肌肉和血管痉挛,一旦超过正常强度,可以产生阑尾管腔狭窄、血供障碍、黏膜受损,细菌入侵而致急性炎症[4]。此外,急性阑尾炎发病与饮食习惯、便秘和遗传等因素有关。慢性阑尾炎诊断较难,需要调查患者是否具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或者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等,需要超声和X 线钡剂灌肠检查等确诊[4]。

本文通过抽取我院60 例慢性阑尾炎患者,分析患者临床诊断,不同手术治疗方式以及预防问题,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有效率为96.7%,传统手术治疗为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均可以达到治疗效果,但是传统开腹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均长于腹腔镜手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不良反应较多,多患者影响和损害较大,腹腔镜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传统手术为26.7%,这与其他类似研究结果类似[5]。

综上所述,慢性阑尾炎诊断并不容易,考虑是否急性阑尾炎发作史,并且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临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1] 张崇辉. 慢性阑尾炎X 线钡餐造影的诊断[J]. 医学影像与检验,2010,23(11):279.(11):279.[2] 杨彩仙, 赵宏光, 吴 雯.X 线钡灌肠双重造影对慢性阑尾炎临床诊治的应用价值[J].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1):1145-1146.[3] 陈少华. 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 12):579-580.[4] 夏 禹, 黄 瑛, 富聪聪, 等. 超声与 CT 诊断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对比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11):793-795.[5] 周兵, 王建国, 朱绍辉, 等.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慢性阑尾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50253.

论文作者:桂世龙 张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6

标签:;  ;  ;  ;  ;  ;  ;  ;  

慢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手术及预后问题探讨论文_桂世龙 张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