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扶贫挑起“脱贫”大梁
——河南省辉县市推动就业转移扶贫工作纪实
文◎王学斌 田秀琴
就业是民生之本、脱贫之要。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河南省辉县市人社局充分发挥行业职能,把工作重心下移,变开门服务为上门服务,切实打通困难群众转移就业“最后一公里”,为困难群众打造就业“直通车”,为广大贫困户“拔穷根、扎富根”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就业保障。
找症结 精准扶贫解难题
辉县市地处豫晋接壤地区,八成以上的贫困村位于南太行深山地带,地势偏远、交通不便,贫困劳动力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观念陈旧等问题,当地群众较平原地区思想更为保守,转移就业难的问题尤为突出。为此,辉县市人社局组织10个工作组,由局长、副局长带队,组织近百名党员干部突击队,对全市22个乡镇539个行政村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行了登记调查,全面摸清了贫困劳动力就业去向、就业意愿、培训需求,建立问题反馈台账,彻底解决了就业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等问题。
为增强精准扶贫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辉县市人社局采取边调查、边反馈、边落实的办法,调查组及时将相关问题反馈给相关科室、单位,业务承办科室针对反馈的问题又开展了一次对接活动。针对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辉县市则采取了逐户逐人推荐岗位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的办法。
阿花有一股韧劲,仍源源不断给我信息,说她非常欣赏我的才能和人品,说景花厂非常需要我这样的人才,说我做了厂长,待遇保证比在大发厂强,还说景花厂这方小舞台虚席以待,非我莫属。她唱主角,我唱配角,我们珠联璧合,双驾齐驱,一定能让景花厂锦上添花。阿花说得天花乱坠,我打着晃儿,像个不倒翁,依然立于不败之地。我说阿花,我珍惜我们的友谊,在你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全力去帮你,但我不能去景花厂,我不想让这份友谊过早地夭折。太多的故事告诉我,朋友是有情的,而老板是无情的。阿花久久不说话。然后我听到一声叹息,话筒嘟个不停。
为做好政策宣传,辉县市印制大病医疗保险和扶贫政策宣传页两万多份,发放就业创业扶贫手册9000多册,困难群众大病社保政策宣传页三万多份,实现了政策宣传全覆盖;选派精干力量组成宣讲组,在全市各乡镇、贫困村巡回讲解行业扶贫政策;在各乡镇、贫困村设立了人社扶贫政策宣传栏,79个贫困村由专人负责政策宣传讲解;扶贫信息稿件被央媒人民网采用4篇,其它县级以上媒体采用30多篇,营造了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
出实招 兜底安置稳就业
家住辉县市百泉镇北关村的李文蕾,从郑州某高校毕业后一直闲散在家,去年通过人社部门组织的贫困村公益性岗位招聘考试和岗前培训,开始在村里专职负责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和培训工作。目前,向李文蕾一样安置到村一级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站的贫困劳动力有81人,他们正在为家乡的脱贫做出自己的贡献。
“把现有岗位优先让给最急需的人员”,市人社局局长王学斌介绍,经过充分走访调研,他意识到,开发适合“三无”(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贫困群体就业的公益岗位,对于推进整体脱贫意义重大,必须采取超常规举措、强力推进。为此,辉县市政府利用光伏扶贫资金,由部门和乡镇共同开发,除去对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全部开发成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三无”人员。市政府将保洁、护林、禁烧、治安巡逻、道路维护、保绿等6类公益性岗位向贫困户开放,重点安置大龄、残疾、特困劳动力就业。目前,辉县市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3829人,其中市政府通过光伏扶贫项目共安置贫困劳动力3678人,人社局开展岗位安置151人。
家住百泉镇五里沟村贫困户王保国谈到自己的新“差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原本属于村里“老大难”的他,在“政策福利”的帮助下,在村里的治安巡逻队上班,实现了就业增收。在辉县市,像王保国一样的贫困劳动力变身“上班族”的有3678人,他们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一系列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极大地增加了脱贫的信心和致富的决心。
艾瑞克走向赛场中央,他的动作很慢,双手抱胸,站到克里斯蒂娜身旁,轻声说了句:“抱歉,你刚才说什么?你投降?”
FUJAIRAN BUSINESS CENTRE PROJECT位于中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富吉拉市,该幕墙工程施工总工期为365日历日。施工项目的性质为商业、酒店、办公写字楼。施工对象是一座酒店楼,一座办公楼,建筑物的总高度为89.15m,楼层高3.7m。两栋塔楼共20层(含裙房层数)。幕墙总面积为3.5万m2。幕墙结构为框架式幕墙结构。使用的幕墙系统为GULF系统。外立面包括玻璃幕墙、铝塑板幕墙、铝门窗以及铝百叶窗等等。
酷日当头,破车颠颤,机油味奇大,舵楼内热气呛人。何良诸脸上淌满汗水。赵集说话了。“你说什么?”何良诸耳鸣轰响。赵集嘟哝道:“那些人,是我拉来的。”
建平台“开发专岗”促就业
早些年,一提起扶贫,不少贫困户想到的就是政府送钱送物上门,自身发展意识淡薄。还有一些贫困劳动者渴望就业,但是受制于家中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或年龄偏大等各种原因无法外出务工或到企业上班。针对以上情况,辉县市打破传统“输血”习惯,按照“转移就业一人、带动脱贫一家”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让贫困户找到长久脱贫的门路,达到“治本”的目的。
“去年以来,我们人社局在全市组织开展了贫困村公益岗位招聘。在选聘时,我们要求遵纪守法,责任心强,身体健康,能胜任基本工作,且常年在家的贫困人口,对于那些很困难、难以实现脱贫的人员,我们则优先选聘。”据该市人社局副局长田秀琴介绍。近年来,辉县市不断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依托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平台,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转移就业脱贫。为健全基层就业转移服务平台,辉县市22个乡镇劳动保障平台的基础上,在79个贫困村按照“一村一站、一站一人”的原则建立了转移就业服务站,在易地搬迁安置点胡桥办事处佳怡社区配备了两名专职人员,专门从事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强服务“一站式”转移促就业
“今天人社局不仅带来了实用烹饪技术,还现场组织了企业招聘面试,有这么多政策的支持,我对脱贫的信心更足了。”日前,在百泉镇贫困劳动力培训班上,贫困户王志国高兴地说。当天,人社部门组织10多家企业在对参加培训的学员现场进行了现场招聘。
转移就业扶贫专场招聘活动
“每到一处,我们都开展扶贫政策宣传,组织企业现场进行招聘,争取把政策落实最大化。”田秀琴介绍,缺技术、缺文化、缺信息,是大多数贫困户致贫的“根子”,为让贫困人口“凭技能打工”,辉县市人社部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总结工作经验,将专业培训与转移就业同步,采取“技能+招聘+安置”模式,即在开展贫困劳动力培训的同时,组织企业举办现场招聘。同时辉县市积极拓宽输出渠道,鼓励贫困劳动力,依托劳务输出机构与浙江、上海、苏州等80多家企业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对外输出贫困劳动力20多人,人均增收超过三万元。
为提升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辉县市人社局组织7家定点培训机构,充分发挥南太行景区较多,对餐饮业需求旺盛的有利因素,以乡镇、村为单位,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在南太行山区乡镇开展了中式烹饪培训,在平原乡镇开展了美容师培训和保洁按摩培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23人。为搭建对接平台,人社局连续8年举办春、秋系列招聘活动,指导各乡镇开展扶贫专场招聘会,组织各类招聘活动103场次,利用“辉县市人力资源网”“辉县人才网”发布岗位信息4000多个,在人力资源市场开设困难群众就业援助窗口,实现了从失业、就业登记、困难人员认定到岗位推荐、就业培训、创业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作者单位:河南省辉县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