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地建设的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以江苏省连云港市普南中学物理课程基地建设为例_物理论文

课程基地建设的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以江苏省连云港市普南中学物理课程基地建设为例_物理论文

课程基地建设的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以江苏省连云港市浦南中学物理课程基地建设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中论文,基地建设论文,连云港市论文,课程论文,江苏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程基地建设是建构校本课程的重要环节,抓住了课程基地,也就抓住了校本课程发展的关键。

      江苏省连云港市浦南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自2011年9月成功申报江苏省薄弱初中物理课程基地以来,通过对课程建设价值定位的思考与实践探索,把“以学生为本”作为建设的逻辑起点和最终落脚点,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构建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拓展了课程体系发展的视野,提供了一条助推学校发展、蕴涵活力的追寻途径。

      一、追求:建构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

      价值追求是课程建设的内核,决定着课程建设的方向与内容。

      课程建设的价值使命,是以课程实施方式的拓展落实素质教育,以课程全面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科专业规范学生学科素养,以直观教学深刻抽象思维,以实践体验读取学生最近发展区,以设施开放共享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智能,以结合生活的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幸福人生。

      1.服务于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机会

      课程基地建设的宗旨,是为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育的公平,从微观上讲,就是学习的机会公平,必须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机会。课程基地首先是应该为全体学生服务,提高全体学生的学科素养。例如,在物理课程建设中,浦南中学坚持开齐开好实验课,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市科技馆、新海电厂、太阳雨公司等实践基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每年一次的校园科技节活动,每学期至少一次的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

      其次,还需要为部分学生的选择性学习提供服务,这和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目前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既要打好学生的共同基础,又要解决好学生的差异问题,当然,并不是将学生的差异拉平,而是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绝活”,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我们应该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相关资源和符合他们个性发展的学习机会,对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提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所以,课程基地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某一学科的“课程超市”,既有国家课程也有校本课程,既有基础课程又有拓展课程,尽可能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例如,我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围绕生活与物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等主题,开发了4个校本课程,组建了航模、太阳能、教学具制作、电子制作等物理学科社团,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等活动。

      2.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成就感

      现在不少学生的生存状态是比较糟糕的,学习苦不堪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情感和兴趣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被迫记忆大量与他们生活和真实情感没有多大关系的东西,部分学生与学习处于一种对抗状态。所以,在课程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让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期待,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和课程的学习真正地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真正地内化为学生的远大志向。

      由于物理课程基地的建设,我校的物理课教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除复习考试外,全部在实验室上,教师讲得少,学生动得多。课程基地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许多知识都是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实验、师生共同探讨获得的,不仅学得实、记得牢,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时,物理课就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当堂展示自己设计、完成的实验,然后同学们进行热烈的讨论,这种氛围,是过去课堂很少见到的。

      3.建构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搭建的是一个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形成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在物理课程建设中,我校倡导“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行”的学习方式。学校通过在诸如实验室、探究室、物理馆等场所的学习、体验,更好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

      学校物理组完成核心教学内容的感知和验证平台的建设,建立起体验类、建构类、模拟类三类实验平台,通过直观体验式和动态生成式的模型建构,增强了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直观理解和对具体形象内容的抽象概括,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能。教师在教学中能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面对具体任务时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规律、选择方法,启发他们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4.丰富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初中教学绝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思维,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和品德,形成高尚的科学行为、品格,真正成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优秀人才。课程基地建设,最终呈现的评估标准,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科素养上。所以,通过课程基地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科素养。

      我校把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提高学科素养的重要抓手,鼓励学生自主地探索,得到多样化结论,既可以是统一认识,也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既可以是完整的结论,又可以留下“空白”,这为学生个性化的志向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空间,也为个性的张扬提供了舞台和机会,实现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综合,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不仅学科知识和技能得以掌握,学科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得到优化,而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提升,切实提高了一种综合性的物理素养。目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三分之一的课题是在物理课程基地完成的,有设想、有实验、有过程、有结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研究的乐趣。一些喜欢科学、爱好探究的学生更是有了用武之地。

      二、实践:在学生的需求下调整

      了解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需求,这是课程基地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基地运行的根本依据。去年初,我校曾对八年级的学生物理研究性学习实际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75%的学生都喜欢实验,他们不但喜欢看实验,也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调查结果还可看出学生虽有做试验的热情,但缺乏做实验的条件,学生的实验水平、实验能力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所以,我校开设了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程,这既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也适应学生的需求,应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根据我们的实践,课程基地的建设及运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模式。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生为本。课程基地建设的状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课程基地建设的先进性

      现在的教育是用过去的知识,培养现在的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教育是培养未来的公民,所以是否能够像家庭一样,当买了新衣服的时候,扔掉一些旧衣服呢?能否每隔一段时间,对我们的电脑进行整理一次,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将这两个案例用在课程建设上,或许我们会有更多的想法:第一,要尽量减少那些课程中繁难偏旧的知识,尽量减少原有的已经不适合的那些资源;第二,尽可能增加当今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使学生更多地知道,也许有一天,他就可能对某一问题产生兴趣,并为之奋斗终生;第三,尽可能添置先进的仪器与设备,让更多的研究在学校的基地中得以完成与实现;第四,尽可能提高信息化的含量,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科技成为重中之重。

      2.提高课程基地建设的实用性

      基地不是“摆设”,也不是学校参观的一个“景点”,而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一个场所。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挥其价值,也才能使之增值,所以,基地建设必须提高实用性。在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建”与“用”的关系,千万不能建成之后,成为一块招牌、一件摆设。要想让课程基地增值,就必须建立在“用”的基础上,因此,要有一张“运行图”,就犹如火车班次表、学生课程表。倘若没有了时空的保证,课程也就失去其生命。当设备采购时,必须要遵循专家们的意见,因为他们是这方面的权威;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因为他们是使用者。在设备招标和采购中,该花的钱必须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花,确保设施设备能用、够用、好用和顶用。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学校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出教育的味道来。

      3.关注课程基地建设的学术性

      目前有的课程基地建设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要将课程基地建成一种科技馆、体验馆,但是无论是科技馆还是体验馆,都不是课程建设的方向,课程基地建设一定要注意其研究和实践的项目的学术性。首先,必须和学科教学联系在一起。在我们的课堂中要看到课程基地建设的“影子”,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基地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程基地中转变。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惑怎么办,学生之间观点产生分歧怎么办?学生的奇思妙想想得到验证或实现怎么办?到基地去!学生只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立即想到的就是基地。如果这样来进行操作的话,我们的课程基地就会化虚为实,落地生根。

      其次,要和教改科研相结合,做出影响,做出品牌。在申报课程基地的时候,同时还要积极申报课题,从科研的角度,来认识课程基地建设,这样更加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和思想性,才能更容易提炼经验、思想和观点,这样课程基地建设起点高、立意远。我校坚持专家引领,行动研究,邀请市教育专家等进行深入指导,确定物理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题,申报了省级“十二五”科研课题“薄弱初中物理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目前已经立项。

      4.保持课程基地建设的可持续性

      课程基地视导,并不意味课程基地建设的一次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这个时候,如何保持基地建设的可持续性?就基地而言,可持续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推动教师队伍的不断成长。教师要尽快熟悉所有仪器设备,尽快加强研究与实践来,还要尽快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在比较中来进一步定位课程基地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努力的方向。

      二是继续保证经费投入。当基地建设之后,实验器材、耗材等的费用将会大大增加,所以,在经费预算中必须要充分考虑仪器设备的损耗问题以及实验药品的易耗问题。也就是说,要必须保证充足的经费保障,才能保证基地的正常运转。

      三、探索:课程基地建设的发展与资源的开发

      课程基地应该是一个基于学科本质的主题学习中心和实践体验中心,它为丰富课程资源、拓宽学习时空、转变学习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课堂在基地,实践在基地,创新在基地,发展在基地。

      1.突出课程研究开发

      课程基地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好课程,开发好课程。倘若没有了对课程的研究或开发,那么,课程基地就是仅有一个外壳而没有实质内容的摆设,这样的基地是没有生命力的。课程研发应该呈现“金字塔”模型,它首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其次是为了部分学生,最后是对少数特殊才能学生的关照。在课程研发中,应尽量避免“长课程”,尽量体现学时数较少的“短课程”或“微课程”。针对本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的实际情况,突出“生活物理”特色,自编独创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校本课程若干模块,如“家庭电器的使用与维护”、“厨房里的物理学”、“现代农业中的物理知识”、“物理学发展的科学历程”、“物理学发生的重大科学事件与科学价值”、“科学家的趣事”、“系列实验的设计与展示”等,突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物理是有趣有用的。通过丰富鲜活又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契机,同时也锻炼了教师们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

      2.搭建实践体验平台

      体验实践是课程基地的重要特征,也是学习方式转变的新要求。从体验实践来看,课程基地就是一个新型的“课堂”:要紧扣教材建设、手段呈现、方法方式、制度建设和氛围营造等,形成开放、创新、互动的教学创新载体;要体现现代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技手段和最新材料的运用。

      搭建实践体验平台是课程基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建一批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设施、仪器,师生可以利用体验式课程基地各馆室的设施,自行探究或共同开发,在体验中心进行菜单式自助学习,并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时,课程基地还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把“体验”的触角伸得更远,如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虚拟现实,构建模拟学习环境,利用专门的物理教学功能进行专业技能的示范和训练,或进行特殊的仿真、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如帮助学生探索那些不能接触到的事物、测量那些难于测量的事物、运用那些已经不复存在的环境进行实验等。这样可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便于知识的理解吸收。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基地的主要目标指向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会带来教师的专业成长。课程基地建设和发展呼唤新的教研组织结构和教师管理方式。我校把教研组、教研活动、名师工作室搬到课程基地,让教师和课程基地一起成长。学校邀请课程专家、教学专家、软件专家和工程专家加入到教师团队来,形成一个责任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定期开展交流研讨、外出参观学习和邀请专家讲学。依托帮扶学校海宁中学,开展了区域性的教科研活动,共享优质资源,促进均衡发展,推进深度教研长效机制的形成。教师们边实践、边反思,提高了对教学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构建了富有职业理想的专业生活。教师的专业发展由强制的“外铄”转为自觉地“内发”,增强了职业认同感。

      课程基地的建设为我们打开了教育的一扇窗,使师生看到了更美好的世界,也使学校从中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抓住课程的本质,培养学生能力与素养。只有这样,课程基地建设才能走出学科本位,影响学生的校园生活,进而观照他们的日常生活,把学科关怀与成长更有效地带给每一个学生。如果离开了以生为本的价值追求,课程基地的建设也就失去了意义。

标签:;  ;  ;  

课程基地建设的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以江苏省连云港市普南中学物理课程基地建设为例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