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论文_纪冬青

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论文_纪冬青

黑龙江省富锦市锦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下行清宫术对于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效果。方法:整理收集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宫腔镜下清宫术,对其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宫颈注射缩宫素及垂体后叶素,术毕给予甲氨蝶呤宫颈注射,术后复查血β-HCG及盆腔彩超检查。结果:32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子宫穿孔发生。二者瘢痕厚度、血β-HCG值及血流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血β-HCG下降平均(85.1%±10.3%);术后血β-HCG在7~23天降至正常。结论:宫腔镜下清宫术对于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是微创、直接、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宫腔镜;清宫术;剖宫产瘢痕妊娠

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是一种异位妊娠,它是指在既往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怀孕后,孕囊在子宫切口的瘢痕处着床,导致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反应的情况,它属于一种剖宫产远期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1:2216~1:1800,在异位妊娠中约占6.1%[1,2]。我院自2011年6月-2014年1月对3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进行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6月-2014年1月收治接受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的患者32例,年龄24~39岁,平均(30.0±5.0)岁;孕次2~6次(中位数4次);产次1~3次(中位数1次);停经时间38~73天,平均(49.13±9.18)天;距上次剖宫产时间1~10年,平均(4.6±3.0)年;剖宫产术式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所有患者均经彩超检查提示CSP,妊娠囊向宫腔方向生长,膀胱和妊娠囊之间厚度2~5mm,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重度贫血及休克症状,无宫腔镜手术禁忌证。

诊断标准:根据参考文献CSP超声诊断标准:①宫腔内无妊娠囊;②宫颈管内无妊娠囊;③妊娠囊位于子宫峡部前壁;④妊娠囊与膀胱间子宫肌层组织减少或消失,其厚度≤5mm。本组32例患者病例得以明确诊断均参照此标准。

临床表现:32例患者均有停经史,其中8例患者以停经后腹痛为主要症状就诊;18例患者以停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要症状就诊;6例患者无明显伴随症状,停经后经彩超检查提示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妊娠来就诊。

辅助检查:32例患者彩超检查提示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变薄或连续性中断,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内或下段切口处见到无回声或妊娠囊。其中,7例可见胎心搏动,25例彩超检查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可见混合性包块侵入肌层,距浆膜层<5mm,突向浆膜,包块周围血运丰富,局部包块25~51mm,血β-HCG均异常增高,波动812~42578mIU/L,平均(32674±4862)mIU/L。

治疗方法:术前所有患者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在备血、备开腹的准备下行宫腔镜检查,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首先观察宫腔形态,宫腔镜检查观察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形态,注意子宫前壁CSP病灶位置,妊娠组织位于子宫切口瘢痕部位但突向宫腔者为内生型,明显外突者为外突型;内生型大多可见绒毛样结构,镜下定位确定妊娠物大小,外突型应于超声监视下清宫,均于宫颈部位注射缩宫素10U及垂体后叶素6U,随后扩宫,并用刮匙轻柔清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本研究中,有10例患者在进行清宫术时,出现了活动性出血,我们采取电凝的方式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在出血停止后,再使用宫腔镜对妊娠部位进行仔细观察,如果发现有残留妊娠组织,应彻底清除;如果患者在清宫术中发生较大量的出血,仅使用电凝止血达不到理想的止血效果时,我们可以使用气囊尿管,放置于合适的位置,注水后对出血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可立即取得止血的效果,但在24小时后应将气囊尿管取出。术毕于宫颈部位注射甲氨蝶呤(1mg/kg),术后给予抗炎、止血及对症支持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的阴道出血以及腹痛情况;术后每隔3天复查血β-HCG值,出院前复查彩超,出院后门诊随访血β-HCG至正常。

结 果

32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子宫穿孔发生。平均手术时间(28.7±4.2)分钟;平均出血量(40.7±28.5)ml;宫腔镜下见胎囊为外突型3例(9.4%),外突型的平均手术时间与内生型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突型的平均孕周与内生型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42);二者瘢痕厚度、血β-HCG值及血流阻力指数(RI)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血β-HCG下降平均(85.1%±10.3%);术后血β-HCG在7~23天降至正常;术后病理可见绒毛、退变绒毛或蜕膜组织,住院时间5~20天,平均14天,术后复查均证实子宫恢复良好,术后26~56天恢复月经来潮。

讨 论

近年来,我国随着剖宫产人群的不断上升,剖宫产后切口瘢痕部位妊娠(CSP)发生率也在不断呈增高趋势。对于CSP的发病机制,虽然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但具体原因尚没有定论,有些学者认为CSP的发病与瘢痕部位的子宫内膜损伤,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有关,并且与一些患者的既往存在的反复流产史有关;有文献报道,在既往存在剖宫产的患者,其瘢痕处的子宫内膜和肌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并且瘢痕部位存在愈合缺陷,这些都是导致CSP的诱发因素[3]。Fylstra等人设想,在既往存在剖宫产史的患者,其子宫切口部位在愈合后仍存在一定的裂隙,如果患者受孕,则孕卵可能会进入裂隙然后种植于瘢痕内,而在瘢痕部位,由于愈合时存在缺陷导致子宫壁内陷,内陷部位的内膜存在发育不良甚至缺如,如果此时孕卵在该处着床,则孕卵发育后的绒毛会进入肌层,并且随着妊娠时间的不断延长,甚至可以穿透肌层。

对CSP的患者实施宫腔镜指导下清宫术进行治疗时,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操作,以降低手术的风险,提高成功率。手术开始后,首先应该在宫腔镜的指引下确定瘢痕部位,以及瘢痕部位的妊娠组织,使用刮匙将大块的妊娠组织挖出,然后再使用宫腔镜对瘢痕部位和妊娠组织进行观察,确定残留组织的大小,并进行准确定位,最后再次使用刮匙对残留组织进行搔刮,直至彻底清除妊娠组织。在操作过程中,妊娠部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此时我们可以使用宫腔镜进行观察,对出血部位进行电凝止血,一般情况下患者的出血量较少。如果患者发生较大量的出血,电凝止血不能发挥较好的止血效果时,我们可以使用双腔气囊尿管,在超声引导下放置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对气囊内注入适量的水,使其对出血部位形成直接的压迫,可以达到立即止血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本组外突型的3例患者是在超声监视下行清宫术,尽量清净瘢痕部位妊娠囊,然后再次置宫腔镜检查,电凝止血,清理干净切口瘢痕部位妊娠组织。

剖宫产后切口瘢痕部位妊娠一经确诊后应立即终止妊娠。宫腔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部位早期妊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清楚的观察到整个宫腔,明确瘢痕处妊娠组织的位置、大小以及血供,观察妊娠组织种植部位的血管分布,从而减少了盲目清宫引起大出血的机率,以及造成其他部位穿孔、损伤及粘连的发生,保证了视野的清晰和以后的生育功能,从而提高了妇女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Jurkovic D,Hillaby K,Woelfer B,et al.First trimeste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regnacies implanted into the lower uterine segment cesarean section scar[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3,21(3):220-227.

[2]Seow KM,Huang LW,Lin YH,et al.Cesarean scar pregnancy:issues in management[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4,23(3):247-253.

[3]Rotas MA,Haberman S,Levgur M,et al.Cesarean scar ectopic pregnancies:etiology,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Obetet Gynecol,2006,107(6):1371-1381.

论文作者:纪冬青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  ;  ;  ;  ;  ;  ;  ;  

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论文_纪冬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