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物流银行”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论文,我国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经济发达国家,物流业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和经济动脉,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巨大作用,而运用金融工具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将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发重要。但是在我国目前,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完善,运用于这方面的金融工具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都比较欠缺,而在此时,通过发展“物流银行”业务,加强金融对物流业的支持力度,必会对物流业乃至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发展“物流银行”业务是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有力手段
物流银行业务是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物流产品质押为授信条件,运用较强实力的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公司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银行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该业务使厂家、经销商、下游用户和银行之间的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在封闭流程中运作,迅速提高销售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
据商务部资料显示,1991年至200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从3万亿元人民币上升为23.3亿元人民币,增长6.7倍,年均递增20.4%,大大高于同期经济增长15.5%的年均增速,而2003年物流总额达29.6万亿人民币,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4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但是,尽管近年来中国物流业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融资难、资金紧张仍是近年来困扰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发展“物流银行”业务意义深远。
首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由于我国物流业刚刚起步不久,虽生机勃勃,但各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在银行里的信用考核指数较低的情况。而传统的企业融资方式都是以固定资产等不动产抵押贷款融资居多,这正是中小企业物流银行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企业可以利用物流银行业务,通过仓单质押融资,把货物存储在物流公司仓库中,然后凭物流公司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的价格向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同时由物流公司代理监管货物。仓单质押是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延伸业务,适合我国目前许多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贷款难的市场现状,能够很好地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的经济矛盾。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担保人,将银行与企业之间有机结合,既解决了大多数中小企业因缺少固定资金而出现的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又保证了银行资金的安全性,有效地避免了金融风险。
其次,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加速经济流转速度。有了“物流银行”,不仅仅不动产可以抵押贷款,而且动产也可以质押贷款,除此之外,运输过程也可被质押。跟以前相比,“动产”的运用价值在量和质上面都有了一个提升。可以想象,只要符合质押品标准的原材料或者产成品等都可作质押。因此,不仅企业通过物流银行有效地解决了资金问题,销售商有效降低资金回笼风险,而且银行也可通过物流公司的信息平台把资金流、信息流和货物流统一利用起来,进而形成一个银行、生产方、经销商、物流监管方四方共赢的理想状态。这样,企业能够把动产都有效盘活出来,缩短产成品变现周期;而且,原材料买回来后通过融资在仓库内就能立刻变成现金。充裕的流动资金将会促使企业增加投资支出,从而增加资金的流转率。尤其是对竞争力强、产品比较畅销、价格比较稳定的生产企业,“物流银行”对企业生产将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产品从原材料准备、产成品入库、销售途中都可实现较强的流动性,同时,物流监控可以减少流动风险,依托银行信用风险控制机制,减少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中的信息不对称、信用缺失等阻碍因素,从而优化和加速经济流转速度。
再者,创造银企合作的新境界。我国的大型物流企业很早就开始关注企业如何向金融服务开拓延伸这个问题。从1992开始,中国诚通集团下属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就开始了对物流银行业务的尝试。1999年,中储正式开始仓单质押业务,通过6年实践,业务量逐年增加,并与中信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深发展等数十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迄今为止,仅与中信、华夏两家银行就达成20亿元的授信额度。随着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国内物流企业纷纷更深层次的探究着银企合作的新模式。
二、扩展“物流银行”业务的基础性因素
(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为“物流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物流现代化会极大的刺激该国经济,而一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会极大的促进该国的物流的现代化。如果金融业的支持严重滞后于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物流融资增长速度的滞后将是导致物流效率相对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一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该国金融业与物流产业的结合水平的提升。2004年我国GDP总量与物流总额之比的物流需求系数达到2.8,表明目前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2.8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已明显高于“八五”时期平均1.6、“九五”时期平均1.7的水平。全国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物流企业已达73万多家,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更为迅速,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空间极大。2004年,国内的经济增长率为9.5%,2005年仍将会达到8.5%。长远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将会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平,加之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是一种资源依赖型的增长,决定了物流银行业务有着广阔的天地。
(二)社会信用体制的不完善为“物流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环境
我国信用体制的不完善,每年都导致大量的经济损失,也严重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在信用缺失的现状下,“物流银行”业务以其鲜明的特点,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物流企业方面看。由于物流企业希望实时监控商品流动的情况,因为在库存商品的动态变化中,安全库存水平也就是可以融资的底线,如果物流企业掌握商品分销环节,就可以大大提高这一限额。而在信用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商品销售的网点分布、单点销量、平均进货周期、结款信誉度等等资料的取得依赖于第一线物流企业的资料,如果物流企业有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就可以使整个资金周转过程透明化,使银行、生产商随时掌握商品的现状,更好的把握风险。因此,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不仅可以减少客户交易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从银行方面看。开展物流银行业务,与专业物流企业合作,有效提高了规避风险的优势:一是有效规避客户资信的风险。因为物流企业拥有大量工商企业客户,长期合作使得其对客户的资信和产品销路十分了解,从而能更好的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信用风险。二是有效规避质押物选择的风险。并非所有商品都适合质押贷款,物流企业可以协助银行选择优质、畅销、价格稳定的商品用于质押,甚至部分物流企业拥有较强的产品分销能力,能在市场发生价格波动时,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使产品尽快变现,有效降低价格风险。三是有效规避质押物监管的风险。开展仓单质押融资监管的物流企业必须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的内部防范措施和与银行良好的沟通机制。四是有效规避质押物损失的风险。银行与物流企业合作的条件是,若由于仓储公司工作失职,导致银行抵押物落空,则仓储公司需向仓单持有人即银行承担赔偿责任。五是有效规避担保资产的变现风险。全国性的有良好资质的仓储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信息优势及对市场的敏感,迅速使质押资产变现。
(三)银行及企业自身的需求为“物流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
从一般企业角度看,物流银行业务给一般企业带来新的资金来源。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流动资金不足,存货占用的大量资金使得企业可能处于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这种资金不足的风险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更加明显,往往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在解决企业大量资金沉淀的问题上,利用金融业务的创新,应当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企业现有的资源“仓单、存货”等完全可以使之盘活,变成新鲜血液。
从物流企业角度看,“物流银行”业务使物流企业得以控制全程供应链,保证特殊产品的运输质量并稳住长期客户。在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下,企业逐渐转向强调跨企业界限的整合,使得顾客关系的维护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物流管理已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附加值方案管理,可以为客户提供金融融资的物流供应商在客户心中的地位会大幅度提高,“物流银行”将有助于形成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
从银行角度看,给银行带来新的业务和利润空间。当前银行的贷款资产质量不高、呆坏账比例居高不下,如何提高贷款质量、控制贷款风险,发展新的业务成为银行关注的首要问题。中小企业虽然有大的融资市场,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银行不可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物流企业的仓单抵押、信用担保就成为银行新的利润源泉。
三、阻碍“物流银行”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问题一:提高银行授信效率亟须解决的问题。在银行方面,中小民营企业的审贷相当严格,一般只有是素质比较优良的企业才能通过。在物流银行这一业务中,风险控制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其中对中小企业融资对象的严格审查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与其他信贷业务相比,物流银行业务的信贷审查更为严格。因此其审核手续比较复杂、而所需时间也较长,这无疑降低了资金流的周转速度,并且增加了仓单质押的风险,因此提高审核效率,加快资源流动速度,是未来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此外,物流企业虽与许多客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起了自己的企业信用制度,甚至给予一些客户一定额度内的授信行为,但该信用制度对于银行而言认可程度有多高?另外,在物流企业金融服务过程中,会通过对客户的资料收集制度、客户资信档案管理制度、客户资信调查管理制度、客户信用分级制度、合同与结算过程中的信用风险防范制度、信用额度稽核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等,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进而在审核时能及时提供第一手资料。但物流行业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其在各地对应的物流节点规模难以掌握,这些外地的物流节点如何才能科学的纳入银行的信用考核体系中?为此,要有效地解决在金融服务中的效率问题,只有真正建立起银行科学的授信制度。
问题二:专业化协调能力差也是困扰“物流银行”发展的问题。物流银行业务其实是一种十分专业的业务。专业物流金融公司面向物流业运营的全过程,熟悉物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开发并应用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资金在物流领域的运用。资金的来源可以涉及物流产业链运作各个环节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等。专业物流金融公司就是对以上资金及资金的运作流程(含中间业务)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因此,专业物流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信贷业务:结算及中间业务:资金管理业务:金融保险业务等。而从目前国内的现状来看,银行内的部门或机构设置还不能与所要求专业化水平相匹配;其次,复合型专业化人才的缺乏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如何与其他诸如资产评估、法律、保险等服务机构更好的结合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问题三:诸多新风险因素加大了“物流银行”发展的难度。风险总是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产品。而物流银行业务的开展必会导致诸多新的风险,主要有: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风险,由于物流企业在整个业务中的核心位置,必将使这一因素成为风险的主要来源;技术风险,金融物流提供商品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而引起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针对库存质物的保值能力;安全风险,质物在库期间金融物流提供商必须对其发生的各种损失负责,因此仓库的安全,员工的诚信,以及仓单的可信度都要加以考虑;环境风险,指政策制度和经济环境的改变;法律风险,主要是合同的条款规定和对质物的所有权问题;信用风险,包括货物的合法性,客户的诚信度等,同时信用风险还与上述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安全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联系密切。如此诸多的风险,监管部门如何进行有效监控,这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四、为促进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上面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应采取有效地措施来解决问题,以此促进物流银行的业务发展,使之真正成为银行的利润增长点,具体而言,应包括:
要有效地解决授信效率问题,就必须对授信对象的信用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因此,首先尽快建立大宗贸易产品市场行情动态监测和分析机制,毕竟商品流动的情况在天天变化,同时做好物流企业的资信调查情况,毕竟企业存在着分立、合并、兼并、重组、托管、联营等方式进行产权、经营权的交易,商业银行要回避因动产瑕疵导致担保落空的风险,也可以避免出质人在合法占有(如租赁)情形下出质导致货物被采取司法保全措施等风险,相关资料的保管也将对可能发生的银行处置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应与物流行业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交流系统,根据物流行业的授信特点“额度一定但流转次数频繁”,强化各环节的授信协调工作,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控系统;同时加大员工教育投入,提高员工对贸易产品的市场行情监测技术,避免道德风险和虚假贸易风险,杜绝客户利用商业银行经办人员对市场行情的不了解,通过虚报商品价格以获得贷款,将商品价格波动风险转嫁给银行;杜绝商业银行营销人员为业绩考核的需要,夸大客户贸易量并滚动扩大融资业务量,及早发现产品价格虚高和贸易量虚增的情况。
再者,考虑地域性差别及防范经办人员道德风险,建立行之有效的商品认证制度,根据货物或产品保质期、质量等级、用途等品质属性对其流通、转让存在的相关政策限制和潜在影响,对可开展物流银行业务的商品品种进行认证,有针对性的根据将行业或产品区别,提供便捷的贷款发放程序,有效降低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环境风险、法律风险、运营风险、信用风险。时机成熟,进一步建立企业的认证制度,使企业的资产真正实现流动。
标签:银行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企业信用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银行信用论文; 质押合同论文; 金融论文; 信用政策论文; 质押担保论文; 资金业务论文; 银行业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