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进入中国批发领域的方式与我国批发业的发展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进入中国论文,对策论文,外资论文,领域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62(2001)05-0032-04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流通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格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流通业将从末端行业向先导性行业转化,在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中,会发挥更加明显的作用。笔者将依据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批发革命”的主要趋势,结合外资进入中国批发领域的方式和成功经验,探讨新世纪我国批发业的发展之路。
一、批发业的萎缩及原因分析
所谓批发萎缩,是指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曾作为流通体系和市场网络中心环节的专职批发商,逐步丧失了原来固有的商品资源、渠道资源和市场资源,地位一落千丈,经营陷入困境。这种状况是批发业在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从体制因素方面看,我国商品流通改革一开始,就打破了以独家经营“三固定”为特征的商品批发体系。但由于在宏观管理上没有对生产、批发、零售体制的变革统筹考虑,没有真正重视批发业的发展,改革后形成的流通渠道缩短的“三多一少”的流通格局仍不能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大量生产资本进入流通,形成新的批发机构,造成重复建设;零售涉足批发,在采、储、运、送等环节必然要加大投入,造成资源的分散浪费,流通成本上升。从政策因素方面看,“拨改贷”的实施,国有批发企业由享受国家无偿拨付资金改为向银行申请贷款后,一时无法承受沉重的利息负担;增值税的改革,国家对批发企业由按毛利额的10%征税改为实行17%的增值税,仅此一项,国有商业批发企业综合税赋平均增加50%,同样经营批发业务的个体、私营企业大部分实行定额包税,税赋要比国有企业轻得多,税赋不平等使国有批发企业经营上困难重重。从企业自身方面看,体制转轨过程中,在思想观念上,国有商业批发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向市场体制转轨困难且速度缓慢,未能在新形势下重新给自己科学定位,转变职能;在企业规模上,我国批发业基本上处于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批发环节多的状况;在经营方式上,大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经营方式,经营不活,坐商等客,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在管理水平上,真正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不多,存在管理粗放、管理手段科技含量低、管理层次不高等问题。从而出现了商品进入市场和流出市场的“两头活跃”、“中间(批发)萎缩”的现象,由批发萎缩引出了“批发无用”论。事实上,只要存在以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只要在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之间存在各种结构性矛盾,批发业就有存在的必要性,并且市场经济越发达,这种必要性就越突出。批发业的发展对完善商品流通组织结构、扩大流通渠道、规范流通秩序、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扩大商品销售、正确引导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批发无用”论不符合社会分工理论,也不符合美国、日本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功经验。有资料表明,1977年专职批发商的销售额占整个国家总批发销售额的比重,美国为80.2%,日本为90%[1](P189~190)。建立和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效率的现代批发业,关键是批发企业必须明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自己的功能是什么、优势是什么,积极探索与生产企业、零售商的新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方法,不断完善自己,在合作中寻找发展之路。带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批发革命”特征的外资进入中国批发领域的方式,将为我国批发业的发展提供一条思路。
二、“批发革命”的主要内容特征与外资进入中国批发领域的主要方式
“批发革命”是指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维护自身的生存空间,批发商业正在发生的一场以自身变革为核心的结构调整和经营管理策略和手段的变化。随着垄断资本的发展,很多制造商发展为大规模企业;零售商中,大型企业也逐渐盛行;新的零售业态和连锁商店等组织形式的出现,制造商和零售商已经有了直接联系的方式,并双双涉足批发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批发商的重要性相对降低,控制市场的能力相对减弱。近年来,为了解决批发商业面临的问题,批发商业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例如,1993年日本在酒类、食品和日用杂品等批发行业发生了大规模的企业合并现象[1];更多的中小型批发商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开拓市场。批发商业在加速结构调整之外,还进一步改革陈旧的管理策略和手段,弥补自身的落后环节。为了适应零售商业变革的需要,批发商正在加强各种服务功能,通过建立物流和信息系统来克服传统的单纯以“库存”为中心的批发功能,使批发企业更能适应零售商功能多样化的需要。例如,美国的批发商已注意使用新式装卸设备,使用自动化的立体仓库,在会计、开单、存货控制和市场预测等方面,已转向运用电子控制数据,以减少管理费用,提高竞争力。总之,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批发革命”的主要内容特征包括:一是批发资本多元化,制造业资本和零售业资本均大量快速注入批发领域;二是批发企业模糊化,不少企业的法律身份或存在形式是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而实际上从事大量的批发业务;三是批发功能综合化,批发商的经营范围扩展到商品买卖、储存、组配、运送、促销服务、承担风险(退货)、资金融通、提供信息、开发产品、商品维修等,并且与生产相互渗透;四是批发企业趋向大型化、集团化、国际化,即批发规模庞大、综合配套服务、跨国经营、辐射面广、控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能力很强;五是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外资进入中国批发领域的方式,基本上体现了“批发革命”的内容特征。
由于中国的开放政策还没有覆盖批发商业,只允许部分外资进入零售业,因此还没有以“批发身份”进入流通领域的外资企业。但实际上一批跨国公司已在中国批发业困难重重之际进入批发领域,并取得显著成绩,其中就包括被简单地认定为外国零售商的那些著名商家。世界跨国公司主要采取四种方式向中国批发领域渗透,逐步形成实际上的批发网络。
第一种方式:以国内中小零售商为服务对象的批发超市。它采取仓储式形式,实行会员制,占地通常上万平方米,商品有数千至上万种。如荷兰的“万客隆”、德国的“麦德龙”。麦德龙以“配销”名义在中国注册,现已在上海、无锡、宁波建起连锁仓储式的大批量的销售网点,每个网点营业面积达1.6万平方米,吸纳10万~12万个会员制客户,60%~70%的客户是团体购买或批发销售。麦德龙初步设定的目标市场是中国的中小零售商,并计划在长江三角洲一带每隔100~150千米,就建立一个批发网点,以继续增强其辐射能力,通过批发方式对中小零售商实行控制,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第二种方式:以“就地产销”的形式渗入中国市场,并建立相应的批发网络。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大陆已投资8亿美元,建立了20多家分装厂和庞大的批发网络。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在华投资总额达34亿美元,2000年在华销售额突破40亿美元,到2005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00亿美元。除了产品因素,这主要得益于其强大、高效的批发销售网络。
第三种方式:外国公司以品牌为基础,在中国大陆建立代理批发网络。大到汽车、电脑、机电产品,小到服装、食品、日用品,外商的批发业务由各级代理批发网络具体实施。从品牌代理销售,逐步发展到就地开发、生产、组织知名品牌批量产销,达到增加销售额和利润额的目标。
第四种方式:借助中国鼓励外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加紧在物流业和配送中心投资,在生产与流通难以政策界定的“灰色地带”大举建立依托配送中心的批发业。如日本的大荣、丸红等知名流通集团,在中国大陆已建立起配送中心,为它们的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提供服务,这种先以零售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发展连锁店、再依托配送中心开展批发业务的方式,是外资批发企业迂回进入中国市场的典型路径之一。
外资进入中国批发领域的方式基本代表了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批发革命”的内容和趋势,值得中国在建立和发展现代批发业时予以关注和借鉴。
三、发展中国现代批发业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对策
批发商之所以能够产生和发展,就在于批发业能比工业自销更有效,更能节约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并且能承担简化交易路线、流通加工、分散风险、资金融通、提供信息、开发产品等职能。如果批发商不能在上述问题上提供优势,批发业的衰退就不可避免。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批发业,最主要的是批发企业要围绕生产、零售体制的变化进行根本性的调整和转轨,积极探索与生产企业、零售商的新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方法,主动衔接新形势下的产销关系、购销关系、批零关系,全方位为生产、零售服务,在与生产企业、零售商的融合中寻找发展之路;要以转变经营机制为前提,以市场信息为先导,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以增强批发功能为突破口,以满足生产企业和零售商的需要为核心,以实现高效率为目标,建立起体现新型工商关系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的批发体系;借鉴外资进入中国批发领域的主要方式和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我国的现代批发业。
1.加速培养现代大批发商,发展批发业的规模经营
目前,批发企业的主要问题是“小、散、差”。“小”是说企业的经营规模、经济实力小;“散”是说企业间的联合、协作和凝聚力太弱太散;“差”是说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太差。中国迫切需要高起点、辐射强、适应大批量流通要求的“大批量、低费用、高服务”的大批发商。当前在我国最适合组建以大型批发企业为龙头的企业集团,把相关的批发企业联合起来,以发挥组合效用和规模效应;组建以大型批发企业为龙头,联合若干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和生产企业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发挥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在改革重组过程中,通过企业兼并、投资参股、资产授权经营或股份制等组建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专业化的企业集团,发挥地域效应和集约效应,使批发业不仅在国内商品流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有利于开发国际市场。
2.实施联合发展一体化,促进批发业资本
多元化
工业自销和零售业自采加剧了批发业的竞争,批发业处于生产和零售的中间环节,既可以受到两头挤压,也可以向两头延伸。欧美、日本、韩等流通体系中,几乎不存在单一的批发业。批发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无形资产、四通八达的营销网络和人才,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开展卓有成效的市场开拓、市场渗透和产品开发。批发企业可以依靠自身信誉和经济实力,开发批发商品牌,通过加工定货、定牌监制等形式,取得某些优质商品的货源和垄断经营的地位;可以通过参股、控股形式与一些信誉好、有发展前途的生产企业联营;也可以向零售领域渗透,与大型零售企业联合共同开发零售市场,实现批零一体化。
3.采用现代批发经营方式,大力推进和完善总代理、总经销
简单的买进卖出、坐商等客等传统的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根据批发企业的优势和生产企业的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和完善总代理和总经销。这是当前国际上普遍适用的现代批发经营方式。对资金短缺而销售渠道通畅、信息收集快的批发企业,就可以搞总代理;对有一定资金、销售渠道又通畅、信息收集又快的批发企业,就可以搞总经销。批发企业在推行这种经营方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选择代理商品时,不仅要抓名牌商品,更应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商品;二是在处理与生产企业的关系上,要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注重长期行为,以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三是有条件的批发企业,可采取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充当生产企业的总代理、总经销。
4.发挥传统批发业的优势,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传统批发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往往选择交通便利、商品流量大、产销两旺的城市或地区布设批发网点,具有地域优势;为了完成商品批发职能,批发企业必然拥有大面积的土地,建设大量的仓库,并且配备相当数量的机械设备,具有设备设施优势;长期的批发业务,培育了一大批具有丰富的采购、储存、运输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队伍,具有专业技术优势;几十年的业务交往,批发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批发企业与批发企业之间、批发企业与零售企业之间,必然形成一种较为密切、互相信赖的关系,具有组织网络优势。批发企业可依托自身设施、技术或经营产品优势,适当改造、拓展并配套相关功能,独立发展成为商流、物流、信息流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广泛开展社会化物流配送业务;发挥场地、设施优势,开办批发市场,扩大规模,同时拓展仓储、运输、代理、加工、配送等功能,发展成为物流中心;以批发企业为龙头,结合相关企业组建具有综合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与外贸、零售企业密切合作,走物流国际化之路。
5.尽快建立信息处理系统,促进批发业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我国多数批发企业收集信息的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市场信息,而且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向生产企业、零售商和消费者提供有用信息,创造信息增殖,将成为现代批发商存在的利益基点。这就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信息处理系统。国外的一些批发企业在这方面很发达,运用电子广告牌、EDI、数据库咨询系统、电子邮件,可作无纸贸易。因此,我国的批发企业要尽快建立起信息处理系统。这种系统包括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分类、分析和整理系统;定货、发货和结算系统;货物入库、出库和保管系统。相应地还需要较高的员工素质,因此要加强培训,与之配套,并建立人才管理机制。
6.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实现批发企业管理现代化
批发企业的管理方法单一、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是制约批发业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现代批发业根源于当代市场经济,根源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管理技术。科学管理是现代管理的灵魂,速度和效率是现代管理的衡量标准。因此,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石,加快实现批发业的管理现代化,是发展现代批发业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从商流方面的定货、发货、结算处理,信息流方面的情报收集、分析、传递,到物流方面的储存、保管、加工、配送等,都应大力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提高批发业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批发业的流通效率和管理水平,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发展现代批发业,都必须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的前提下,我国批发企业才能真正走向市场,成为流通领域不可取代的重要环节,成为能够与国外商业抗衡的重要力量。
收稿日期:2001-03-05 修回日期:200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