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论文_王颖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论文_王颖

(广西城市建设学校)

摘要:根据企业对工程造价各岗位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以提高中职造价专业学生的识图技能为目标,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注重能力与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着重培养识图技能,对《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及实践。

关键词:中职;工程造价;建筑识图与构造;岗位能力

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发承包阶段、施工阶段、项目后评价阶段等全生命周期。对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及项目投资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对建筑市场中一些施工企业、咨询机构、建设单位的调研以及对招聘网站上招聘信息的分析得知,企业对中职阶段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学生有需求的岗位主要有:资料员、建筑及安装预算员、招标投标专员及施工管理等。

一、课程内容的整合

1.原课程的教学内容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建筑制图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建筑施工图识读,第三部分为结构施工图识读,第四部分为建筑构造。中职学生大部分由于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欠佳,对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并且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于老师讲授的理论性太强的内容不易接受。

原课程的教学内容偏向理论化,特别是第一部分内容中关于投影的知识及第四部分建筑构造的知识,容易造成学生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的现象。

2.整合后的教学内容

按照中职学生未来岗位能力的要求,将原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划分为三个项目,项目1为建筑制图基础知识,共5个任务,分别为:图幅、比例、尺寸标注、图线;投影方法分类、三面视图;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形体、组合形体的投影;剖面图、断面图。项目2为识图节点训练,以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图纸为载体,分为9个任务,分别为:建筑施工图基本知识及建筑总平面图识读;建筑平面图识读;建筑立面图识读;建筑剖面图识读;建筑详图识读;结构施工图的基础知识;基础施工图的识读;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识读;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图识读。每个任务分为2个模块,模块1为学习情境引导文,模块2为相关构造知识链接。项目3为综合实训,共2个任务,包括两套项目图纸的综合识读,每套图纸布置实训任务单,分别为综合实训一及综合实训二。

除了传统的建筑识图、建筑构造的知识内容外,根据造价人员岗位能力的要求,引入了广联达BIM土建算量软件知识的学习,配合识图节点训练的项目,指导学生运用广联达BIM土建算量软件建立项目的模型。调整后的教学内容,结合了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对未来职业向往的特点,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识图实训为主线,融入建筑物构造原理,基础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重点突出知识的实际运用,融“教、学、做”为一体,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行动导向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采用传统的讲授式、填压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大多数中职学生,无疑是不适用的。由于大多数中职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传统的讲授法不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他们对讲授的知识产生畏惧感。因此,教学方法的改变势在必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进过整合后,针对每一个项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项目1建筑制图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尽量弱化那些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理论知识,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结合引导文法及传统的讲授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为学生能够完成的一个个小任务,教师给学生下发任务单,以及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点、方法、步骤等的微课视频、图片等资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获得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要是给学生答疑并帮助他们总结归纳。

在项目2识图节点实训及项目3综合实训的教学中,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结合引导文法、任务驱动法及讲授法。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识读的内容及方法,弱化建筑结构的理论知识。以识读一套实际项目的建筑与结构施工图为主线,按照识读的顺序,细分为若干个任务并导入学习情境引导文。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根据引导文的引导,主动了解并学习知识链接中与该任务相关的建筑构造的知识,以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讨论完成的方式完成任务。整个学习过程,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具体、生动,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但学习到了新的知识,构建了自己的知识构架,而且完成任务的后内心的成就感、喜悦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及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微课视频、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原本抽象的、不可见的知识内容变得具体化、可视化,解决了教学中的很多难题。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以下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1.广联达BIM土建算量软件的运用

中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习和运用电脑软件的兴趣较强。广联达BIM土建算量软件,是造价人员广泛使用的一款算量软件。运用该软件对项目进行建模,需要学生运用识图知识,找到各构件的具体尺寸、材料、位置等信息,输入到软件中,强化了学生的识图技能。软件中的模型具有三维可视化的特点,通过三维立体模型,能够使学生更准确的认识建筑物各构件的形状、位置及特点,并逐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另外,该软件的学习也为后续的《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课程打下基础。

2.云班课的使用

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云班课的使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在课内及课外通过云班课,发布各知识点的微课视频、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供学生在手机上观看学习,发起头脑风暴、讨论、答疑、测试等活动。云班课的使用,使学习过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课前延伸至课堂并拓展至课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小结

以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我校2016、2017级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造价专业学生的识图能力。但《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以达到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造价专业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滕艳辉.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2(01):49

作者简介:王颖,1983年,女,汉族,桂林,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招投标方向。

论文作者:王颖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论文_王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