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知识经济时代乡镇企业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发展方向论文,试论论文,知识经济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经济在全世界兴起并迅猛发展,已成为当今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使企业处于新的更高层次的管理时代。
现在已成为农村经济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乡镇企业,正处在向知识经济发展,并按其发展要求,迅速更新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时代。本文对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乡镇企业发展知识经济的迫切性,以及如何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更新企业经营管理等问题,谈些浅见。
一、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经济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经济发展形式。
“知识经济”是近30年来很快发展、形成的一个新概念。70年代初,美国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在《两个时代之间—美国在电子技术时代的任务》一书中,提出人们面临“电子技术时代”;1982年,美国经济学家奈斯比特(J.Naisbitt)在《大趋势》一书中,提出“信息经济”的概念;1986年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次将这种新型的“知识经济”概念明确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在此期间,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先后提出了类似“知识经济”的概念。1991年,吴季松在《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专文,提出“智力经济”概念。
知识经济在于以现代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质的飞跃,其实质是科技创新。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以最新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人力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是实现知识经济的先决条件。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突出特征是信息技术在经济中的广泛应用。25年前全世界仅有5万台电脑,1997年已增加到1.4亿台。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全面开通,人们推测,技术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由本世纪初的5—20%,提高到90%。
知识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高新科技的发展;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实质是知识产业的竞争,最终体现为知识和人才的竞争。
二、乡镇企业发展知识经济的迫切性
我国乡镇企业在“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指引下,多数是由过去“社队企业”基本上采用手工作坊式,在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中,逐步发展为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多产业企业,其中已涌现出一批具有高新技术水平、较大规模的企业,成为乡镇企业的支柱。
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统计,到1997年末,全国乡镇企业已发展到2015万个,有职工1305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8%,其中乡(镇)、村集体企业155万个;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740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7.7%。由此可见乡镇企业在全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由于历史原因和其他多种因素影响,乡镇企业经济运行基本上在较低科技水平上徘徊。据对乡镇企业1997年产业结构分析,低层次的传统产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全部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3.1%,而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仅占6.5%。上述产业结构,使许多方面生产要素达不到优化组合,严重地制约了企业向高质量、高效益的新兴产业发展,迫切地需要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实行根本性转变,其核心是发展高新科技含量的知识经济。
在向知识经济发展中,企业的生产资源已不再是以资金、设备、原材料和其他自然资源为主,而是以人的知识、智力资源为主,通过智力资源开发其他生产资源,创造高效优质的新财富。从这一要求来看,乡镇企业差距惊人。在这里,我们分析一下乡(镇)、村集体企业的人员素质状况:1997年在5327万职工中,工程技术人员343万人,仅占6%;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84万人,仅占1.6%;有高级技术职称的19.1万人,仅占0.4%。如此人员素质,远远不适应发展知识经济的要求。
在乡镇企业的地区之间,由于人员素质的差距十分突出,反映在企业生产经营成果上的巨大差异。1997年,全国乡(镇)、村集体企业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84万人中,东部地区有54万人,占64.7%;中部地区25万人,占29.7%;而西部地区只有5万人,仅占5.4%。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104万人中,东部地区有57万人,占54.8%;中部地区有47万人,占39.4%;而西部地区只有6万人,仅占5.8%。1997年,全国乡镇企业实现利税3171亿元中,东部地区1996亿元,占62.95%;中部地区1031亿元,占32.51%;而西部地区143亿元,仅占4.54%。乡镇企业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经营成果的巨大差异与人员素质的巨大差异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大力开发智力资源,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发展知识经济,是全国乡镇企业的迫切任务。
三、更新企业经营管理,推动知识经济发展
乡镇企业发展知识经济要有多方面的必要的条件,其中更新企业经营管理极为重要。当前我国企业在向知识经济发展中,企业经营管理面向市场,不仅要实施生产、营销、财会等方面的专项管理,而且要按发展知识经济的要求,实施高新科技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等竞争性崭新的企业管理。根据大多数乡镇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对企业经营思想和企业管理进行根本性变革。
第一,更新经营管理观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企业经营管理已出现划时代的跃进,新的企业经营管理浪潮将席卷全国所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在竞争中取胜。发展知识经济是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处于优胜地位的重要途径,因此也可以说知识经济就是竞争经济。乡镇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认清形势,更新经营管理观念,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积极引进并创造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策略与方法。
第二,集中力量开发利用新科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乡镇企业中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经营高新科技产业的大型企业。1997年,乡镇企业中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有8720个,其中超亿元的3007个;已建立企业集团6407个。要充分发挥这些企业发展知识经济的龙头作用,在实践经验以及科技、人才等方面,协助、带动其他企业发展知识经济。
第三,重点推行电脑化管理。当代信息科技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商业运行环境,把全球商业带进“电子商务”时代,电脑已成为新的生产力工具。适应时代潮流,电脑企业应运而生,其发展之迅猛,势如破竹。乡镇企业应紧跟时代潮流,既要在经营管理的多方面广泛运用电脑技术,又要大力发展电脑产业。这是知识经济的广阔领域。当前乡镇企业中电子企业极少,电脑企业基本上还处于空白,应迅速发展电脑产业这一知识经济,抢占广阔的电脑产品市场。
第四,深化财会改革,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经济发展的信息化、知识化,使企业经营管理向价值化发展,而企业资本运营的盛行,是企业价值化管理的飞跃。随着这些重大变革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标准、会计核算以及财务评价体系等,势必发生深刻的变革。乡镇企业财会工作要紧跟新形势发展,及时深化改革,特别是要在资本运营、筹资与投资以及财务预测与评价等方面,积极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第五,大力培育人才,不断充实高新科技力量。发展知识经济,提高人力素质和技能是关键。当前乡镇企业人力素质和技能较低,是制约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下决心改变这一状况。许多乡镇企业已深感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已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工作。1997年乡(镇)、村集体企业共培训657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2.3%。这是良好的开端。今后应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力争人力整体素质与技能迅速提高。同时要积极引进、充实科技人才。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就业模式的改革,乡镇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吸收大批具有高新科技水平的高校毕业生,投入知识经济的发展。要在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及报酬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建立完善的发挥科技人才技能的管理机制,使之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