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自动化策略论文_李庚,沟华英

解析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自动化策略论文_李庚,沟华英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渭南供电分公司 陕西渭南 714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成为电力行业中的重要部分。其中,继电保护一直是相关技术人员和电力公司非常重视并投入大力研究的重点内容。而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的自动化实现也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而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对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自动化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在继电保护自动化实现中存在的障碍,并探讨其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策略

近年来,我国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电力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升,电力系统的建设得到大力发展。但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中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中应用技术得到提升,其中继电保护的自动化实现成为重要的一部分,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是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要注意其实现中存在的障碍,要科学认识自动化的实现,确保策略的科学性。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其自动化概述

电力系统是一个整体的、技术性高的系统,需要使用专门的装置对其进行保护。而继电保护在逐步实现智能化的过程中,对电力系统进行保护。当电力系统中出现故障或运行不稳定的问题时,保护装置就需要采取跳闸等措施来进行保护,防止电力系统进一步损坏下去,保证了电力质量。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主要发挥两方面的保护作用,第一,当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要及时做出反应,将发生故障的设备或者零部件进行切除,使其与整个电力系统分析,避免其影响到其它正常部分,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后果;第二,在电力系统发生电力故障的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发出警告信息,工作人员则可以及时对问题进行解决。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就要经过申请后暂停系统运行,对其进行全面检修,保证电力系统能够顺利运行,实现高质量的电力产品输送。

2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分析

在电力系统发展和技术改进的背景下,继电保护技术得到发展,并在科技创新中不断改进。最初的继电保护装置是熔断器模型,在经过电磁装置保护装置、晶体管保护装置、集成电器保护装置之后,进入计算机技术保护阶段,而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功能,使得继电保护得到进一步创新,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但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由于过于庞大,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因此电力系统的运行压力较大,难以在扩容工作中保证持续性和连贯性。而继电保护中传统的熔断技术等已经无法满足其使用需求,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多元化发展需要对继电保护策略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评定标准

要实现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自动化,就要明确对自动化的要求和评定标准,作为实现其自动化策略的重要参考依据,其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要保证继电保护设备的灵敏度,高灵敏度使其及时发现电力系统故障的重要前提,才能进一步使故障问题得到快速解决,使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减少对电力系统和用户用电的不良影响。同时,高灵敏度可以保证在发生故障或是运行不稳定的情况下,继电保护设备能够及时做出有效反应来尽量减少不利影响;第二,继电保护设备的稳定性,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继电保护设备要保证其稳定性,不会对电力系统运行造成干扰。但在电力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如果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稳定性较差,就可能在电力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发出警报,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第三,继电保护设备要具备快速性,就是指在故障状态下能够快速、及时做出反应,切断故障线路,降低故障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第四,设备要具备选择性,就是指在故障时,继电保护设备并不是要切断所有的线路,而是能够通过自动化测定断开故障的线路,使正常线路能够继续运行,电力系统工作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自动化策略

我国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自动化是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历史的,在上世纪的60年代,我国对继电保护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70年代已经出现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继电保护技术,而在90年代则进入微机保护时代,也就是自动化时代。新阶段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自动化策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4.1使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化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其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在继电保护自动化视线中使用计算机技术,是其实现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条件。首先,要对实现继电保护的软件和硬件技术和设备进行充分了解,保证在电力系统中能够全面实现继电保护的功能,奠定良好的继电保护自动化基础;其次,要精准掌握关于电力系统运行的信息,包括运行故障参数、计算机处理能力和电力系统安全数据保护等,使计算机录入的继电保护自动化数据更加准确。

4.2建立和完善继电保护网络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建立并完善继电保护网络模式,是实现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自动化的有效策略,加强了信息的高效流通,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建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淘汰落后的设备,积极采用新装置进行继电保护,保障继电保护自动化实现的质量;第二,建立继电保护网络化管理制度,能够更好地保证网络化模式的运行效率,使继电保护系统与网络结合为有机整体;第三,要重视继电保护网络维护,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记录好运行熟路,便于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信息支持。

4.3实现测量、保护、控制和数据信息的一体化

实现电力系统各种运行信息和各个装置的统一,是更好地实现继电保护自动化的重要前提,可以使其功能多样化。因此要借助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收录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相关信息,包括测量到的保护参数、控制参数等,并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后,判断是否故障,结合其收录的信息分析其中存在的故障,更大地发挥网络化模式的作用。同时,将收集到的自身运行的信息反馈到计算机和网络化模式平台,促进测量、保护、控制和数据信息一体化的实现。

4.4建设客户机的自动化

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自动化技术中,通常会将客户机安装在变电站之中,保证其从多方面进行功能性运转。而客户机会根据管理、保护录波器接口以及故障有关信息,进行前期的信息采集和分析,并将所得结果进行上报,对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科学报告。客户机则需要进一步监控和管理电力系统主变电站的接口,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实时监测,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工作懈怠而忽略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此外,可以使用客户机将电力系统的异常情况输入到计算机终端,提高了传输效率,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有效和安全,使得继电保护自动化水平得以提高。

除此之外,继电保护的技术性很强,在其发生故障的时候需要使用快速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比如某一线路的开关处于分闸状态,但其控制回路的指示绿灯不亮,或者出现开关拒合的情况。此时,可以使用电位变位法,对二次回路各节点的直流电压和电位变化进行监视,从而确定故障所在。

结束语:

电力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随着电力应用越来越广泛,只有加强对继电保护的研究,实现其良好的自动化,才能更好地解决电力系统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电力系统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翔,殷旭升,张皓.解析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自动化策略[J].中国设备工程,2018,(5):225-227.

[2]庞守艳.解析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自动化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1):388.

论文作者:李庚,沟华英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  ;  ;  ;  ;  ;  ;  ;  

解析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自动化策略论文_李庚,沟华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