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体性论文,与人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机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个人、企业和社会多种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之间彼此依存,相互联系,有时又不尽完全一致。这就需要社会从总体上加以调节,使之形成和谐有序的有机整体。只有这样,市场经济才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

一、经济体制与人的主体性的关系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每一种经济体制都是一种特定的资源配置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资源配置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计划配置方式,一种是市场配置方式。这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运行方式不同,但这两种方式都力图解决好经济体制与人的主体性的关系,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由于两种体制的侧重点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后果。计划经济是通过政府指令的方式,注重宏观平衡和社会整体利益,忽视微观效率和个体利益。尤其是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中,虽然也讲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但在事实上却是片面强调整体而忽略了个体,企业也只是一个光有外壳没有实质的利益主体。就计划体制而言,无所不包的指令性计划要求计划的执行者被动地接受,不能有任何选择;就管理体制而言,下级特别是企业,只能是上级主管部门的附属物,利润全部上交,人、财、物全靠调拨,企业特别是个人没有丝毫的经营管理权;就劳动制度而言,就业由国家统包,一次分配定终身,个人无任何择业与流动的自由;就工资制度而言,工资级别由国家统一规定,个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传统的计划经济抹杀利益主体个体性的结果,导致了整个运行机制的梗阻,社会经济活动没有生机和活力。在这样的体制下,企业和劳动者的主体性功能很难得以发挥。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主要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和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搞好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主要结构的平衡,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法制环境,从而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同时又以某些方式直接介入市场活动。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必须使国有财产有人负责,使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企业在国家指导下,根据市场上的供求状况、价格高低,生产出适销对路、价廉物美的产品,并获得最大盈利。企业既是市场上商品和劳务的提供者又是购买者和消费者。居民一方面提供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另一方面又是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与最终消费者。学校、医院等非盈利性机构既向社会提供服务,又是商品、劳务的购买者和消费者。这些市场主体中最重要的是企业。

市场经济按其本性是众多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自主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形式。而一切市场主体,他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自主性和相互间的平等关系都是以他们独立地拥有某种经济资源并彼此承认对方的这种所有权为前提的。没有这一条件,就不会有市场主体。因此,市场经济要求各利益主体的独立性、平等性和竞争性。而市场经济体制本身为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独立自主、自行决策、平等参与和公平竞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独立性、平等性和竞争性,又为这种体制注入了活力。因为各利益主体在自己利益的驱动和竞争的压力下,必然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从而推动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

在社会经济的运行中,主体是只有一个(国家)还是千千万万个(企业和个人),其经济实践后果是决然不同的。在前一种状态下,国家扮演着包揽一切的角色,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要由国家来确定,企业和个人处于依附和依赖的地位。因此驱动整个经济运行的动力主要来自经济以外的行政命令和思想动员以及道德说服。这种外在动力虽然也能产生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被忽视,这种动力也就失去了内在的物质基础,因而效果则难以持久,更无法把千千万万主体的潜力发挥出来。在后一种状态下,社会经济的驱动力就是无数企业和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不可遏止的冲动。始终存在着的市场竞争的压力又使这种追求和努力成为持久不息的动因。

市场经济唤醒了人们的主体意识,调动了千千万万个主体开拓、竞争、进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个人成才、发家致富的价值取向明显了,人的个体价值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个人具有充分的经济选择权利的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决策的收益、风险、责任,最终都要落到个人身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事业的辉煌和惨淡的命运,都握在自己手中。激烈的竞争激起了每个参与者强烈的生存发展意识,必须面向社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开拓精神以争得自己在市场上的一席之地。因此,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了人作为主体的权利。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集体和个人共同努力、协调一致,才能顺利进行。在这个系统中,千千万万个经济主体追求各自利益的活动,并不是毫不相干、各自为阵的,而是有着必然的、有机的联系。从总体而言,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各经济主体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因为整个社会各主体之间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其中有无数个体主体、也有企业或集团主体,最后形成了社会整体。各主体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个体主体,决定着社会系统充满活力与生机,使社会丰富多彩、活泼多姿,是社会系统的基础和起点。企业和集团主体,平等地参与社会的经济活动,又集合着无数个体主体,在实现自身的利益中,调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使社会和谐有序。社会主体是社会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从总体上维护各行为主体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有效运转,从而以整体经济利益约束有害于市场经济的不正当行为。这种以个体利益为基础、以集团主体为内容、以宏观调控为约束的机制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转的重要保证。

个体主体是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的“细胞”和基本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重视和发挥个体主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般说来,人类的总体认识总是通过个体来实现的,社会系统总是由一系列个体所建构并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一个社会作为一个发展的系统,不可能仅仅通过总体的、超个体的、群体的东西存在……既定观念的动摇,新思想的形成,各种发现、标新立异的思想、观念和行动的方式,都必然是与人的个体性相联系的。”(科恩著《自我论》第226页)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调整人与人的关系,唤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热情和积极参与,使个人的积极性释放出来。每个个体在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他是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体现自己的功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与人的交往,开辟了个人发挥其才能的广阔前景。每个个体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发展作出各自的努力,而每个人追求的方向又不尽一致,于是就构成了色彩斑澜、绚丽多姿的恢宏广阔的世界,这正是世界充满生命活力、不断前进的根本所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动力基础。

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各个个体在不同的方向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在总体目标上的一致,需要个体与集体,与社会协同。不能因为个体的需要和发展而否定集体、否定社会,因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它一切人的发展。”(《马恩全集》第三卷第515页)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构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在利益或情感、信仰等较为一致的关系中又必然结成一定的集团或集体,这种集体之所以有优于一般个体的功能,就在于他集合了部分之和。社会由无数的个体组成,而联系个体与社会的正是无数的集团或集体。社会必须形成其组织的系统结构,并化为若干层次。社会正是依靠各基本层次之间通过协调统一的机制,发挥其作用和功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就在于社会的各个群体共同努力,协同作战。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和发展,社会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综合性的特征会越来越强,个体、集体、社会间的联系也会越来越紧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有序的系统。社会主体凭借其整体的优势从宏观上组织和协调,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集体主体作为联系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的中介,其自身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也会随着社会整体的发展而发展;个体主体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只有千千万万个个体活跃起来,才能使整个社会活跃起来,从而使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充满生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保证和满足每个劳动者的利益。但每个主体都有着自身的特殊的利益,其满足方式也不尽一致,因此,各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冲突和矛盾。国家主要追求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追求的是局部利益;个人追求的是自身利益。利益是各个主体追求的目标,是各主体活动的内在动力。在市场竞争中,各利益主体更多地关心的是自身的利益,有时难以保证与其它主体间的协调。虽然我们的目标是共同富裕,但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一定的个体与群体而言,市场竞争的分化效应也会造成收益分配和生活程度上的较大差距,也会经常出现一些企业破产,劳动者失业的现象,从而显示出竞争的分化效应与共同富裕的矛盾。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为基础的,但企业之间必然存在着争取生存与发展条件的矛盾(包括争原料、市场、资金、外汇等方面的矛盾)。正当的竞争有利于推动社会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会在经营机制改革上相互借鉴,有利于整个企业体制的完善。但是,这种争原料、资金与市场的矛盾,多数是由于各类企业的产业层次及产品结构趋同造成的,这样会造成社会生产能力的大量闲置、浪费。另外,按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投入生产的资本必须增值,也就是按资分配;而按社会主义原则,要求按劳分配,这样资本收入与劳动报酬就会有矛盾,这种矛盾不加以解决,也会影响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还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利益追求也不是完全协调的。其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比如,市场经济带来了主体意识的增强,以个体而论,主体意识有两面性,追求个人利益,促使个人奋斗进取,积极向上,这对发展市场经济是有利的,同时,注重个人利益,捍卫个人利益,也标志着主体意识的觉醒从而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但是,太计较个人利益,容易滑向以个人为中心,甚至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就会变成利己主义者,就对发展市场经济不利了。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须找到既能抑制消极因素,又不会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使二者之间协调起来。

总之,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利益主体之间既相一致,又相矛盾,既相协调,又相冲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这就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和完善,从总体上明确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三、正确处理各主体之间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必须建立和完善各利益主体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以及道德与价值观念体系,调节各利益主体的行为。

市场经济规范的核心就是保证每个经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保持平衡。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经济活动中相互承认,并尊重对方独立的决策权利;另一方面各主体必须对自己决策所产生的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若某一主体享有过多的权利而不承担足够的责任,就会出现主体地位的倾斜,造成利益的冲突和经济运行的无序;相反,若某一主体只有责任而无权利,也没有积极性。因为它既没有尽到责任的动力又没有尽到责任的条件和手段。所以,权利和义务必须对称。

首先,规范国家和企业以及企业和职工的关系。两权分离,政企职责分开,使企业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分配关系。国家作为管理者,按照税种和税率抽税,作为所有者按规定得利,剩下的就归企业,这样打破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弊病。企业预算约束硬化,一定要做到以收抵支,自负盈亏。企业对职工一定要实行严格的经济责任制,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就不得食。这就必然使企业和职工有强大的内在的物质动力。

其次,提高劳动者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每一个体都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应当看到,市场经济肯定了商品生产者的主体地位和经济利益,虽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但也容易诱发以自身利益为宗旨、一味追求自身利益而无视他人、社会的利益,甚至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应继续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导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说的集体主义与计划经济条件下那种高度集权的整体性、指令性的集体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着质的区别。它是以社会集体为价值目标,以个性的解放和发展为前提,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一致,是一种具有个性化的主体通过对自身利益的关心而联结的集体。它要求人们不仅为个人利益和自己所从属的小集体利益而奋斗,还要为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利益而奋斗。因此,社会主义提倡的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体现。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这绝不是提倡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要是那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还有什么区别?”(《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97页)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因此必然要求在满足个体利益的同时必须维护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不得以损害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为前提。

第三,加强国家宏观间接调控。主要以国家的指导性计划、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对各利益主体进行调节,其核心就是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主要结构平衡以及经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为企业和劳动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同时,建立和健全立法,并坚持执法。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是很大的。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分配的不公正性等缺陷。因此必须用强制的法律手段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确保经济主体地位的独立、平等和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效率原则,使人们的经济行为合理化、高效化,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和协调地发展。

最后,尽快建立一个健全的、统一的、开放的、竞争的市场体系、利用市场的资源、供求、竞争、价格等来约束各利益主体,使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相适应的结构完备、功能健全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由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金融市场、产权市场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发达的市场体系能为企业活力的发挥提供广阔的天地,企业有了问题才能“不找市长找市场”。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生产经营要素的获得,产品价值的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和劳动者利益的满足和主体地位的展示,都需要有健全的市场体系。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理顺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的分配关系,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顺利前进、健康发展。

标签:;  ;  ;  ;  ;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