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历史背景;直观情境;文章朗读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我们会发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开始出现了文言文,可见国家如今对文言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之深。文言文不仅仅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文章,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宝藏之一,所以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优化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更是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作如下分析:
一、联系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言文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文化,自然和历史是息息相关的,若是教师只懂的为学生讲述课文意思,无法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可以通过联系和文章相关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顺利开展文言文教学作铺垫,从而使学生能以更加投入地状态去理解文言文,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司马迁的《鸿门宴》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百家讲坛》中《鸿门宴》的讲述片段,对学生说道:“战功显赫的西楚霸王和出身低微的草莽英雄究竟谁胜胜负,且看《鸿门宴》这篇课文。”紧接着,学生便进入了阅读文章的状态。然后,我通过带领学生研读课文,帮助学生梳理了文章脉络,使学生了解了文章所描述的场面有项伯夜访、鸿门之宴、刘邦逃脱。之后,我将学生结合成了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交流,对文章人物进行了分析,我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归纳。最后,我布置了课下作业,让学生去查询《项羽之死》的资料,探究作者的生死观。这样,我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联系历史背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文言文知识,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二、创设直观情境,刺激学生学习欲望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部分文言文已经被拍摄成了影视作品,虽然和真正的史实有所差距,但是仍旧能够作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媒介。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刺激学生强烈地学习欲望,使学生在学习动力的趋势之下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学习文言文知识,从而达到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庄子的《逍遥游》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我为学生对作者进行了简介,播发了国产动画《大鱼海棠》关于《逍遥游》中的一些名词片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我通过带领学生研读课文,帮助学生分析了这篇文言文中文言句式的特点以及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尤其从最后一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中为学生讲述了庄子的哲学观点,使学生从这篇文章的学习中理解了什么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最后,我让学生谈论了在这篇文章中得到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创设直观情境,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充分理解了文中丰富的形象,实现了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三、加强文章朗读,营造课堂文言环境
文言文初学时晦涩难懂,但是学习久了以后,我们就会发现文言文语境的优美是无可比拟的。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加强文章朗读,营造课堂上的文言环境,使学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使学生获得文学素养的提升,也使得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能够得到优化。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我由问题“题目该读‘兰亭/集序’还是‘兰亭集/序’”入手,为学生介绍了“序”这种文体。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文章的朗读录音,让学生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紧接着,我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了三部分,带领学生对每一部分内容进行了精细研读,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有一个由乐到悲的过程。之后,我播放着轻音乐,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了这篇文言文。最后,我做了课堂总结,对学生说道:“虽然王羲之慨叹了人生的无常,但是他的这种慨叹不是消沉的,而是一种奋起和抗争。”这样,我通过加强文章朗读,把学生带到了文言文的学习环境当中,使学生在朗读情境中充分理解了文言文所表达的情感,大大优化了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文言文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尤其是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弘扬和传承文言文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之路上继续探究有效的文言文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最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肖珍.还原文言生态 助力文言文学习——浅谈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9(20):20-21.
[2]赵永花.夯实基础,优化教法——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7(20):81.
论文作者:洪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文言文论文; 学生论文; 高中语文论文; 文章论文; 这篇论文; 教学策略论文; 文言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