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桃 德阳市第一幼儿园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的,是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地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因此,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安全、积极互动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能快乐地动手动脑、感知体验、交往合作、探索创造, 能有效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锯子;钉子;锤子;木工坊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12-114-01
一、木工坊的缘起
说起锯子、钉子、在成人眼里,这些都是幼儿应该敬而远之的东西,怎么能让幼儿动手触摸、操作呢?但是这些却都出现在了我们的叮当猫木工坊里。原因还得从一堂家长助教活动《快乐伐木匠》说起,执教的爸爸带着工具现场演绎着,既生动又有趣的一堂课,激起了孩子们的各种兴趣....一堂课就在孩子们的实践操作中结束。就这样通过和孩子们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我发现了大班的孩子们对于敲敲、钉钉、锯锯等各种手工活动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因此我们就决定创设一个木工坊。”。
二、实践前的准备
木工坊的建立不仅要有环境、物料、工具等方面的准备,还要在安全保障和技能知识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1.墙面装饰——师幼参与
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在进行环境创设的时候,让孩子参与其中。墙面上展示着孩子们的作品,以及他们的活动掠影。当然,墙面环境的填充,是在木工坊活动的持续开展中,孩子通过创作,一步步进行的,在孩子的努力与创作,环境变得越来越丰富。
因为是混龄游戏,由于各年龄段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有限,所以我们木工坊在墙面环境上增设了一些操作示意图和怎样使用工具操作图,孩子们可以根据示意图进行操作,既直观又易于操作。
2.规则制定——照片创新
建立必要的规则是区域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像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木工坊,就更加需要规则的约束,经过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以后,确定如下规则:1。穿戴护具;2。相互合作;3,送材料回家。我们的规则是通过孩子们的真实照片展示出来的,并在后面配上正楷字体。以这种创新的图夹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孩子们更容易懂。
(二)材料的收集
物质的支持是游戏的保障,关于材料的投放,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喜好投放个性化的材料。
1.物料准备:在材料前期的的提供上:木头、树枝、松树果、木条、不同粗细品种的木块,雪糕片、木块、木棋、圆木片、各种形状的木头;后期的每个阶段我都会根据孩子们的游戏使用情况进行不断地完善,使“叮当猫木工坊”的材料更加多样化。
2.工具方面:墨斗、儿童锯,砂纸,胶水,铅笔,直角尺,直尺.大小不一的锤子、长短不一的铆钉和螺丝刀等。我们将工具按标识有序分类,摆放整齐,便于幼儿操作时拿取。
3.安全保障方面:手套、护眼镜、安全帽、围裙、一本安全记录登记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家园配合
要让家长转变观念,和我们一起走进孩子们的游戏中,我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和我们一起收集一些常见的木工工具和大小形状各异的木块、树枝树干等。我们还邀请家长一起加入我们的锯木头削木头、此外,我们还请来了工程师的爸爸来给我们讲解木工的技术,教我们怎样正确使用工具等技术,为孩子们的游戏积累了前期经验。
通过游戏实践证明,幼儿们有自我保护的天性。只要我们在日常活动中多给以引导与帮助,并为其创造相应的条件和平台,多让他们尝试,他们就会在分析、判断过程中养成防范与保护并存的意识和能力。现在家长们都举双手赞同,而且还经常主动参与其中并出谋划策。
三、实践中的绽放
(一)区域名字的由来
关于区域名字的选择,还是来源于孩子们的想象,我们根据孩子们自己推荐,自主选择,最初根据小组讨论商量定夺了几个名字后,最终通过孩子们举手投票决定了票数最多的名字作为我们区域的名称。因为小朋友们说叮当猫有个百宝箱,只要来了我们这里,就可以把这些木头变成美丽神奇的东西,变废为宝哦。因此我们便有了好听的名字:叮当猫木工坊。
(二)游戏活动中的孩子
幼儿进入木工坊后,他们就已经自发地开始探索物体和材料,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根据生活经验,通过各种动手动脑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乐在其中。
在孩子游戏过程中,幼儿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更多地给予幼儿支持与鼓励,适时的加以引导。因为他们会从探究操作中发现了问题。并通过思考和反复的验证实践,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看一件件美丽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幼儿的设计花样百出,把单纯的木工制作与美术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让木工体验不再是单一的体力活动,而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小朋友们通过钉、粘、画、锯等方法做出来这么多漂亮的成品,如小床、小凳子、相框、飞机、指示牌、电话、彩虹桥等,我们为孩子们的这些作品贴上了标签。不过,我们最大的收获不是数量可观的作品,而是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合作意识、浓厚的兴趣、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勇敢无畏的精神。
四、实践后的反思
1.每个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基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按照幼儿的能力以及木工技能的难易,设置了不同的游戏发展目标和材料的及时跟进。(进一步完善操作材料和工具)
2.因为是混龄游戏,很多中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有限,所以我们木工坊在墙面环境上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些操作示意图和怎样使用工具操作图,孩子们可以根据示意图进行操作,既直观又易于操作。
在每次的游戏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到小朋友们能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同伴互助、商讨,逐步解决问题,而我也在活动过程中也通过环视扫描、定点蹲守、动态跟踪等观察方式进行精细的观察幼儿,并在记录本上及时记录。在这个混龄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小朋友——合作、互动、敢于尝试的学习品质。在最后的整理收拾环节,幼儿积极主动将材料放回原位、按类整理。在游戏分享环节,我和小朋友们一起找到了游戏的困惑和问题,我们将把这些作为下一次混班游戏的介入点和生发点。虽然我们的木工坊还一直在持续不断的完善,不断的调整。每次游戏后我们都会根据孩子游戏情况对材料、环境等进行及时补充与更进,因为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
论文作者:李春桃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木工论文; 孩子们论文; 幼儿论文; 游戏论文; 操作论文; 材料论文; 环境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12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