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第二中学 孜娜特·沙依丁
摘 要:新课改的步伐正在向前,随之而来的则是各个年龄段教育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和发展。高中通用机术课程主要是以实践为主,且一直要求技术者们成为“有理念、能动手、会设计、善创造”的人,这也是通用技术课程中至关重要的核心素养。而若想对学科核心素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则需重新开始建立通用技术的课程内容,挖掘其中的价值。在这样的基础上,应着重考虑转型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科的核心素养。鉴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重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相关策略,以期进一步完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通用技术;课程
在普通高中的课程标准改革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一个全新的概念被广泛提及。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的方向主要是按照我国教育发展情况在变化,与国家高层次思想密不可分。而经过多次、长时间的调研和探讨,我国教育系统以及技术课程建设部门共同凝练出了“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这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力求培养众多优秀的人才,这在促进课程转化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对重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一、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发展现状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步落实,各个学校也开始越发重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育问题,这对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其未来发展产生诸多积极影响。但是因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相对来说更加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本学科最重要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设计、工程思维以及物化等能力出现逐渐退步的情况[1]。
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极其需要凝练起来,而这一过程是极具挑战性的,其受到多种复杂的原因影响。其中,比较突出的影响因素就是技术学科的本质观和育人价值,对着两方面进行反思和完善,才能真正的达到学科素养比较高的水平。
二、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刻含义
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可以说是教育实践和核心素养之间的连接点,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科教育中作为本质而存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化能力、图样表达、创新设计、工程思维以及技术意识,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依据生活实际利用相对广泛和有价值的工程技术,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基本点,将学科中培养能力、语言、价值、特点等突出出来,明确教学根本,进一步落实培育人才的任务,从而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技术学习是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特殊认知活动的范畴,包括设计、制作、使用以及评价,而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还要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包括“从无形到有形,再从有形到无形”,形成一个有效的转化机制和认知的行为。而通用技术学科的可信素养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的价值观、能力以及必备的品质等,这也是技术育人的表达和体现。核心素养中的五个要素内涵各不相同,作用也存在诸多差异,但依然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并非孤立存在,技术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都需要进行统一。因此,这些核心素养被提出,主要是遵循了社会形势下普通的技术教育正常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高科技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重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策略
教学的策略一般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定,这些策略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工具以及教学活动等。据此,本文更具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问题,对教学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转变思想,利用各种资源
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最应注意的就是转变思想,逐步加强交流和沟通,有效的利用家庭或者社会的资源,进而进行一系列校内校外通用技术实践活动,也可多举办社团活动,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增强,并从中汲取知识[2]。学校以及教师应将校内校外的资源充分利用,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亦要比较专业,能够将校内和校外的课程、实践进行连接,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同时还要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进行必要的实物操作和工程设计等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技术知识,从而增强核心素养。
通用技术课程在现代教育和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应实现内容上的重构和创新,以满足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课程内容的创新方面,需要形成项目式、概念式以及综合的组织形态。例如,在课程模块《技术与设计》中,可用“大项目”方式进行内容整合,让学生参与设计全过程,在设计中形成五大核心素养;“大概念”即表示学科核心,主要是用于感知和思考,还是以《技术与设计》为例,可选择现代技术原理中的“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进行概念重构课程,令学生在实验、设计中体验多种活动,完善其技术思维和空间理念等;综合性的转变就是进一步完善综合性技术教育,比如在进行“简易机器人制作”的课程中,可将材料、工艺、虚拟现实、控制、电子、机械等结合在一起,强化内部技术,完成各个领域的结合,最终形成课程新突破。
2、从多种方式出发,使教学方法得到创新
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技术素养,令其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而针对现今通用技术教学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更有效率的开展教学活动,应完善创新理念,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开展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从而对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必要的保障。据此情况,在进行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项目教学方法、展评路演方法以及任务教学方法来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将教学的内容变为学习任务的形式,进行具体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以此来激励学生,令其更加热爱学习,进而提高其核心素养,并且还会令学生对通用技术了解更加深入,可以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
核心素养的完善离不开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模式的全面重构。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通用技术的学习要充分体现实践性。但是这里讲的实践不止表示“动手”,还包括一些技术性的体验、设计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进行探究、联接以及任务导向性的学习。除此之外,技术实践还应关注到知识与具体的技能培养,挖掘其中深层的含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思维上的进步,感受更深刻的思维模式。比如,在进行技术设计和制作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次的实践和认识,形成循环,建立技术知识、评价、测量、实验、操作、绘图、构思以及其他设计的过程,令其对人机关系、工程建模、系统观念、决策、形态、技术和思想的统一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并从中获取到新鲜的知识。
3、抓住机会,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要想寻求创新,则必须要从教学方式上开始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通用技术的课程不再受其束缚。所以,教师以及学校应积极抓住机会,对教学理念进行改良,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进而提高教学水平[3]。教师应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深入了解课程内容;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生活实际和课程内容相结合,创新教案设计,利用多媒体等新兴技术进行课程讲解,改善课堂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今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情况,教师以及学校应积极重构通用技术课程,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水平,使其成为优秀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溢男.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中的案例巧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12):67-68.
[2]朱仕成.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微信应用研究[J].中学理科园地,2019,15(4):17-18.
[3]章丽腾.基于通用技术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技术课堂评价策略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9):139,125.
论文作者:孜娜特·沙依丁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技术论文; 素养论文; 核心论文; 学科论文; 课程论文; 高中论文; 学生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