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峡大学仁和医院产科 湖北 宜昌 443000)(2三峡大学仁和医院妇科 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探讨产褥期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接诊的104例产褥期抑郁症病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52例。甲组予以中医综合治疗,乙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乙组为30.77%。甲组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疗效总有效率、产后72h泌乳情况均明显优于乙组,P<0.05。结论:将中医综合疗法积极用于产褥期抑郁症中,可减少药物副作用,增强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医综合治疗;产褥期抑郁症;副作用;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146-02
临床上,产褥期抑郁症乃一种情绪障碍类疾病,有报道称,该病的筛查率高达17.56%,而国外报道则称该病的发病率约为30%[1]。因产褥期抑郁症可严重影响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严重时亦可使产妇出现自杀行为。所以,我们需及早发现并治疗产褥期抑郁症,确保产妇和新生儿身心健康。本研究,笔者着重剖析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及临床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一定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产褥期抑郁症病例104例,入组时间:2010年1月-2016年9月。所有病例EPDS评分均高于13分,并获得家属知情同意。利用电脑随机盲法,将104例病例分成甲、乙两组(n=52)。甲组平均年龄(28.3±4.1)岁,EPDS评分(16.25±2.31)分;有抑郁家族史者,2例。乙组平均年龄(27.9±3.8)岁;EPDS评分(16.37±2.41)分;有抑郁家族史者,1例。两组EPDS评分、抑郁家族史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可比。
1.2 方法
甲组予以中医综合治疗,具体为:指导患者服用中药柴胡疏肝汤颗粒剂,1剂/d。根据现阶段流行的音乐治疗抑郁症曲目,为患者选择最适宜的曲目,每日听3次。于病房亦或者是门诊对患者实施解释性心理疏导,1~2次/w。乙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帕罗西汀,每日服用20mg,维持治疗4w,本药品产自“葛兰素史克投资有限公司”。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有无恶心不适、头晕等不良反应出现,并观察其产后72h的泌乳情况,评价标准为:(1)乳量多,满足新生儿需要且有乳汁剩余。(2)乳量中,能满足新生儿的需要。(3)乳量少,无法满足新生儿的需要。
1.4 疗效判定标准[2]
利用HAMD量表,并于治疗第1、2、4以及8w评价两组的抑郁程度,同时以其减分率作为患者疗效的判定标准,即:(1)痊愈,HAMD减分率≥75%。(2)显著进步,HAMD减分率≥50%。(3)进步,HAMD减分率≥25%。(4)无效,HAMD减分率不足25%。疗效总有效率:1-无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用SPSS20.0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良反应分析
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乙组为30.77%。甲组明显低于乙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综上所述,产褥期抑郁症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但有资料显示和心理、妊娠、激素水平变化、社会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3],既可损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同时又能影响新生儿的正常发育。此外,对于有抑郁史者的病患来说,其产后发生抑郁症的概率为25%,而对于有产后抑郁史的病患来说,其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则高达50%[4]。因产褥期抑郁症可危及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产褥期抑郁症者进行对症治疗。现阶段,常规西医治疗产褥期抑郁症效果一般,药物副作用高,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祖国医学中,产褥期抑郁症被划分在“郁证”的范畴中,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5],故治疗应从疏肝解郁这一方面入手。柴胡疏肝散所含成分主要有:茯苓;甘松;醋柴胡;郁金;远志;天竺黄;石菖蒲;制香附;土鳖虫;厚朴花;地龙;法半夏;苏梗。其中,厚朴花具备理气之功效,郁金具备醒神通窍之功效,天竺黄具备清热化痰之功效,甘松具备行气、醒脾之功效,茯苓具备渗湿化痰之功效。诸药合用,可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而音乐疗法的使用,则能达到改善患者情绪的目的。另外,也有研究发现,产妇产后排乳主要受神经垂体缩宫素的调控,但对于此激素来说,除了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产妇心理与精神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能通过兴奋(抑制)大脑皮层的方式,来达到刺激(抑制)缩宫素与催乳素释放的目的。可见,产妇的心理状态可对其产后乳汁的产生与排出起到直接性的作用。对此,为能确保产妇产后的哺乳效果,我们需加强对产褥期抑郁症者进行临床诊治的力度。本研究,甲组治疗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以及产后泌乳情况均明显优于乙组,P<0.05。可见,中医综合疗法在产褥期抑郁症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且其也更有利于产妇产后哺乳,提高主观幸福感,促进家庭和谐。
【参考文献】
[1]李欢,钟思敏,陈玉燕等.治疗性沟通对改善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107-109.
[2]王素芳.产褥期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及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7):117.
[3]董德英.产褥期抑郁症诊断及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0,8(9):46-47.
[4]杨桂玲,段文艳,王嵩川等.安思定脑部治疗仪联合心理干预治疗产褥期抑郁症的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2):5401-5402.
[5]韩长月.益气养血方预防产褥期抑郁症10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4):90-91.
论文作者:邓金芳1,胡娟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产褥期论文; 抑郁症论文; 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疗效论文; 新生儿论文; 甲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