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年来虽然从传统农业逐渐转向现代工业,但是在转变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主要从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出发,重点对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提升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对策
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农业大国,在瞬息万变的改革浪潮中对于农业的变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将农村水利工程做大做强,才能够为农村经济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在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农田河道治理是其不容小觑的一方面。然而,在目前的水利工程中给予农田河道建设的关注度并不高。由于目前我国的农村水利工程基础薄弱,相关政策制度跟进速度低,因此在进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农村农田河道施工中出现了经济方面、社会方面、思想方面的系列阻碍。文章通过对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进程中农田河道施工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根据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目前的问题,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推动农村农田河道建设,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1小型农田河道治理涌现的问题
1.1农田水利工程保护意识薄弱管理部门明显缺乏对小型
农田工程建设的监督工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大型水利工程同等重要,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中也需要施工设计与后期规范性管理,但是相关管理部门对小型农田的河道管理缺乏对应的管理规范和管理制度,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在加上农田水利工程都在农村,人力、物力不到位导致管理不足,再加上农村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导致保护意识不足,一些村民甚至将河道当作垃圾场倾倒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另外,还有一些村民将河道视为已物,在河道中地取沙、排尿、违规搭建等现象经常发生,从而导致河道失去原有的功能,变得脏乱差。
1.2河流污染
污染问题虽然已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在目前的中国,各种污染问题层出不穷,水体污染在所有的污染种类中,严重程度排在前列,水体污染对于农田的河道建设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在农村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会有巨量的污染水源排放至河流中,包括生活和工业等污水,这些被污染的水源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危害了农作物的自然生长。这些污染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原因导致的,不管是政府还是普通人民,都没有引起对于水体污染的重视,要想实现对于小型农田河道的防污排污工作,需要制定适当的措施,因地制宜,使河道的水质恢复正常。
1.3缺乏科学的河道管理措施 农村河道的形成原因多样,很
多排布方式不规则,很多河道处于边缘化的情况,在加上管理缺失,会出现很多河道治理问题。由于农村河道的流动性比较大,很难明确按照区域划分河道,在划分河道管理时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耽误河道管理与治理工作有序进行,在加上缺乏完善的河道治理管理体制,缺乏可以依据的清洁标准,从而会直接影响河道的清理时效,导致河道污染严重。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策略
2.1河道建设自然化
俗话说,一方水养一方人,河道整治需要充分利用水的各种自然功能,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有效地整合水环境和城市各项功能,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实,河道治理好对城市的经济也有很大的帮助,促进商业贸易往来,并且利用生态水利治理河道让生态环境污染减少,城市变得更美丽,客流量增加,经济效益自然上涨。因此,河道治理中我们应该加强自然河流建设,尽量减少对河流的人为干扰,创造具有自身特色、长期稳定和生态效益的天然河流,维护和创造河流原有的自然特征。自然化河流的建设不仅能充分发挥防洪、排水的作用,而且能有效地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创造迷人的滨水环境是天然河流建设的重点,也是水资源环境的延伸。
2.2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应用生态水利,能够有效的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应当以大自然的河流应有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从而使河道的周围环境提高协调性。例如:设计人员可以将河岸线的形状构建成陡缓错落的不规则形状,与此同时,设计人员也应当对河道的深滩与浅滩之间的合理组合,确保淤积、冲刷等现象出现的位置是合理的位置,从而使河道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得到提升,营造出更加适宜生物居住的环境。其次,设计人员也应当注重周围环境与河道环境之间的协调,从而使整体环境更具有协调性。设计人员必须要对河道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结合周围的环境合理的设计河道的周围环境,可以将多种环境进行结合,从而有效的扩大河道的生态系统范围。例如:在河岸两边增加数目面积以及绿地面积。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进行河道景观的设计工作时,也应当以简洁朴实为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一天然石材以及木材为主要的景观设计材料,确保河道能够保持最好的自然状态。
2.3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发挥河道的真正作用
生态河堤能够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具有保护河堤的能力。由于喜水特性植物的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固堤,所以可以采用喜水特性植物保护河堤。但自然型护岸抗洪水的能力比较差,一般最好用于坡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在原有的自然型护岸的基础上,需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提升抗洪能力。生态护岸需要结合各河道的特点,在设计中要满足河道功能与堤防稳定的要求,在建设设计中需要详细分析周围的水文情况,结合植物调查结果选择适合的植物。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尽量采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环境污染。
2.4提升河道的整体设计性能
参建人员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河道治理工程进行全面的设计。在现阶段的发展背景下,设计人员在设计河道治理工程时,不仅需要对河道的泄洪以及排水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同时也应当提高对河道治理工作开展之后是否能够维持生态平衡问题的重视度。首先,设计人员要确保河道的弯曲程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尽可能的保证河道具有一定的弯曲,河道具有一定的弯曲程度,不仅能够有效的将水流速度减缓,同时也能够为河道中的生物提供更多的繁殖场所。其次,设计人员在实际河道的宽度的过程中应当确保宽度在合理范围内,为了确保河道能够与周围的环境更加协调,因此可以将河道的宽度进行适当的改变。除此之外,参建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也应当要将河道的原有特征进行保留,尽可能的避免出现过度改造的问题。要确保河道的防洪防涝功能充分发挥的同时,使河道的协调性得到一定的提升。
结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河流周边的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参建人员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将影响降低,并提高对生态系统的保护,这就产生了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生态水利的应用是多方面的,相关人员通过对植物的种植,从而有效的将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合理的应用生态水利技术,能够更好的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资源的持续利用目的。
参考文献:
[1]韩塔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12):239.
[2]刘焱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547(38):291-292.
[3]徐凯.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3):196.
论文作者:刘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河道论文; 农田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河流论文; 自然论文; 生态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