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4052019710322xxxx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展开了研究,对国内外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作了介绍,系统分析了BIM实施的质量管理技术路线,并详细阐述了BIM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BIM;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引言
当前,BIM技术已被国际工程界公认为建筑业发展的革命性技术,它的全面应用,将对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水平,我们就需要将BIM技术有效的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基于此,本文就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行了研究,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 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在国外,关于质量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早,相关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已相当成熟。在2003年,国外学者Daniel L. Moody and Graeme G. Shanks就提出工程项目的关键在于质量管理,且在质量管理过程当中,不仅要实现各要素的紧密结合,同时要全面考虑质量管理的工程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到2006年,国外学者Kachi Lam and S.Thomas Ng结合IS09000国际质量管理标准,通过大量研究指出,建筑质量管理与企业各方面管理息息相关,它需要建立起企业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此去服务企业的发展。在国内,有关质量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企业也曾尝试沿用国外比较成熟的理论,但是应用效果甚微。因此,国内相关学者也一直在探寻适合中国发展的质量管理理论。例如:国内学者黄素芬提出要使管理制度规范化,重视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实现质量目标的管控。而阮立阳提出将风控管理纳入质量管理范畴,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实现施工阶段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等。
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建筑项目质量管理属于一项复杂的工程。不同的项目要充分运用符合项目的实际管理手段,才能确保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的实现。在我国,目前各项目采用的项目管理方法还是由美国休哈特博士在20世纪30年代所总结出的PDCA循环原理。
2 基于BIM实施的质量管理技术路线
传统的PDCA质量管理方法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思路和流程,但质量管理信息在实际操作中做到协调共享的难度大,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也会存在信息缺失,管理起来困难。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BIM技术使建筑行业实现了建筑信息化。根据BIM可视化、协调性和模拟性等特点,国内对于BIM技术的研究大多还是停留在成本和进度模拟等应用上,将BIM技术与质量管理相结合的研究较少。本文将采取适当方法把BIM技术与质量管理相互关联起来,实现BIM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在质量管理的水平。
随着国家对建筑行业的大量投入,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复杂,这也给施工企业在项目的管理上提出更高的要求,精细化管理贯穿于质量管理全过程。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主要基于项目的各种纸质资料,信息冗杂,管理人员需从大量的信息中分析选择,在信息传递与交流过程中容易造成信息缺失,给项目管理带来巨大的困难。近几年,BIM技术的发展已相当成熟,成功地运用到建筑项目的各个阶段,实现了BIM的应用价值。根据已有的项目经验,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建立起BIM技术在该项目的质量管理应用流程(图1)。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满足项目对质量管理使用要求的条件下,提出了基于BIM技术项目参数(图2)和基于BIM技术外接数据库(图3)的2种质量管理方法。将BIM技术应用在项目的质量管理当中,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提高管理的水平,同时可以给予同行借鉴。
3 BIM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3.1 基于BIM技术项目参数的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质量好坏决定建筑的寿命,所以对施工阶段的严格把关是实现建筑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建筑项目图纸繁冗,不同专业的设计相互独立,加上识图人员的理解水平有限,现场技术人员难以针对关键节点进行技术交底,这些都是造成施工质量不佳的原因。同时,传统的质量控制主要依靠质检员在构件完成后的抽检,抽检的结果不理想将会导致大量构件返工。若能提前做好质量控制,严格把控,可以降低返工频率和节约成本时间,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工期。另外,在质量管控时,若质检人员对检测的梁、板、柱、砌体等构件的检测时间和检测要求不了解,将致使检测的结果不符合相关要求。反应不及时,就使建筑在早期存在质量问题,影响建筑整体的使用寿命。
在质量管理中引入BIM技术,可以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要做好建筑项目的质量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准确定位构件所处的位置。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体量庞大,质检人员是难以确定构件的准确位置信息。借助BIM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在建筑信息模型构建中,系统自动对构件进行编码,形成其固有的ID识别码,方便工作人员在应用模型的过程中准确定位和查找。查找到所需要检查的构件后,然后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关于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要求作出质量是否合格的判断并记录下来。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要求见表1,尺寸偏差见表2。采集到相关数据后,把质量控制要点通过技术交底确定好,然后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提取相关构件的相关数据和质量验收要求,通过BIM软件共享参数平台,形成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当质检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时,就可以根据质量控制的要求,检查时调用,严把质量关。此外,质检人员也可以通过共享参数平台,把实时检查结果输入模型,反馈给项目负责人,让其作出相关的反应,使项目顺利进行。
具体操作是通过Revit软件的“管理”选项卡打开“项目参数”,操作界面将会显示参数的属性创建。根据需要,可以定义参数类型等,例如可以输入质检人员、质检要求、质检评定和质检日期等。质检人员通过检查构件,把检查结果信息输入构件的指定参数,其结果可以保存在相应的检查构件中,方便相关人员查阅与共享。
3.2 基于BIM技术外接数据库的质量管理
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不同的参建主体所要得到的质量信息有所不同。例如,施工方主要关注的是构件的用料和制作方式方法是否符合规定;监理方主要关注的是构件的质量是否满足相关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而对于业主来说,关注的焦点只是项目整体质量的综合情况。综上所述,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信息表达是否正确与传递是否迅速对提高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非常重要。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主要通过现场采集照片、事后文档分析和表格整理等形式在相关人员手中传递和交流,这不仅造成沟通不及时,且由于资料繁杂,更易使信息缺漏。因此,对于质量资料的管理亟需解决。基于BIM技术外接数据库的质量管理方法,可将质量信息保存在建筑模型属性当中,供相关人员查阅,有效提高质量管理效率,保证信息阅读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基于BIM技术外接数据库进行的质量管理,其主要依托Navisworks软件的“Data Tools”工具来实现与外部数据的关联,关联成功后,相关信息就可以在构件的特性栏显示关联的信息内容,完成信息的存储,以便传递和交流。例如:质量管理人员在现场收集完质量信息,就可以利用Excel表格对质量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Data Tools”的工具界面和编辑链接界面新建项目,一切相关工作完成后,信息就会存储在建筑信息模型中,相关信息就会显示在Navisworks的“常用”选项卡的特性工具中,点击“特性”工具,就可以查阅相关质量信息,及时把带有质量信息的模型传递给相关负责人查阅,作出及时反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BIM技术和应用环境的成熟,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上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而BIM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必然会给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并有效改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为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治国.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6(14).
[2]黄淦俊.基于BIM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7).
论文作者:李壮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质量管理论文; 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构件论文; 项目论文; 信息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