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昏迷的中医康复治疗论文_万雪荣,夏明

脑卒中昏迷的中医康复治疗论文_万雪荣,夏明

万雪荣 夏明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 四川内江 641003)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昏迷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脱水、降低颅内压、防止感染等对症治疗,盐酸纳洛酮3.0 mg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每次20ml静滴,一日三次。结果:治疗90d后对照组意识恢复9例,显效11例,好转14例,无效13例;观察组意识恢复18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9例。结论:中医康复治疗能更好地促使脑卒中昏迷患者苏醒,加快身体康复。

【关键词】脑卒中;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148-02

在亚太地区的国家中,中国的脑卒中发病率高居榜首,且每年以7%的速度递增。脑卒中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超过7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症状,脑卒中昏迷更是值得临床医生和患者家属注意的严重问题[1]。我科2016年6月—2017年5月采用中医康复方法治疗94例脑卒中患者昏迷,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收治疗的脑卒中昏迷患者94例以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51~85(67.34±6.45)岁,病程(1.40±0.31)月,其中Glasgow评分7~8分者22例,5~6分者6例、3~4分者19例;昏迷持续时间为18~54d;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出血22例,脑梗死和脑血栓23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50~82(65.87±5.93)岁,病程(1.37±0.29)月,其中Glasgow评分7~8分者10例,5~6分者22例、3~4分者18例;昏迷持续时间为18~54d;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出血24例,脑梗死和脑血栓22例。二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发病12h内入院者;Glasgow评分3~8分;生命体征波动不大,相对平稳;生存期超过3天;脑卒中后昏迷时间超过12h;未伴有其它严重疾病。

1.3 治疗方法

二组均采用脱水、降低颅内压、防止感染、抗血小板凝集、改善血管循环的药物等对症治疗,盐酸纳洛酮3.0mg静滴,观察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每次20ml静滴,一日三次;加用丹参、血栓通、脉络宁。每天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医护人员使患者上肢被动运动,按摩并挤压肩关节,使患者肩臂做外展、内旋、伸曲等运动,伸曲肘关节及腕关节,使腕背屈伸三十至四十五度角。使患者手指做合并、分开、伸曲运动。使患者下肢做被动运动,帮助患者穿上弹力袜,髋关节外旋内旋与躯干成九十度角的屈伸运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自上而下地推拿按摩腿部肌肉,屈患肢,使足部支住,使患者一只手做摇橹运动,以防骨盆回缩,关节僵硬。使患者脚趾关节做合并、分开、伸曲运动,踝关节做外旋、内旋及屈伸运动,膝关节做屈伸运动。每次以上各关节运动30次左右,每日三次,每次20min。定期播放音乐、亲属录音,用连续变化的五彩灯不断照射刺激患者的视网膜、大脑皮层。对患者冰刺激、吞咽功能训练,每次刺激、训练15遍,每日2次。以湿纱布裹住患者的舌头,引导患者做卷舌、舌抵上下牙齿、舌抵上下颚,每次10min,每天2次。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可评估病人神经功能,主要是语言、睁眼、运动反应三个指标,这三个指标相加可显示意识障碍严重程度,最高为15分,代表意识清醒,8分以下为昏迷状态,最低是3分。患者的意识障碍严重程度和该评分分数成反相关,即病情越重,评分越低。分数越高表明意识障碍越轻微,反之则较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rve functional insufficent,NFI)。意识恢复:Glasgow评分大于12分;显效:Glasgow评分提高6~11分;好转:Glasgow评分提高1~5;无效:患者死亡或病情恶化或Glasgow评分无变化。

1.5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同一受试对象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两组间单向有序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意识恢复9例,显效11例,好转14例,无效13例;观察组意识恢复18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9例。两组总临床疗效的比较是有序分类变量等级资料的比较,宜选用秩和检验,得u=2.1024,P=0.0355<0.05,观察组的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FI评分及GCS评分比较

治疗90d后两组NFI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GCS评分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NF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

3.讨论

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的三高疾病,脑卒中昏迷更是值得临床医生和患者家属注意的严重问题。脑卒中患者昏迷时间越久,并发症越多越严重,最终危及生命[2]。二组均使用阿片类受体拮抗药盐酸纳洛酮拮抗呼吸抑制以促使脑卒中昏迷病人苏醒。脑卒中患者颅内压高、水肿、易感染细菌病毒,故均施于脱水、降低颅内压,防止感染、抗血小板凝集、改善血管循环的药物以对症治疗。

脑卒中患者昏迷无意识后,一般医务人员只关注他的表情而忽视他是独立个体,即使无意识,听力仍然存在,也有可能听到声音。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很大,受到损伤后可发生一系列的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状态。研究发现呼唤式治疗能提高昏迷患者脑电波的调幅、频率、振幅,减少慢波,可以整合神经元的兴奋性,对昏迷病人重复多次的呼唤,逐渐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转换为一种编码输入信息,逐步激活本体反射机制,在患者脑中留下记忆的痕迹。长期卧床的脑卒中昏迷患者因经常使用利尿脱水药物,血液逐渐浓缩变黏稠,这可能是导致深静脉血栓的重要诱因。有学者研究后认为给脑卒中昏迷患者穿上弹力袜,可一定程度上阻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展,减轻深静脉血栓带来的影响[2]。适度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及康复训练可预防关节强直、萎缩、畸形,可治疗与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减少肢体废用综合症的发生率。对脑卒中昏迷患者实施吞咽功能锻炼,可以尽快由口进流质饮食,降低病人出现误吸、胃食管反流的概率。用冰棉签、灯光及独特声音分别对患者的味觉、视觉及听觉进行反复的刺激。这些针对昏迷病人的反复的促醒治疗可刺激并促使大脑中未收到损伤的神经细胞功能重新组合,以形成新的功能通路来取代损伤的神经细胞的功能,进而使大脑神经细胞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使昏迷患者身体得到康复甚至逐渐苏醒,降低致死率和病残率[3]。

综上,中医康复治疗能更好地促使脑卒中昏迷患者苏醒,加快身体康复。

【参考文献】

[1]周述娴.昏迷患者的病因诊断[J].医疗装备,2016,29(12):151-152.

[2]刘启举,李雪梅.258例急诊内科昏迷病人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2):11-12.

[3] John RArmstrong,MD,FCCP,Benjamin D,et al.Aspiration Pneumonia After Stroke[J].Neurohospitalist,2011,1(2):85-93.

论文作者:万雪荣,夏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  ;  ;  ;  ;  ;  ;  ;  

脑卒中昏迷的中医康复治疗论文_万雪荣,夏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