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全面展开,在新课改中突出强调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努力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达到整体优化和高效课程目标。我在几年的课改实践中积极探索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有如下体会和感悟:
一、学生是整合的主体,课程是整合的中心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以实现高效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目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整合就是要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科帮手,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教,更要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改善学习的方法与效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要改变那种只重教师讲授,忽略学生因素,生搬硬灌的教学模式,改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动活泼地学习模式;要改变那种只重知识结果的背诵,改成重过程的体会和理解,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改变那种只重抽象逻辑思维和推理,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与提高;要改变那种傻教傻学的题海教学方式,变机械套用为灵活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固定式思维为发散型思维。只有这种“整合”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要把物理课程放在中心地位。信息技术服务于物理课程。实际整合中要把握大纲的要求,了解教材的意图,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要根据教学的要求,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课堂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研究上,放在能力的提高上,放在素质的培养上。要考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耳聆听、动脑思考。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吸收信息、评价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输出信息组成的,没有完整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整个“整合”过程的核心,是“学生为主体,课程为中心”教学思想的展现;其关键是教学“课件”的创意、设计、制作与使用。
二、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1、构建最理想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如课堂引入中播放相应的资料,物理学史,物理故事,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感觉经验,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效率高,效果好。
2、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复杂物理和过程
如:“狭义相对论”、“超重和失重”、“核反应”、“带电粒子在各类场中的运动”等复杂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用语言、用文字、很难把它们讲清楚,学生也很难想象出它们的情景;而利用信息技术却能变静为动、生动形象的展示,化难为易。
3、加深对抽象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场理论”、“动量定理等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难以理解和掌握,过去教学中容易只重概念的背诵和规律的记忆,而忽略对概念的理解和对规律的探讨和研究;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形象、直观,便于研究、便于理解。如:“核反应”、“a散射实验”等微观世界看不见,摸不着;庞然大物如“天体的运动”、“地心说”、“日心说”等又说不清道不明,过去教学中只能让学生看看挂图或用语言、文字加以描述,学生很难得到正确完整的认识与印象;现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微观世界加以放大,把庞然大物加以缩小,展示在学生眼前,许多情景不言自明,复杂情景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获取和理解。
4、提供感性认识,解释物理学原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在圆周运动的学习中,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是处重点,但只需要放一段:摩托车赛手在弯道上行进的视频,或者展示翻滚过山车的惊险场面,然后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分析其受力特点,许多道理便可自然明白。还有失重、超重的现象、火箭发射升空的场面、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资料等,我们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可以很好的说明原理,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
5、辅助实验教学,显现多种功能
(1)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物理演示实验,实验中的现象和过程能直观、清晰、有效的展现是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物理物理演示实验质量的根本保证,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成模拟演示实验课件,可以动态呈现物理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调节事物和现象所包含的时间要素,将缓慢的变化和高速的运动,清晰表现出来,将实物放大或缩小,这种模式比演示实验后直接进行抽象概括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相对于演示实验的发生,学生的观察具有滞后性和被动性,并且实验现象往往很快消失或者不清晰,容易造成大量学生的观察困难,难以形成鲜明丰富的表像。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如磁感线、电场线、水波的干涉和衍射等演示实验,教师在平台上做,学生在下面是无法观察到的,我们可以通过展台放大到屏幕上让学生观察。
(2)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验数据
物理实验中容易忽视的一环是实验数据的处理,只有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从中得出实验结论。利用Excel工作表,只要输入数据、插入图表、按电脑的提示完成描点,再选择趋势线。即可得出其关系图线,从图线中学生就可轻易地得出实验结论,如“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等。
(3)利用信息技术模拟难做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要特别重视物理实验,凡大纲要求做的实验都要做,不能做的实验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也要做。即使如此许多实验有的看不清,有的过于复杂,有的呈现的时间过短,有的无法长期提供器材让学生动手,有的根本无法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补充,进行模拟,就非常必要。如“a粒子散射实验”、“原子能级的跃迁“、“链式反应”等。
三、“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整合”要注意实用性,是否运用信息技术应完全取决于教学的需求,应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为宗旨。应避免片面追求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而忽视师生互动作用的倾向,多媒体或网络物理课件的画面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对学生的感官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重用信息技术手段,而忽视了自己还有粉笔和一张嘴,同时也忽视教师自身拥有的资源。直观的刺激变多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少了,大量使用多媒体或网络课件,对学生来讲是大量的重复感受,原本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过多使用而逐渐丧失,学习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的引领仍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是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它的存在是为了增强老师的作用,加强师生互动,而不是要削弱或代替教师的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应避免使用信息技术存在单纯追求形象直观、动感和色彩而忽视学科内容特点的倾向。物理课件和网络化教学的直观、生动是其优点,但很多教师在制作物理课件和建设物理网站的过程中,片面追求课件的形象性、生动性,而很少思考这个形象性、生动性会对物理课堂教学起什么样的作用。实际上片面追求形象性、生动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课堂中心转移到画面的生动形象、教学中,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色彩艳丽,动感十足,确实能够吸引学生,但易喧宾夺主,物理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知识体系和规律得不到充分体现,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也没有体现出来,学生从中不能体会物理思维的乐趣和感受物理情感的熏陶。所以,任何脱离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的生动性、形象性的做法都必须纠正。
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能鞭策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论文作者:高双虎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物理论文; 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教师论文; 课件论文; 生动论文; 《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