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式学习的引导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控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热点都在走向学校,走向课堂,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探索着适应于21世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教育活动从本质上讲是学生和教师以课程为中介的一种交往活动。没有学生学的活动,教师教的活动将不复存在;没有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也不再是教学本质意义上的学习。因此,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引导者,这是我们寻求自控式学习的引导策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翁,这是我们探索自控式学习的引导策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自控式学习的引导含义
正视和反思今日的教育,人们习惯于把它理解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人、塑造人、训练人的一种活动,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品德的培养、技能的训练、体质的增强;而对其学习主体——学生的独立人格、个性发展、主观能动性发挥往往被忽视、被抹煞,将学生视为教育机器的加工对象。若干世纪以来,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传统教育观念,始终是困扰当今教育工作的顽症。当今学校教育和学习的落后,不能不使人忧虑和警觉。中世纪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黑板加粉笔、口传耳授的教学方式,几百年来没有明显改变,以致有专家惊呼:“社会最落后的部门是学校。”当人们认同“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一论断,并可望扫除不识字的“文盲”现象在不远的未来在我们星球上实现的时候,人们还没有清楚地意识到扫除不会学习的“学盲”及不会使用计算机的“机盲”的任务又悄悄降临到人类的头上。当人们足不出屋就可以获得几乎世界上一切学习资料,当“网上学校”将要迅速登上教育舞台的时代到来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回溯到教育和学习的初始状态,对其本质进行深入的思考:究竟教育是什么?学习是什么?
学习,一般是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从建构主义的观点看,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它总是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主动地选择一些信息,忽视一些信息,并从中得出推论。学习过程不是先从感觉经验本身开始的,它是从对该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作画,学习总是涉及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因此,学生必然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习主体通过自我意识系统,实现人脑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这样,学生就能按照自己的意识相应地监控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正说明,人在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中,自我意识的监控所表现出人的自我认可性、自我分析性、自我批判性、自我独立性等自我概念,体现着一个人的智力和能力的水平,同时又与他是否是高创造力者存在着高相关。人们不难看出,学生是学习目的的体现者,是学习活动的操控者,是学习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结果的反思者,这些都揭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自我筹划、自我定向、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自控式学习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自控式学习是现代教育发生的基础。教师的教相对于学生的学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的折射才能生效。在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交往活动,旨在实现学生的社会化、个性化和创造力,教师是学生自控式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永恒存在于教育之中,引导是教育的基本方式。所谓“引导”就暗含着下列三个方面准则:第一,教育具有方向和目标,它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一切教育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凝聚着人们对理想社会和理想人生的追求。第二,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学习主体,他们最需要受教育也最好受教育。教师在学校里肩负着引导学生增加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追求成功的责任。第三,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学习主体。“引导”区别于“宰制”、“驱使”、“奴役”和“愚弄”。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不仅是真正教育的条件,而且也是教育本身的内在
规定性。事实上,教育的世界应该是自由的、丰富的、发展的,任何人为的一厢情愿的强制和灌输最终都是徒劳的。教育应该是广泛的、深刻的、自觉的引导。引导是一种自在,它体现着社会意志,体现着教育的性质,体现着教育者的人生追求和教育意向。引导是一种自为,是所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舞台,不是谁让谁怎么做、谁按谁的指令办,更不是让学生去曲意迎合或者违心屈从教育者。引导是一种自觉,从长远着眼,应当淡化长官意志,放弃权力标准,着力促使所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去思考、去辩析、去领悟。惟有通过“悟”,即通过体验、意会,才能真正把握教育的真谛。只有建立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轨迹深切的了悟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高屋建瓴的洞察上,对“一般的人性”和“变化了的人性”精致细密的体认上,对学生成长的潜能和对他们充满期待的内心世界的关注上,才能真正引导人生走向光明与真实的境界,才能催生自我教育力量的生成,才能为学习主体人格大厦的确立提供基石。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认为自控式学习的引导含义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习主体的自控意识、自控精神、自控技能的唤醒与开发,并对形成学生自控人格倾注人文关怀,以满足学习主体充分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之需要。这里有必要指出,对于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这一特定人来说,自控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积极主动的主体参与愿望和要求,这是人类自控“类本能”的体现。自控精神是指对学生自控意识的引导、强化和巩固而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外化为一种积极向上、刻意追求新事物的风格和气度。自控技能是指学生在自身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所形成的行为技巧和动作能力。自控人格则是学习主体的内在动力机构,表现为强列的自控动机、顽强的自控意志和健康的自控情感,反映出学习主体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心理状态。由此不难看出,只有通过教育者积极的引导,创设学习主体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情境,努力促进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展,促使学生自我发动、自我选择、自我组织、自我指导、自我评价等一系列自控式学习能力的生成,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自控自调的高素质的人才。
自控式学习的引导策略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是有着自控“类本能”的冲动的,这表明人具有自我发展的动因,外在地表现为他对当下自我发展状态的不满与否定,对更高水平、更完善发展状况的企望和追求,以及实现这种企望之“自我筹划”等等。教育应该引导、保护、关怀并弘扬人的这种自控“类本能”的伟大,促使这种自控“类本能”的回归,使受教育者能够在已有的现实规定性中奋起,去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充分和自由发展。
“策略”一词用于自控式学习的引导上,便是指教师引导学习主体根据自身的学习状态、学习对象的难易和学习情境的不同而自觉调节和控制自身学习内容的时间、次序、步骤和方法的自我体验而进行的自我调节与自我监控,也就是所谓的元认识,是一种较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层次更高的对认知活动起指向性调节与控制的自我学习活动方式。可以这么说,自控式学习的引导策略就是使用自控式学习方法的引导方法。在教育情境中,学习是由他控式学习和自控式学习构成的统一体。也就是说,学习活动是同教师的他控施教和学生的自控自教这种双边活动共同组成的。就学生的学习而言,教师对学生的他控施教过程是学习主体客体化过程,可称之为他控式学习过程;学生的自控自教过程是学习客体(内容、任务、目标等)主体化过程,可称之为自控式学习过程。因此,我们认为教与学的关系是多次学习主体客体化与学习客体主体化交融的统一关系,终极目标是在学习主体本身引起量的变化与质的飞跃。作为教育基本方式的引导,就要把学生的心和行导向教育目标。因而,引导就要对学生的心和行加以约束。社会的变迁和教育的进化,带来的只能是约束方式的变化,而不会使约束变为结束。只要受教育者不能完全自觉,外在的约束总会存在。但这种约束是富有民主性格的。成功的引导让人感到的不是被动的驱赶而是主动的奋进。引导与循循善诱是相通的。《学记》讲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引导学生自控式学习就是要学生在自控式学习过程中的心和行能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一步步逼近教育目标。因而,引导与启发也是密切相关的。引导既有诱导之意,也有开导之义。“导而弗牵”是善诱,“开而弗达”是启发,共同构成引导的内涵。教育的奥秘和智慧主要体现在引导之中。教育者不仅要掌握引导术,更要熟悉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运行特点和规律。
自控式学习的引导策略,既是一种教师引导教育行动的对策,又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对自我意识的控制方式。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活动是学习主体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一旦自我意识形成或确立后,它又是主体主宰和控制自身活动的最强有力的方式。在自控式学习活动中,凡与主体自我发展相关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有自我意识的参与和控制。目前已有许多学者研究表明:自我意识与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除此之外,学生个性的发展、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概莫能脱离自我意识这样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实际上,学生素质形成的重要方面——自主意识、自主能力的形成本身就是由自我意识发展而来的。因此,自觉运用自控式学习的引导策略,让学生具有正确而清晰的自我意识,这不仅是使学生学习过程与实践活动富有成效的基本前提,更是使学生素质获得主动发展的重要条件。自控式学习的引导策略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方法指导,它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外在的可以照搬照套的模具,而是一种针对不同情境、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的操作对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特有的自控式学习的引导策略水平的高低也是这个人综合素质水平高低的体现。因此,自控式学习的引导策略的形成,实际是一个较为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它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一样,是一个渐进的、累积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自控式学习活动是一项复杂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需要学习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的积极参与。研究表明,在自控式学习过程中,一个学习主体能同时存有两种不同的认知视线,一是对学习对象的认知,二是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认知。由于自控式学习系统是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网络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认知系统、认知监控系统和反应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各个系统的理论依据不同,所形成的内容框架不同,因而自控式学习的引导策略也各不相同。这里仅以自控式学习主体建构引导、元认知发展引导和元学习方法引导来说明引导策略和具体内容密不可分。
第一,学习主体建构引导策略。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方法,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精辟名言。他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我们注意到,在国内外实验中已经出现了一些专事元认知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包括:(1)元阅读指导模式,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构建元阅读教学的目标体系,编写有关教材,在各年级开设元阅读指导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元阅读的基本知识,并运用创设情境、自我对照等方法进行培养。(2)学科渗透模式。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科的特点,渗透元认知引导,即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本学科知识的同时,把掌握学科教学与元认知引导有机结合起来的课堂教学模式。(3)自我训练模式。提高学生对元认知的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训练。其主要内容有三:一是自我提问。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的内容及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我提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二是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对当天或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如记学习日记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三是自我交流。引导学生在反思的基础上,交流自我监控的经验,互相启发,互相借鉴。(4)心理矫治模式。教师要注意帮助个别在自我监控方面有失误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诸如:冷漠、焦虑、学习无能等不良的学习心理,提高适应能力。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表明,学生的自控式学习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在专事培养学生自控式学习能力的教学中,已出现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行之有效的元学习方法引导策略。
第二,目标式自我导引法。目标式自我导引法是指运用自己确立的目标来导引自己的自控式学习过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给自己订立“个人学习契约”,并以问题的方式呈现:我想要达到什么目标?为了达到目标,我应该做些什么?我该如何一步步地分解总目标?如何来检验我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目标式自我导引法要求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四点:(1)确立目标体系。目标体系是分层次的,可分为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长远目标主要指职业定向,即我长大了干什么。职业定向可以是具体的职业,也可以指某一方向。中期目标是阶段性目标。近期目标是中期目标的分解,就是眼前的学习任务。有了长远、中期和近期目标,学习时才不会因只有长远目标而感到前途渺茫,也不会因只有近期目标而感到盲目。(2)选择到达目标的最合适的手段。当确立目标体系之后,就要选择适合于目标的一系列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学生必须善于了解自己的认知特点,并意识到应针对不同的目标和自己的认知特点采取一系列高效的认知策略,运用具体的自控式学习方法。(3)及时调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所确定的目标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来调节下一步学习。如果发现知识上“预备度”不足,就要进行查漏补缺;如果是熟悉程度不够,就要补充练习;如果策略欠佳,就要及时改进;如果目标本身过高或过低,就要适当调整。这样,学生的自控式学习体系才会逐步完善。(4)善于总结。当某一目标达到后,学生应善于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手段,特别应注意总结自己成功的学习与思维方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从而建立起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与思维方法。应当指出,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上述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这四个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对学生的自控式学习引导才可能实现最优化。
第三,启发式自我提问法。启发式自我提问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从而启发自己的思路,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这种方法可通过教学生学会自我提问来提高思维的自我控制能力。具体引导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理解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为了促进对问题的理解,学生可以向自己提出一系列问题。如阅读教学中,“文章的背景知识是什么?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章最终是为了表达什么内容?”等。(2)拟定计划。这是指把已知的条件与未知条件结合起来。如果不能马上发现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联系,就应考虑提出一些辅助性问题:过去学过的东西,在题材、结构、风格等方面是否相关?见了这个题目,能引发哪些相关的知识储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哪些知识?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最后形成一个解答计划。(3)执行计划。当问题的解答计划确定之后,就要付诸行动。教师可引导学生自问:你能认定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吗?如何证明?等等。(4)回顾。这是在完成问题的解答之后,学生对自己所得结果、推论过程的检验。学生可以向自己提问:我能检验所得结果的正确性吗?能否检查每一步推论过程?自己可能将这一结果或方法运用于其它问题吗?等等。启发式自我提问方法,加强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状态的认识,能增强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控制,使学生的自控式学习能力得以充分发展。
SQ3R学习法 SQ3R学习法是由美国学者鲁宾逊提出的。SQ3R是英语Survey(浏览)、Question(提问)、Read(阅读)、Recite(复述)、Review(复习)这五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简称为SQ3R学习方法。SQ3R学习法比较符合人的思维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并且SQ3R学习法包含了大量的自控式学习的引导成分。它的具体引导步骤是:第一步是浏览,拿到一本书,首先概要地读一读该书的目录、摘要,使自己对该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二步是提问,一边粗读一边提问;第三步是阅读,边读边思考,画出重点,写出眉批,记下读书心得;第四步是复述,看自己离开书本能否作出正确的答复;第五步是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在巩固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得到新的体验。自控式学习中运用SQ3R学习法,学生应仔细地阅读学习材料,首先找出各个要点,然后把它们变成问题,最后解答这些问题。每个步骤的时间分配不能平均化,应予以灵活掌握。每一步骤应加强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和调节。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是对自己学习有效性和清晰意识的总检验。成功的学习就是在不断自我反思、不断自我调节过程中获得。
从上述可见,掌握自控式学习与他控式学习的变化规律,把握自控式学习与他控式学习的时机,适时准确地促使其重点转移,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值得提及的是,自控式学习的引导策略还可以从示范引导、矫正引导、探索引导、发展引导以及最佳思场流引导诸方面进行操控,着力点放在发掘人的潜质潜能上,解决好教与学过程中的“双被动”问题。教师为主导,其关键在于:一方面教师必须在实施符合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逻辑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转换知识、评价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设计时创设教学的最优条件,简明有效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归纳要点,使课堂教学既有令学生紧张的密度,又有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为主体,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要取得这样的效果,一方面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必须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实际学习可能性的水平;另一方面避免以单纯的奖优和竞争去激发学生被动的积极性,而应通过增加课堂教学本身的知识性、趣味性,发展起学生对智力活动的正确态度和评价,引导学生“入情”、“入心”、“入境”,让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呈现出生命的活力和发掘出智慧的潜力,引导、唤醒、弘扬、提升人性深处对学习主体自我生成与发展的期待。
自控式的引导原则
当今社会,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多方位的。从时间上来说,学习是终身的;从空间上来说,学习是无围墙的;从状态上来说,学习是动态的;从程度上来说,学习是创新的;从控制主体来说,学习是自控的。《礼记·学习》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就是说,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又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善学”二字。而根据“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警示,让学生学会自控式学习,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自控式学习的提出,就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给予根本的承认。遵循这一原则,就要向学生阐述自控式学习引导的目的、思想背景,使其领会精神;要给予学生自控式学习的充分机会,营造民主氛围;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交流主体活动的自控策略。(2)内化性原则。引导学生不断获取自控的各种策略和技能,逐步将其内化为自控式学习能力,并在新的条件和环境下,灵活地加以运用。遵循这一原则,必须始终注意在引导学生自控式学习活动中,不但要给学生讲解有关自控的策略,而且特别要注意有目的、有系统地反复加以运用,将这种自控能力的引导活动积累到相当程度,直至达到活动内化的目的。教师应认识到自控式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引导在实践上的延迟效应是正常的,并对此采取积极的对策。(3)反馈性原则。在自控式学习活动的引导中,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是重点引导目标,也是培养自控式学习能力的必要手段。遵循这一原则,教师应及时、准确、适当地对学生的自控式学习活动做出评价,引导他们逐步学会对自己的方法、策略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与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结果及所用的策略,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做出恰当的评价,并依此调控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活动。(4)效益性原则。对学生自控式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考虑引导投入与效果的关系,对引导效果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因为自控式学习能力培养是以充分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载体,发展学习主体的自控式学习能力要考虑效益性的多个方面:一般活动成绩的提高,特定活动策略技能的提高,自控能力的即时提高,自控能力的保持和迁移。由此可见,自控式学习引导的成效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我们应全面提高各方面的效益。对学习主体生命的热爱和多方面发展的关注与促进,是教育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
(该文的参考文献与注释,由本刊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