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激励机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_高校学生论文

运用激励机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_高校学生论文

运用激励机制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激励机制论文,思想论文,学生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接受思想教育信息的感受状态,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用之不尽的智慧及创造力。而科学运用激励机制正是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增强校园文化的活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一、激励及其激励机制

激励,泛指激发人的动机,引起人的行为的一种刺激,具有不断激发、鼓励、推动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之意。受激励的行为将产生有益的结果。反过来讲,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到不同程度的激励而产生的,并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它一方面引起个人内心(生理或心理上)的激奋,另一方面,又通过个人从事满足某种需求的行为(寻求某种方法),从而缓和激奋的心理。那么,激励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就是指大学生这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含义。通过激励,使大学生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状态中。将激励运用于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之中,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大学生积极性的问题。而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各项措施,按其实质来说就是采取各种形式的激励手段。这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必须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否则,不符合人类心理活动客观规律的激励措施就不会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高校学生受到的激励表现为社会环境、外界和校园文化所施加的吸引力和推动力。这种吸收力和推动力,通过大学生个体自身的消化,融化和吸取,产生一种内驱力或者自动力,才能使同学们的行为由消极转化为积极、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由盲目转化为自觉。内驱力越大,行为也就越积极。反之亦然。而内驱力的大小,固然与外界和客观环境的推动力或吸引力之强度有关,但丝毫也不能离开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同样强度的推动力、鞭策力、吸引力,在不同的大学生个体身上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表现。

现代管理心理学家也认为:所有的人的行为,都是受到激励而产生的,并有其一定的目的和目标。这种“目标一导向”行为又总是围绕着满足需要的欲望进行的,得不到满足的需求是产生激励和调动积极性的起点,是引起一系列导向行为的动机,因而未得到满足的要求会造成个人内心的紧张和激奋,导致个人采取某种行为以满足需要来解除或缓和其激奋的心理程度。由于这一活动具有针对性,当这一目的达到时,需求得到满足了,而激励过程也就完成。但是,人们总是具有不同程度、不同结果和不同满意方法的多种需要、愿望和期望,当需求满足后,新的需求伴随着产生,于是不断激发、鼓励、推动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二、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激励实践的有效方法

从管理的角度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就是要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而了解激励的有效方法和艺术,可以激发大学生正确的、高尚的动机,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在理论和实践中正确把握目标激励、形势激励、领导激励、奖惩激励、榜样激励、竞争激励的方法和手段。

1.目标激励。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人的动机,指导人的行为,使大学生的成才需要与成才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激励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标表达了大学生的共同理想和愿望,体现了全校大学生的共同价值和共同的行为准则,它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导航力。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设置目标时应该注意两点:(1)目标要与同学们的物质或精神需求相联系,使他们从目标中看到自己的收益和效价,目标的效价越大,所激发的力量也就大,实现目标的概率就越大,效果就更好;(2 )要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并力争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取得最大的效果。

2.形势激励。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形势,而且形势的困难程度、乐观程度也不尽相同。思想教育工作就是要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让大学生看到形势的优势和喜人之处,克服不良形势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校园文化建设虽然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工作的深入开展,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大大加强,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又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形势激励就是教育大学生看到形势的主流,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及历史分析的客观态度看待现实、分析问题,促进自己的工作学习;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任道重远,要有刻苦拼搏、发奋成才的思想准备,要有为迎接美好的社会主义明天,树立具有扎实现代科学知识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坚强信念。形势激励是其它激励形式所不能代替的,对广大同学具有潜在的、长时期的影响和良好效益。

3.领导激励。是指领导行为激励。它是通过学生工作干部和老师优良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来感染带动学生、教育学生,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说,广大干部教师的言行对大学生是一种最有力的激励,而且对他们的情绪产生极大的影响。另外,我们要从思想、政治、生活和工作上关怀大学生,这样可增加同学们的校园主人精神,提高他们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为了活跃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放手大胆地支持和尊重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上进精神,用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激励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4.奖惩激励。奖与惩是对人的某种言行所给予的褒与贬、肯定和否定、表扬与批评的一种方式,在我们的工作及活动中,如能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运用得当,都可起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作用,对鼓励先进同学、消除不良行为、促进落后同学有积极影响。当然,对学生活动结果及同学们的表现、实绩进行奖惩时要做到:①注重精神激励,善于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这样更能有效地、持久地激发大学生的自尊心、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②及时奖励。要不定期地及时奖励表彰,充分激发学生工作的活力及学生的士气;③合理惩罚与正面教育相结合。对一些不良现象和个人,要从正面教育入手,并施以合理的处罚,达到既教育团结本人又教育他人的目的。

5.榜样激励。适时树立一些榜样,可以激励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积极性。榜样就似一面旗帜,具有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同学们感情上的共鸣。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树立具有时代特色的各类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教育作用,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也是加强高校学生工作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一项基本建设。大学生尤其具有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及竞争意识,给他们一个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超有目标。所以,恰如其分地宣传校内的先进人物及其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对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工作能取得有效的激励作用。

6.竞赛激励。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是高校增强学生工作活力,提高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竞赛可以造成一种压力,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因此,高校党团组织应该多为大学生提供和创造竞赛的机会及条件。开展学术性竞赛、文娱体育类竞赛、技能知识竞赛、劳动竞赛和党团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融政治性与知识性、专业性与娱乐性为一体,以激发大学生的荣誉感。当然,要搞好竞赛活动,各级组织首先要有明确的竞赛内容、规程,确立竞赛要达到的目标;其次要有始有终、分出名次,造成一定的吸引力和压力;再次要及时表彰和奖励,以承认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尊重大学生的进取心和自尊心。

三、科学地把握高校学生思想工作中的激励原则。

高校学生思想工作要通过激励取得实效,必须科学地掌握激励的基本原则:

1.以大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原则。大学生是校园的主体,是学校的真正财富。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大学生素质是全体师生尤其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情。同学们具有了主人翁的精神,内在动力就充足,能极大地调动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各级学生工作干部应该关心同学们的切身利益,尊重学生的人格、自信心,要建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合乎情理的工作体制和管理制度,不断激发他们的新思想、新观念及其创造性。

2.公正、合理、平衡的原则。当前,高校学生对客观环境给予他们的评价有较强的公正、合理、平衡的需要,不公正的对待使他们往往产生心理紧张和不安的状态,因而影响其行为动机。学校各级组织应努力消除不合理现象对大学生心理及行为动机的消极影响,是非分明,是成绩就肯定,是不足就给予批评、指正,以求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工作富于活力与生机。

3.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人总是要点精神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必须讲思想觉悟、讲精神力量。先进的思想能够推动积极的行为,各级学生组织要配合党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调动同学们的能动性。无论何种奖励,都是学校对个人成绩的一种肯定与承认,在大学里,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同时要重于精神奖励,因为它更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及荣誉感,并且具有持久力和深远影响,有利于保持大学生长期稳定的积极性。

4.适当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原则。人的动机是由“需求”引起的,要激发人的学习、生活及工作动机,就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需求,才能有效地激发其内在动机,从而引起其自觉行为。人们要生存就要生活,只有基本的特质生活条件解决了,方能求得更大发展、奋进。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学校有关组织要尽量以正当的途径反映同学们的呼声,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及工作创造比较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加强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力戒浪费及不合理享受,增强其精神力量,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5.内外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外在的激励包括:授予奖学金、物质奖励、创造工作条件以及通报嘉奖等。内在激励包括:学习党团知识,培养工作技能,提高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等。虽然外在的激励对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明显,但不具有持久性;有时处理不好,甚至适得其反。各级学生组织更应该注意内在的激励,以求获得长期稳定的积极效果。

四、克服和消除激励机制中的“互逆现象”。

激励的“互逆现象”就是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作用力在大学生身上呈相向运动的实际情景。它对高校学生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应当努力地加以克服和消除。

我们知道,精神激励就是激发同学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他们为祖国刻苦学习、增长才干的积极性,它主要依靠理想、信念,依靠思想政治工作,依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来实现自己的功能,它主要引导大学生发挥教育主体的积极性,自我教育、发展与塑造自己,进而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具有生命力。这是精神激励的正导向作用。物质激励就是激发同学们内在动力和学习、工作热情,效果比较明显,是一种外在激励。从高校实践的情况看,要掌握物质激励的适度。否则,就会造成为奖而为的唯利状况,为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利已主义提供了滋生、蔓延的土壤,达不到互学互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称这种现象为物质激励的负导向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放松了思想教育,社会片面夸大物质激励的作用,使得精神激励的正导向作用显得无能为力,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互逆现象”的蔓延,这种情况从整体上阻碍了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平衡和正常运转,污染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实践表明,以下三点尤其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1.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辩证关系,二者兼顾。适当进行物质激励,又不致于造成利已主义思想膨胀,有利于大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同时在物质激励的同时,应当充分结合精神激励,以保证激励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消除校园生活中的无序现象。目前高校受社会外界影响较大,产生了许多消极现象,酗酒、打架、流氓斗殴、哥们意气、老乡帮派等不良风气充斥着校园,学风下降,道德水准降低,不少同学执意追求物质上生活上的享受,造成物质激励的负导向作用加剧。因此,必须加强校园环境管理和学籍管理,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具备现代人格、成熟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党和人民培养新一代的优秀人才。

3.加强精神激励中的宣传鼓励作用。宣传鼓动可以形成某种正气,造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尽量扩大其影响,造成环境压力和环境定势,以激励广大同学奋发向上的态势。

可见,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只要我们科学合理的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就一定能全面调动广大同学及基层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合格后备军作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  ;  ;  

运用激励机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_高校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