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农业农村的发展。长期以来国家一直把“三农问题”当作党和国家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18年已经连续15年发布了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有关的中央一号文件,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再次强调了产业的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发展策略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等的立体式、复合型、全方位的发展问题,亟需系统性的理论或思想的引领。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为我国乡村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梳理和总结这一思想体系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产业振兴重要意义
1.1社会生活新需求需要满足
从未来乡村的功能需要来看,未来乡村是生态涵养之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策源地,是人们精神家园的归宿,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与有机组成部分。从人们对乡村产业的市场需求来看,人们对乡村产品的需求已经由本土向区域,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由单一向多元化,由大众向个性化,由满足温饱向功能营养方向发展。
1.2新时代新关系需要构建
重构新型关系,需要着力构建工农产业融合、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工农关系;着力构建城乡互助,区域一体的城乡关系与村镇关系;着力构建国民经济与农业发展的新关系。需要加快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充分发挥其新基础性地位,构建乡村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关系。
2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2.1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产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新业态,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等都快速发展起来,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但是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国家政策扶持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产业发展的科技人才动力不足等都制约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国家对农村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是有限的,经营主体能够融资的渠道也有限负担较重,使得很多经营者因资金问题而退步不前;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大多都要依靠科学技术,但是农村地区的人才不足,在农村进行建设的主体大多文化水平偏低,与市场需求脱轨严重,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缺乏。
2.2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独立的小农户与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小农户在技术、资金、信息来源等很多方面本就处于劣势地位,要想在市场经济竞争的机制下获得更多利润,就必须加强自身竞争力。小农户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国家、当地政府及村集体应给农民创造更好的生产环境,但是从整体来看能为农户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农药器具使用及融资的社会组织少之又少。
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产业振兴发展策略
3.1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竞争、供求、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的去调整生产结构,新时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兴农的战略,改变过去以价低资源消耗为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式;分地区打造本地区的独特优势品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政府应该给与更加科学的宏观调控,来保证产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政府应提供更多的经济服务,从财政税收政策上给予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以支持,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产品的检测、营销服务,同时减少过度的行政干预行为,简化管理的程序,加强行政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管理的体系,实现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协调发展。
3.2突出特色优势,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一是要着力培育经营主体。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全面提升壮大农民合作社,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激发多种主体生机活力。二是要着力抓好多种业态。实施“农业+”战略,深化农业与制造、旅游、科研、电商、创意、康养等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整合重构,提升农产品质量及附加值。三是要加大要素投入。加快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生产体系,将产业发展由依靠单要素发展转变到依靠资金、技术、管理、企业家等多要素协同发力上来。健全完善政策配套、渠道顺畅、保证有力的资本下乡机制,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多渠道资金保障。四是要建立利益驱动机制。加快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劳务+社保”“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将企业与农民简单的产品购销、劳务雇佣、土地流转转变为更为紧密的利益联合体,实现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农户有限分担,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五是要形式多样。目前,各地在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初步形成了农业内部循环型、产业链延伸型、技术渗透型、功能拓展型等多种模式,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3.3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要创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
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PPP模式参与乡村建设,可采取股份制公司+农场主模式(股份)+合作社模式,形成合作共建,充分运用好三权分置等相关政策,盘活流转农村土地资源,采取市场化运营管理,经营好农业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兼顾平衡好村民利益,并与旅游相结合,做好旅游产业的延伸,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建设目标,促进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在辽宁省营口市的地区一些村正在探索的乡村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将农村的闲置耕地集中起来,以农民参股、合作共赢的村集体合作社的方式盘活农村闲置用地,而且不会失去对土地的所有权。这种“自愿入社、自由退社”的“共营制”能够激发农民的工作和监督积极性。将参股农民和受聘的职业经理人,通过利益联结,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成为目标一致的共同体。
3.4加快数字农业发展,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一是抓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应用。依托粮食生产大县和“三区三园”等载体,积极推广机器人等设施设备,加快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广泛应用,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二是抓农产品流通领域数字化应用。大力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的信息化改造,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鼓励发展定制配送、直供直销、微信营销等新模式。运用智能终端、遥感等装备和手段,构建实时、动态的全产业链数据采集体系和数据仓库。三是抓公共管理服务平台数字化应用。加快建设省级耕地基本信息数据资源、农产品市场交易数据资源、农业投入品数据资源、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基础信息数据资源等数据库平台,归集整理农业全产链信息。建立健全重点农产品监测预警体系和重要信息发布机制,提供农业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市场预警、政策评估、资源管理、舆情分析等服务业。
结语
总之,农村的产业振兴发展不仅关乎乡村振兴,也关乎国家现代化体系的构建,事关“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也是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供给与需求失衡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参考文献:
[1]刘凌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2]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2016(3).
[3]宋锦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农业出版社,2017.
论文作者:熊雄1尹才荣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乡村论文; 产业论文; 农村论文; 农业论文; 产业发展论文; 利益论文; 农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