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文化资源的异与同论文

中日韩文化资源的异与同

张燕燕

【摘要】 中国、日本、韩国虽然在历史背景、文化底蕴、传统风俗、社会环境等领域存在巨大差异,但文化体系亦存在相同之处,需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为提高文化交互的有效性,中日韩三国需明晰文化资源的异同,树立文化跨区域交互意识,创新文化资源利用模式,完善文明交流互鉴体系,推动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中日韩 文化交流 价值资源

中国人认为红色是祥瑞之色,春节时会贴对联,元宵节时会挂灯笼,结婚时会派发红包。可以说,红色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中国不同,韩国人更为青睐青色、黄色、赤色等原色,习惯用鲜亮的原色彰显爱国情怀、强调自我主张、抒发个人情感。日本人则尽量避免使用鲜亮颜色,淡褐色、灰色等经常出现在其传统民族服饰中,不够纯粹且较为低调的杂色逐渐成为其主色调。通过颜色偏好的差异,即可见中日韩三国的文化差异。为提高中日韩三国文化交互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文化资源的不同之处以及相同之处,提高文明互鉴质量,达成融合发展目标。

在保时捷官方的宣传资料上显示:“911 GT3 RS的设计仅基于一个目标—最强的高性能跑车。成就这个目标,唯有对轻量化理念的不懈坚持和对下压力的执着追求。”作为一款被通俗理解为能够合法上路的“赛车”,保时捷官方还坚持着在911 GT3 RS上贯彻一切和赛车有关的细节:“与赛车运动的紧密联系影响了保时捷的灵魂,近50年的发展历史中,这个品牌秉承着相同不变的理念、哲学以及渴望。”

加强中日韩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首先,能够维护东亚地区的和谐稳定。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交流互鉴能够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为合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日韩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能够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浇灌绮丽的文明之花,具有维护东亚地区和谐稳定的积极意义。

其次,能够优化配置文化资源。传统习俗、历史背景、生活状态、社会观念等,均是以文化为依托的衍生物。中日韩文化交流互动能够在保留各国自身文化特色的前提下,为文化发展输入鲜活血液,从而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形成生生不息的文化生态链。

最后,能够促进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当前,国际贸易摩擦现象的客观存在,已经成为阻滞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各国因文化理念不同,对跨境贸易的理解存在差异,容易产生贸易摩擦问题。基于此,为确保中日韩三国的经贸合作有效开展,促进东亚地区的共同繁荣,必须要通过文化交流互动消除偏见,探寻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支点。

根据机械密封的参数特征,设A1和A2分别表示静环和动环密封端面的轴向伸出长度。根据第五章对动静环的力学分析可知,在轴向方向,动环端面有不大的变形量,接触情况一般,选择对动环结构中的参数的进行优化意义较小,所以考虑选择静环的参数来进行优化。由于机械密封的性能受静环端面的水平力及内外径作用的影响,葛培琪人等选择密封端面宽度这一参数去对密封的特性进行研究,但因为与载荷系数K也有直接的关系,在进行优化分析时,某些参数的性能会改变,因此选择静环端面的伸出长度Al为优化参数最为合适。

中日韩文化资源的差异性

从语言方面来看,中日韩文化差异巨大。韩国应用相同的文字与语言,除济州岛地区外,韩国各地方言相差无几,具有极强的民族共性;日本语言较为含蓄,在同一语境中尽量不出现主语,拒绝人的方式也较为婉转,体现了“和为贵”的文化理念;中国语言种类众多,除通用汉语外,不同地区及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体现了“有容乃大”的文化理念。

从衣食住行方面来看,中日韩文化资源有着鲜明的差异。第一,衣。韩国的韩服、日本的和服以及中国的旗袍,是最具代表的民族服装,承载着三国的文化精髓,彰显了三国的不同文化。韩服色彩艳丽、线条柔美、材质较轻,强调舒适感,有“风之衣”的美誉。日本和服彰显优雅与内敛的气质,注重细节,与礼仪融合在一起,通过坐姿、走姿等诠释服装之美。中国的旗袍兴起于民国,注重体现女性的秀体之美,向世人播撒风韵之情。需要说明的是,与其他国家不同,我国除旗袍外,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均有别具一格的服装。第二,食。韩国将饮食称为料理,肉类、蔬菜、海鲜、大酱等是主要配料,同时偏爱辣椒。日本青睐腌制食物,如福神、泽腌等。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日本冷冻食品、方便食品等的销量逐渐攀升。而中国美食众多,享誉世界的“八大菜系”体现了饮食文化的丰富性。第三,住。为抵御严冬,韩国民众在室内搭建火炕,“地炕文化”逐渐兴起,且保留至今。由于地震频繁,日本的房屋通常较为坚固,木、石、竹是其建筑的常见原料。同时,为体现和谐、纯粹的家居文化,日本将建筑设计与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应用技术手段改变家居环境。四合院建筑是中国古老的、传统的文化象征。四合院房间通常布局严格、功能明确,呈对称状态,体现中正合一的思想理念。第四,行。韩国交通便捷,地铁和公交之间可以进行免费的换乘。日本轨道系统完备,“新干线”世界闻名,素有“生活在轨道之上的国家”之称。中国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出行方式较为丰富,地铁、轻轨、公交、共享单车等使人们生活更加便捷。

中日韩文化资源的共同点

第三,敬畏自然。通过中日韩服饰文化的对比分析可知,虽然各国服装的造型、颜色、材质等存在明显区别,但都乐于将自然万物作为图案装饰其上。同时,也都偏向在建筑物内广泛应用竹、木、石等自然界中的物质。

第一,注重日常礼仪。中国、日本以及韩国都对长幼、尊卑较为注重。比如,下级要对上级毕恭毕敬,晚辈要对长辈谦逊有礼。在不同场合对不同对象应用不同的礼仪性语言,体现了对礼仪文化的重视。

住宅小区内用电负荷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电、公共用电、商业用电、地下车库、消防设备、热力交换站等必要的低压公共建筑设施用电。

传统高职课堂以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为主的培养模式,学生成为被培养的“物”,丧失能动性与自主性,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机械而沉闷,高职课堂普遍玩手机打瞌睡成为一大风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被动、懈怠的特点,必须让教师摆脱课堂上知识传播者的霸主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话语权与决策权,学生作为鲜活的、有内涵的生命体。根据高职学生理解能力相对不是很强的特点,多加沟通互动,通过脱离“物化”课堂的压抑感,使学生取得生命发展的主动权。高职课堂的教师,要跳出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递型定位,要在教育活动中,面向学生生命发展的未来,创设有利于学生出长的环境。

第二,崇尚“和”文化。比如,韩国民族凝聚力较强,各个地区应用相同的文字与语言;日本文化受中华文化影响较深,提倡谦逊、含蓄、和顺的文化理念;和谐、和睦、和平一直是中国崇尚的文化理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

中日韩文化在存在差异性的同时,也有着相似之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促进中日韩文明交流互鉴的措施

首先,树立文化跨区域交互意识。中日韩三国需在明晰自身文化特点的前提下,开展文明交流互鉴活动,在交互中碰撞文明火花,照亮可持续发展之路;中日韩三国需遵循和谐友善、互惠共赢、协同进步的原则,共享东亚文化资源,为助推东亚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中日韩三国需根据彼此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实际,灵活调整文化交流目标,保障文明交流互鉴的灵动性、发展性、实时性。

其次,创新文化资源利用模式。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缺乏创新的文化将止步不前。因此,中日韩三国需不断提升文明交流互鉴的能力。比如,可以探索组织召开“歌咏会”,以民族音乐为纽带,消除文化隔阂、探索文化共性、彰显文化特色;还可以在动漫、电影、综艺节目等领域开展合作,寻找更多的文化交流支点,拓展文化交流平台,为优化配置文化资源奠定基础。

最后,完善文明交流互鉴体系。要以文明互鉴理念为依托,落实中日韩文明交流互鉴目标。要在互相了解、学习、借鉴的前提下,促进文化融合;要做好中日韩文化交流研究工作,不断累积文化交流经验。比如,可以探索组建文化交流价值研究小组,立足国际文明发展的新常态,开发、研究互动课题,挖掘中日韩文化资源的利用潜力;可以探索形成文化交流以及资源利用的规范、标准,为中日韩三国在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对接创造便利条件。

综上所述,为提高文化交互的有效性,中日韩三国需明晰文化资源的异同,树立文化跨区域交互意识,创新文化资源利用模式,完善文明交流互鉴体系,从而维护东亚地区的和谐稳定,推动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①许思文:《“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背景下的徐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与对策思考》,《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19期。

②《习近平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新华网,2019年5月16日。

【中图分类号】 G13/17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山东女子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责编/孙渴 美编/杨玲玲

标签:;  ;  ;  ;  

中日韩文化资源的异与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