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两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吸引外资论文,新加坡论文,两翼论文,对外投资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加坡目前是亚洲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1995年GDP增长率为8.9%,达847亿美元,人均国民所得为24350美元,外汇储备近700亿美元,被列为全球第15大富国,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堪称弹丸之地的新加坡(新加坡国土面积为641平方公里,人口300万),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其大力吸收外资并积极开展对外投资是分不开的。
新加坡吸引外资的情况
新加坡是亚太地区较早开始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之一,外国直接投资在促进新加坡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0年代初,由于新加坡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国内储蓄难以满足经济增长所需的投资,政府开始引进外资。60年代中期,新加坡开始允许外国投资者设立独资企业,经济领域内除公用事业和电信业外几乎所有的部门都鼓励和允许外国投资。在这一时期,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集中在纺织、食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其目的是替代进口,解决劳动力就业。从70年代开始,为适应其出口创汇的发展战略,新加坡政府重新制定了投资鼓励措施,引导外国投资者向高附加值、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其中以电子业最为突出。对电子业的投资最初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和半导体领域。随着电子业的发展和产品多元化,外资也开始向计算机系统、电信设备和办公自动化设备领域转移。目前新加坡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硬盘驱动器和声卡制造国,电子工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中的比例超过50%,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80年代,新加坡政府将金融、运输、通讯、旅游等服务业确定为优先发展对象,吸引外资的政策也随之向这些领域调整。由于政策引导得当,引发了新一轮的投资高潮。在整个80年代,新加坡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年平均达23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占其国内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其中以制造业为主,美国、日本、英国是最大的投资国。截至1991年底,新加坡制造业所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累计达到149亿美元。从投资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电子和机械领域,分别占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42%和13%。其他领域如化工、炼油等占45%。90年代,新加坡政府又开始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投资。目前,全世界已有约400多家大公司涉足新加坡的投资领域。金融领域外资所占份额也很可观。新加坡现有商业银行134家,其中境外银行84家,另外还有46家外国银行的办事处。1995年,新加坡吸收的外资额达46亿美元。(1990年—1994年在新加坡投资的国别情况如附表所示)
附表:1990年—1994年在新加坡投资的国别情况
(单位:亿美元)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美国 5.835.617.378.9916.06
英国
0.51.081.882.223.44
德国 0.920.350.651.270.60
法国 0.330.430.210.770.35
意大利0.410.170.270.26
荷兰
0.41.250.260.051.15
日本 3.914.135.274.825.99
其他 0.290.620.720.810.43
外资占总
89% 84% 79% 81% 75%
投资的比重
资料来源:新加坡经济发展署
美国在新加坡的投资一直保持领先地位,截至1995年底,美国在新加坡设立的大小企业达1200多家,累计投资约140亿美元。1995年底,新加坡—美国商会宣布成立,两国各选派20名成员加入,美国企业在新加坡的地位从中可见一斑。
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新加坡政府十分注重为投资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新加坡的投资环境堪称世界一流。美国1997年对23个国家的722家企业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理想的投资环境所包含的重要因素为:市场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政局稳定,治安良好,金融政策宽松(健全的银行、税收体制,汇率稳定),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设施好,人员素质高等等。新加坡在以上各项指标中都名列前茅。新加坡吸引外资所依靠的不仅是优惠的政策,政府除对投资于高技术、高工艺、高附加值等新兴工业项目在税收方面提供优惠外,外国投资者基本享受国民待遇。充分的基础设施、高效率的服务和完备的法律保障制度是新加坡吸引外资的优势之所在。新加坡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有口皆碑。长期以来,新加坡政府致力于积极改善各项基础设施,投巨资扩建或新建港口、码头、机场、水电设施等,为前来投资者营造一个高效率、现代化的投资环境;在此基础上,完善各项与投资有关的规章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如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允许外资企业的利润和资本自由汇出等;此外,新加坡政府机构廉洁、精干、敬业、办事效率高。高素质的人与高效率的基础设施及服务相结合,形成了新加坡世界一流的投资环境。在新加坡投资机会大、风险小,投资者自然会趋之若鹜。
近年来,当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不遗余力改善投资环境,以此来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时候,新加坡已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了其经济国际化的进程。新加坡是世界著名的转口贸易商港和金融中心,得益于优越的商业环境、高效率、全方位的服务和完备的法律保障制度,新加坡成为大型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总部的首选之地。仅1996年,就有22家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如荷兰的飞利浦、德国的奔驰等,为新加坡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外资的大量进入,弥补了新加坡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促进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合理地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加快了新加坡工业化尤其是出口导向型工业化的进程,目前新加坡依靠外资实现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80%以上。外资使新加坡的经济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步入新兴工业国的行业。1965年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481美元,不敌非洲的加纳,而今的新加坡经济在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居领先地位。可以说,没有外资,也就没有新加坡经济繁荣的今天。还应该看到,外资的进入从根本上改变了新加坡人的经营观念,市场、竞争、品牌等观念得以普及,一大批具有超前意识、发展意识的市场开拓型人才应运而生;同时新加坡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国民的文化教育,着意培育一种健康的消费文化。国民收入的增长使居民的购买力增强,但政府鼓励节俭储蓄,提倡适度消费,一方面提高了本国资本积累的能力,同时也避免了贫富差距形式化。财力和人力两方面的积累为新加坡的对外经济活动奠定了基础。
新加坡的对外投资
虽然大力吸引外资促进了新加坡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对缺乏资源及劳动力、国内市场狭小而资金又相对剩余的新加坡经济来说对外投资显得尤为必要。新加坡政府也意识到这支“外在的翅膀”是新加坡经济腾飞的助推器,因此大力鼓励各种形式的海外投资。70年代开始,新加坡在继续吸引外资进入的同时,开始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和香港。80年代初,对上述两地的投资分别占到新加坡对外投资的60%和11%。80年代后期,由于亚太地区投资机会的增多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新加坡的对外投资开始迅速增长。新加坡政府当时推行地区增长三角计划,鼓励当地公司到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和印尼的廖内州去投资。90年代初期,新加坡政府开始将视野放得更远,鼓励当地公司去亚太地区投资,并把触角伸至许多发达国家。1990年,新加坡的对外投资额为8.4亿美元,1994年增长至105亿美元,54%的投资流向亚洲,主要是马来西亚、香港、印尼、中国、越南等。
因得益于地缘优势,新加坡一直是马来西亚主要的海外投资国,1996年,共投资19.2亿美元,占马来西亚全年吸收外资的28%,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子、化工、炼油等领域。1995年,新马两国设立了200万美元的投资可行性研究基金,向两国企业进行合资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一半的资金补助。香港自由开放和高度国际化的经济则是对新加坡资金很有吸引力。新加坡从1992年起开始对中国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中国目前是新加坡制造商继马来西亚和印尼之后的第三大投资国。1996年1-12月,新加坡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实际金额为22.4亿美元(外经贸部统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娱乐业、制造业、饮食业、百货业、电脑业等。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开始重视和加强与非洲的经贸投资与合作。1997年初,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率领由工商界人士组成的庞大的经贸代表团访问了南非、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等国,旨在了解非洲国家的投资环境和市场情况,对投资项目做初步的设想和计划。可以预见,非洲一些投资环境较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国家将成为新加坡对外投资的新领域。
为鼓励海外投资,新加坡政府采取在海外设立国际学校、海外投资者回国后子女优先安排入学、税收待遇平等等措施以解决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为增强企业的海外拓展能力,1997年,新加坡政府制定了经济区域化发展新策略,在资金和人力方面为那些准备在区域内拓展业务的本国企业提供协助。
对外投资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使新加坡国内资源匮乏的窘境得到改善,一些企业在海外得以生存并发展;而通过对发达国家的投资,特别是近年来对欧美企业的收购,了解或获得了尖端技术、市场信息。海外企业大量利润的汇入,使国内经济对外资的依赖逐渐减弱。新加坡吸引外资的数额虽逐年增加,但外资在其资本形成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逐年下降。从依赖外资到利用外资再到对外投资,这一渐进的过程也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
利用外资——发展经济——对外投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成为新加坡经济腾飞的两翼。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使各种经济成分之间做到了较好的协调。新加坡的企业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都很有活力,500多家国营企业无一亏损,私营企业在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加坡政府鼓励私有部门的发展,为避免或减少与私营部门的竞争,促进私有部门在未来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1987年起,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大幅度消减政府所有制的10年计划,政府放弃了在58家政府所属公司的股份。目前,政府所属的垄断和半垄断企业集中在水、电力、电信等领域。为使本国企业能迅速掌握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政府提倡外国投资者在新加坡设立合资或合营企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目前,三分之二的政府所属企业是合资企业。在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业部门,政府在规范外资企业业务的基础上鼓励所有企业公平竞争。新加坡85%的招标项目都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竞争赋予了企业活力,优胜劣汰,从整体上提高了新加坡企业的水平。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方面,政府注重发挥企业的自主性,由于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选择和风险承担,企业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但有积极性而且谨慎,全力以赴,往往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