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对政工干部提出的新课题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对政工干部提出的新课题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对政工干部提出的新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政工论文,新课题论文,干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始于1996国际经合组织(OECD)一份文件中,其意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作用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概念明确把知识作为一种经济时代的前置词,不仅突出了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强调知识是诸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且预示了新经济时代所具有的不同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特质,有助于人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基于高新科技知识基础上的人类知识的新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多层面影响。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政治工作提出了新鲜课题。

根据我们对知识经济的认识,结合当前政治工作实际,我们感到,知识经济对政工干部提出的新课题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加速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

知识经济所强调的知识,并不是一般意义的知识概念,而主要是指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激发和推动作用的以高新科技知识为主体的知识群。不必讳言,这一层面的知识,目前许多政工干部十分欠缺。由于种种原因,相当多的政工干部存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老化乃至观念心态老化的问题。这已成为障碍政治工作与时代适应的重要因素。江泽民同志最近在一次谈话中强调领导干部要多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并具体列举了十多门学科,真可谓言之谆谆,意旨深远,对政工干部加速知识结构更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优化和更新知识结构,一要有持续性观念。中国俗语讲,活到老、学到老。西方学者提出,不断学习是国家、企业、个人生存的先决条件。客观环境不断变化,人类知识不断发展,知识结构更新优化也没有止境。特别是在“知识爆炸”的当今时代,人类知识更新的速率加快,对个体加快知识结构优化和调整不断提出新要求。为此,政工干部必须强化持续学习、终生学习的观念,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代同进步、同发展。二要努力建立新的学习模式。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能直接转化为学习的效益。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必须建立与知识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新的学习模式。知识经济的知识基础具有高科技、大容量、创造性的特点,学习知识模式必须因之转变。例如,新的学习模式应连结过去、现在与未来,了解过去、现在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与未来相适应的知识结构;新的学习模式应连结学习、创造与实践,以学习推动创造与实践能力提高,以创造和实践加深对学习知识的理解;新的学习模式应连结个体、网络与社会,使个体成为网络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一个兴奋点,能够随时从更大范围中获得动态的信息。如此等等。当然,建立新的学习模式不仅仅是对政工干部的要求,但应该讲由于这一代绝大多数政工干部知识结构和学习模式方面的“先天性”欠缺,强调这一点实为必要。

第二,强化从知识经济要求的角度,发现人才,使用人才

知人善任是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政工干部的应备素质。知识经济对人才观、用人观赋予了许多新内容,对此,政工干部应有敏锐的感知并能正确应用。

要充分认识具有高新知识人才的特殊价值。邓小平同志早讲过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实际生活中忽视人才甚至贬弃人才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果说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工作已经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的话,在知识经济来临的今天,忽视和贬弃人才有可能造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毁灭性失败。在工业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作用主要是被“整合”到生产流水线的体系中,成为总体中的“一个镙丝钉”,知识性、创造性素质较少得到发挥。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物质性生产在产品中的价值含量趋向大幅减少,知识性、创造性的价值含量趋向大幅增加。因此,从知识经济的角度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仅是一种思想导向,而且是知识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高价值量的实际认可,这样的人才同时也应得到丰厚的物质回报。

要以知识经济要求来丰富考用人才的基本标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集团有不同的察人用人标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政治工作对人才的考用,在坚持党的基本政治素质要求的前提下,必须加大高新科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比重。反思我们考用人才标准,包括先进评选,干部的选拔,工业经济甚或农业经济印痕很深,比较强调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这些当然有合理的方面。但要看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还要重视人才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强的人,职业观、工作态度会有变化,他们往往干这一行,学另一行,眼看又一行,经常有不满现状的见解、“跳槽”的准备、“攀高”的心态。如果以传统的察用人标准,这样的人很难得到单位的重用。

政工干部自身应该成为具有丰富人力知识的专门人才。经合组织在论及知识经济时,对知识作了四类划分:Know—What(知道是什么);Know—Why(知道为什么);Know—Wow(知道怎么做):Know—Who(知道谁有知识)。这第4类知识即人力知识。在知识经济来临的时候,政工干部不应该也没有理由产生自卑感。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劳动要素,对人的了解是最重要的知识资源,也是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对人了解越深,政治工作才越具有针对性、深刻性、创造性,就能在各项业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第三,要研究和适应政治工作环境的变化

知识经济条件下政治工作对象将发生多方面的变化。知识层次提高,知识结构优化趋势明显,对政工干部自身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人机对话的频数、时间将大大增加,人际间的交往却越来越少,政治工作如何密切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面临新的考验;人际关系的变化还将严重影响人的心理模式和心理健康,现代人日益增多的心理障碍正呼唤政治工作者提出积极的对应之策。

社会组织体制的柔性化趋势。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加速发展的产物。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社会组织体制必然趋向柔性化,即越来越具有可变性和兼容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体制正经历快速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除了政治、经济层面的动因外,从根本上来讲,是源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源于科学技术进步的强力推动。在日益柔性化的社会组织体制下,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的机构格局、人员安排将不复存在。这种变化给政治工作提出的问题是多重的。一方面,政治工作自身体制也处在柔性化过程中,政工干部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如何积极适应并有效开展工作?另一方面,组织体制柔性化必然带来一些不同于过去稳定型组织体制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如对变动的组织体制的认识与宣传;对于由此产生的思想问题如何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何适应组织体制的变动选拔调整干部队伍;如何通过加强对上级政策的理解,宏观形势的把握,实际情况的深刻分析,使本部门组织机构变动更具合理性,如此等等。

信息环境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影响。知识经济是与社会生活全面信息化相伴而来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政治工作对象所处的信息环境、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较之以往发生重大改变。信息总量的急剧增加,使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量的相对比重明显减少;信息渠道多元化,人们接受信息自主权大大增加,信息管理更加困难,同时也使习惯于与传统传播方式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相形见绌;在动态的、高速流转的信息环境下,教育人们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任务更加艰巨,内容形式也应该有新的变化;作为新形势下政治工作重要载体的文化建设,要与新的信息环境相适应,在保持发扬优良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吸取知识经济的时代精神,形成更具有丰富内涵和创新活力的文化精神。

标签:;  ;  ;  

知识经济对政工干部提出的新课题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