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蔡江河1,陈茂华2,苏元新1,余明敏1,叶昌萍1

(1霍山县中医院 安徽 霍山 237200)

(2霍山县医院 安徽 霍山 2372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脾虚湿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脾虚湿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化疗、靶向及支持、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后生存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虚湿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中医治疗效果确切。

【关键词】 中医;脾虚湿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6-0210-02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全身恶性肿瘤,近年来临床发病率有所增长,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是临床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要工作目标。根据肿瘤中医诊疗指南[1]又可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脾虚痰湿型、阴虚内热型、气阴两虚型、肾阳亏虚型、气滞血瘀型,结合近年我科临床接诊情况分析,以脾虚湿阻型最为常见。对于脾虚湿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常规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有很大发挥空间。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医治疗脾虚湿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以及预后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内接收的脾虚湿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4~86岁,平均年龄(66.1±9.4)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8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3.7±8.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西医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明确。(2)愿意规范服药。(3)有纳差、乏力、脘闷、咳嗽,舌质淡红、舌体或胖、苔白厚、脉弱等表现,符合脾虚湿阻型辩证分型。

排除标准:(1)病理诊断不明;(2)不能规范服药患者;(3)西医支持治疗使用了甲地孕酮口服治疗患者。

1.3 方法

(1)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化疗或分子靶向药物等西医支持、对症治疗,具体操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

(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接受中医治疗,方剂应用六君子汤加减,具体方剂如下:党参10~15g,白术10~15g,薏苡仁15~30g,姜半夏10~15g,红豆杉10~15g,蜈蚣1~3条(去头足),蜂房10g,三七3~10g,生牡蛎15~30g,鸡内金10~15g,白花蛇舌草15~30g,甘草7~10g;气滞明显者酌情加瓜蒌皮、陈皮、木香,脾肾阳虚明显者酌情加附片、干姜等,湿甚者酌情加苍术、白豆蔻、砂仁、茯苓、建曲,合并脑转移者酌情加用制南星、石菖蒲、蚤休、蔓荆子,热重者去半夏、红豆杉,改用浙贝、黄芩、金荞麦。用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用。

1.4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症状分级和评分标准,以乏力、纳差为主要症状,轻、中、重分别评分为2分、4分、6分,脘闷,咯痰为次要兼症,轻、中、重分别评分为1分、2分、3分,无则不计分。观察治疗2周后变化情况,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为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症候积分减少30%~75%之间为有效;以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症候积分减少<30%为无效[2]。具体评价标准如表1。

表1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注:*表示主症。

(2)预后情况:对比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生存情况,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行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仅在P<0.05时代表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晚期肺癌治疗强调综合性治疗,脾虚湿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临床中常见,常因患者纳差、咳嗽、脘闷、乏力影响相关治疗及时性并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积极治疗和生活信心。

本研究中采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该病,方剂中,党参可补益气血;姜半夏可散结、化湿;红豆杉可有效去除淤血;蜈蚣则可息风止痉;蜂房经药理作用证实可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三七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生牡蛎主治包块、结肿等;白花蛇舌草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生长之功效,并且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甘草则可止痛,并且可缓解药物毒性。联合治疗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减轻相关治疗副反应[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符合李斐然[4]学者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脾虚湿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极大的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肿瘤中医诊疗指南.ZYYXH/T136-156-2008.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顾刚寿,薛文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与化疗方案相关性研究进展[J].国医论坛,2019,34(01):64-68.

[4]李斐然,张伟.从培土生金法论治肺癌癌因性疲乏[N].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01):52-55.

论文作者:蔡江河1,陈茂华2,苏元新1,余明敏1,叶昌萍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脾虚湿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蔡江河1,陈茂华2,苏元新1,余明敏1,叶昌萍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