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堂”论文_何益芳

“大课堂”论文_何益芳

浙江绍兴新昌县青年路小学 何益芳 312500

【摘 要】:创设教学情境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有效地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认识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但当前数学课堂中出现的一些教学情境,为情境而情境,失去了情境设计的意义,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创造性的利用教材,根据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新颖的有效的教学情境,防止学生情感的脱轨,真正使情境的创设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情境;宗旨;价值;地域性;

一、创设情境的宗旨——创设不是目的。

笔者听过一个教师案例,执教老师在上课一开始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动物园的一角”。 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几乎把画面上的景物描述了一遍,教师还是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听到这儿,笔者不禁要问:情境创设目的何在?情景不应只是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其中必须暗含着数学问题。

所以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而将教学的其他环节及要素轻视了、忽略了.情境只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好的情境往往是一步到位,很快切入正题。所以说,情境创设不是目的,情境的创设不能脱离它的宗旨——“数学味”。

二、情境创设的价值——创设为了高效。

(一)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良好情境的创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机会,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而这种机会的提供离不开情境质量的创设。例如在在教学《植树问题》后,让学生练习:

1、在一条全长2km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m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2、马拉松比赛全程约42km,平均每3km设置一处饮水服务点(起点不设,终点设)全程要设多少个服务点?

只有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并激发他们学习、应用数学的积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应该让学生从真实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先出示操场环形跑道:孩子们比谁跑得快,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小明在最里面的1道,小兰2道,豆豆3道,多多4道,如果四人的速度相同,你们认为谁先到起点?

激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接下去引出圆周长也就顺理成章了。学生会明白原来学习圆周长是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设计,相当于是教师把这个知识硬塞给学生,学生只好暂时 “保存”起来,可没过多久就“还”给老师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使通过以后的反复复习,学生也仅仅是死死记住了而已,没有其他任何益处……小学板块的数学知识都是一些生活知识,数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

(三)情境创设关注人的发展。

每一位学生都是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情境的创设能起到一种鼓励、鞭策的导向作用。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案例:在教学《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先让学生试做92除以30的笔算方法,再从学生中找出错误的例子,到黑板上板演,这种方法只是一种有针对的挑选,能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教师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真正替学生思考过。教师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把学生的错误“大白于天下”,不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融洽的关系,也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三、创设情境的原则——创设要关注三点。

(一)情境的创设要注意地域差异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但我国地域辽阔,城乡差别又很大,同一个情境可能适合甲地区的学生,但不定适合乙地区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创造性的利用教材,根据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切不可照搬照抄。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乘法》时,城里的学生对肯德基非常熟悉,农村的孩子就不怎么清楚,所以这个情景城里的孩子适用,农村的孩子就不适合,“购买肯德基”这样的情境虽会激发他们的兴趣,但很难唤起他们的学习经验。

所以:情境——贵在零距离接触。我们要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根据知识的需要、知识的实际适当地、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

(二)情境的创设要符合生活实际。

有这样一道练习:岚岚 小时步行了 千米,他每小时步行多少千米?行1千米要多少小时?

这道习题乍一看 挺好,来源于生活,可只要进一步想一想就会看出来,生活中哪有普通人走路这么慢呀!其实际的人文价值有多大呢?这些习题不是从生活中来的,而是人为的粗制滥造的。久而久之,难怪我们的学生会认为数学可以不严谨。我们创设情景是为了让学生爱上数学,最好是爱得“死去活来”,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架起了一座从生活经验到抽象知识的桥梁,而不是鄙视数学。

(三)情境的创设应具有新颖性

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符合审美理念,创设情境如果总是“小明、小红、小张”“买气球、买钢笔”,学生就会感觉厌烦。

案例:执教老师伴随着多媒体课件那鲜亮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与学生开展了对话——师:(绘声绘色地)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一个无精打采的声音)听过。师: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引出圆的周长)。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着故事,学生都昏昏欲睡,参与度不高,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思考:这不禁让人疑惑:儿童不是最愿意听故事吗?其实学生的抱怨“这种故事我们都听了几十遍了” 就道破了“天机”——尽管教师煞费苦心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精心编织了童话故事,可我们知道人总喜欢新颖,他们更喜欢求新立异。关键是这些情境要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只有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枯燥乏味的课堂学生坚持一、两节课可以,可要学生长年累月的坚持怎么可能呢!一些课堂表面看起来有非常好看的情境,可这些情境是否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继而使学生喜欢上数学,产生良性循环呢?难怪先哲们喊出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论文作者:何益芳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大课堂”论文_何益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