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党密切党群关系的主要做法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群关系论文,工党论文,英国论文,启示论文,做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国工党是一个百年老党。它通过组织系统、沟通手段和纲领政策来保持和密切与群 众的联系的做法,为我们从一个侧面总结探讨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提供了一些启示。应 当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群众”既包括党员,也包括非党员;相应地,保持和密切党 与群众的联系既包括党内联系,也包括党外联系。
一、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自成立以来,工党不断根据社会变化和党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党内组织和党外联合 机构,通过它们集合不同社会背景的党员和其他群众,开展各种活动,使组织系统成为 密切党群联系的纽带。
第一,通过各级组织保持和密切党与党员群众的联系。工党是1900年由英国职工大会 、社会主义政党团体及合作社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最初,它只有团体成员和团体组织 ,没有个人党员,也没有地方和选区组织。随着自己的候选人进入议会,工党建立了独 立的议会党团。1918年,为了适应普选权不断扩大后出现的新形势,壮大力量,开展竞 选,工党制定了新党章,允许个人入党,并建立地方和选区组织,由此形成了一个完整 的组织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最高决策机构工党大会、最高管理机构全国执行委员会, 以及地区、选区和基层组织(街道、小选区或教区及工作场所的支部)。其主要组成部分 包括:由加入党的工会、政党和社团组成的团体组织,其成员是集体党员;主要由个人 党员组成的“选区工党”;由党的议员组成的“议会工党”。另外,有些团体还有自己 的附属组织,例如,费边社的“青年费边”等。这些组织将作为工党基本队伍的集体党 员聚集起来,开展党内沟通和各种活动,成为党保持和密切与集体党员的联系的纽带。
第二,通过以职业和社会群体为特色的组织保持和密切党与不同社群的联系。如前所 述,工党结构复杂,成分不一,难以用单一的组织形式将各种党员聚集在一起。为此, 工党在团体组织之外,针对不同社群建立了各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如妇女组织、青年组 织、大学生组织、黑人组织以及各种俱乐部等。这些组织吸收特定的社会成员,关注他 们的意见要求,扩大党在他们中间的影响,争取他们对党的支持,是党保持和密切与特 殊社会群体的联系的纽带。
第三,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保持和密切党与各种群众的联系。最初,工党具有“联 邦制”的特点,所有参加团体,不论人数多少,在党的各级机构中都有一定数量的代表 ,对党内事务都有一定的发言权。1918年工党转向“代表民主制”,党的各级领导机构 通过层层选举产生,谁的票多,谁就在其中占主导或支配地位。但“联邦制”特点在党 的机构构成和表决机制中被保留下来。例如,直到20世纪90年代组织改革前,作为党的 干部、选票和资金的主要来源,工会一直在党的大会上拥有80%多的投票权,在全国执 行委员会中占相对多数或很高的比例,1981年后还介入一向被议会党团所把持的领袖选 举活动,拥有领袖选举团40%的选票。加入党的每个团体仍按人数比例派代表参加党的 大会;全国执委会为工会以外的其他团体保留一定比例的位置;选区工党和议会工党在 领袖选举团中各拥有30%的选票。党在组建影子内阁或内阁时还要尽量考虑各个方面尤 其是工会的代表性。这些制度安排反映了工党的社会构成现实,既保证了党内主要群体 在党内各级机构中的支配地位,也维护了其他社群在党内的发言权,使党内各种成分都 能参与党内事务管理,党的各级机构也因此成为反映党员群众意见要求的重要渠道。这 对保持和密切党与集体党员和个人党员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第四,通过创新决策机制,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工党旧的决策体制形成于一战前后 。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反映了党内构成现实,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主要是工会特别是 工会领袖在党的决策过程中影响太大,议会党团特别是党的领袖受议会外工党的制约太 大。到20世纪70年代末,这一决策机制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情况,不利于党的团结和发 展,不利于党上台并保持执政地位。80年代中期后,工党开始组织改革,建立新的决策 机构,制定新的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
新机构包括全国政策论坛、政策委员会、联合政策委员会。全国政策论坛的175人来自 党的各个部分,每两年改选一次,负责审查、监督过去三年以来党的政策的发展情况; 每年召开两次会议评估工作进展,提交一份列入全国执委会总报告的报告。会议秘密进 行,不投票,不散发记录;会议决定或有关讨论情况的报告提交全国执委会,不向广大 党员分发。全国论坛下设8个政策委员会,每个委员会包括政府和全国执委会代表各3人 、全国政策论坛代表4人,它们分别负责经济和社会、贸易和产业、环境、运输和地区 、卫生和福利、教育和就业、犯罪和司法、民主和公民身份以及英国的世界地位等方面 的政策事务,按两年一个周期的“政策制定滚动计划”运作:第一年审查现行政策,就 应当优先考虑的政策问题广泛征求党内外各种团体组织的意见;第二年提出有关政策文 件草案,经全国政策论坛讨论后提交联合政策委员会。联合政策委员会包括全国执委会 8人、内阁(在野时党的议会委员会)成员8人、全国政策论坛代表3人,由首相主持,负 责监督“政策制定滚动计划”的实施,包括研究政策拟订、竞选宣言及竞选问题,审批 政策论坛提交给全国执委会的所有政策文件。全国执委会将这些文件提交全党征求意见 。政策委员会在吸收有关意见的基础上起草提交给全国政策论坛的政策报告,由后者提 交党的大会辩论。党的大会可以就该报告中的关键部分和建议分别投票,而不能像过去 那样或全部接受或全部否决。政策文件一经大会通过即列入党的竞选纲领。为了保证基 层组织了解政策研制情况,鼓励广大党员最大限度地参与决策,全国执委会还在各地召 集地方论坛,给政策委员会提供建议。政策委员会也可以就有关文件开展“党与政府对 话”活动,征求意见。
新的决策机制保留了大会是党的惟一最高权力机构、全国执委会是党的最高管理机构 的规定,但它扩大了党内民主,降低和削弱了大会、全国执委会和工会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和加强了选区组织和议会党团及领袖的地位和作用,既保证了决策合法性,也提高 了决策效率。新机制将征求决策意见的过程延伸到党外,使党内决策过程从党的“私事 ”变成了凝聚党内外智慧、动员党内外力量、密切党内外联系的社会活动。党的2001年 竞选纲领就是通过这个新机制产生的。
第五,通过党外联合组织保持和加强党与党外群众的联系。这在党与职工大会的关系 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英国职工大会是英国工会的中央组织,在工党的成立和发展中发挥 过重要作用。虽然它没有加入工党,但它的许多成员加入了工党。因此,如何处理与职 工大会的关系,对党保持与工会的联系乃至上台执政都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工党 主要通过联合组织、联合文件以及“社会契约”等形式协调两者的关系,统一立场和行 动。其中最重要的联合机构是1972年建立的联络委员会。该委员会由职工大会、议会工 党和工党全国执委会的同等人数组成,职工大会和工党担任联合主席。70年代,职工大 会和工党还发表了建立“社会契约”的联合文件《经济政策和生活成本》,双方约定, 如果工党执政,工会将保留自由集体谈判权力,而工党政府将实施价格控制,鼓励工业 民主和经济扩张。文件还对1973年工党竞选纲领中提出的养老金、土地、医疗服务收费 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联络委员会解散了, “社会契约”破裂了,党与职工大会的关系也随着党的政策调整出现很多变化,但工党 没有也不敢完全中断彼此的联系。
二、双向性的沟通手段
除各种组织外,工党还通过各种沟通手段保持和密切与群众的联系,特别是在竞选期 间。应当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沟通手段都具有联系群众的性质和作用。有些手段是单 向性的,其宣传作用大于联系作用,如新闻发布会、特定的印刷品、广播电视辩论、大 型公共集会、各种宣传车等;有些手段是双向的,既宣传党的主张,又听取选民的意见 ,这类手段的联系作用更大一些。总的来说,这些手段主要有以下一些:
第一,各种选举游说形式。选举游说早在18世纪就已出现,现在仍普遍采用。过去它 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行贿和威胁拉拢选民;现在它的目的主要在于:一是了解选民的意见 、要求和政治倾向,确定不同问题在全国和地方的重要性,从而使党有针对性地制定政 策,开展宣传;二是确定自己的选民,以便在投票时动员他们去投票或为他们投票提供 必要的帮助。选举游说的形式很多,例如调查游说、问题游说、问卷游说、倾听游说等 。其中上门游说和电话游说是两种主要形式。
上门游说自1945年以来一直被英国主要政党当作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据报告,1951 年大选时,37%的选民家庭被工党游说(保守党为44%);1987年的相应的数字是26%(保守 党为25%)。60年代,工党还雇人进行上门游说。1995年,为了与边缘选区的选民进行接 触,工党还发起了一次规模很大的上门游说行动。现在,上门游说在减少,主要原因是 :电话普及,没有预约的上门被视为打扰;电视普及,选民对打断看电视的门铃声感到 恼火;妇女上班,家里白天没人;犯罪增加,人们不愿意在晚上接待来访。
电话游说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到80年代才普及,因为这时电话已经普及,人们对陌 生电话已不再引以为怪。80—90年代,工党有38%的议席在竞选时使用了电话游说(保守 党为54%)。在1992年和1997年选举期间,工党竞选工作人员进行电话游说的数字是77% 和90%(保守党为79%和88%,自民党为68%和76%)。与上门游说相比,电话游说的优点是 明显的:它不受天气的影响;可以接触那些不愿意接待上门游说的人;可以减少面对面 交谈可能带来的尴尬;可以使行动不便的党的工作者发挥作用;可以使党组织提供跨选 区的帮助。但它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它不能携带宣传品;有些人的电话号码不公开;经 济成本高等。因此,电话游说是对上门游说的补充而不是取代。
计算机的运用没有改变游说过程的实质,但给它注入了新的活力。游说活动所涉及的 名单管理、选民分类、特定人群的确定、资料保存等工作因此而变得简单起来,其针对 性也大大增强。所以英国各党现在都很重视利用计算机改进游说工作。1987年选举时, 工党只有50多个组织利用计算机管理选民登记(保守党有30个协会、自由民主党有90个 组织);1992年选举时,工党的这个数字增加到320(保守党为400,自民党为180)。利用 互联网游说也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
第二,特定的印刷品。为了竞选,英国各党往往要制作并给选民寄送大量的印刷品。 这些东西主要是宣传性的,但其中一些有针对性的、要求反馈的印刷品对党保持与群众 的联系具有一定的作用。向选民直接寄送印刷品的做法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1964年工 党曾专门致函伦敦巴伦斯区将从工党控制房租计划中获益的人;1987年选举前,工党向 选民共寄送了数百万封信函。20世纪80年代,工党开始利用计算机从事直接寄送活动, 提高了寄送活动的针对性。例如,根据特定的需要向特定的人群寄送特定内容的印刷品 ,包括问卷调查表等。互联网普及后,党开始利用互联网直接发送邮件。2001年工党第 一次广泛使用电子邮件,使选民每天在互联网上就能接受党的传单,了解党的观点。这 种方法非常有效,被认为是用“精确制导的巡航导弹”取代了“地毯式轰炸”。
地方性的时事通讯和报纸。定期的地方性时事通讯和报纸越来越成为受到选民欢迎的 沟通工具,选民常常把它们当作权威的信息来源,并经常给编辑部写信讨论有关问题。 这些刊物也有助于在党与选民之间建立联系。
第三,各种民意调查。过去,英国各大政党主要通过报纸、党内各级报告和会议及个 人交流来了解选民意见和要求。1945年盖洛普民意测验在英国初次显示了进行系统的民 意抽样调查的好处。此后,各大党开始逐步用舆论研究来弥补上述做法的缺陷。1956年 工党开始有限地采用民意调查。1959年工党率先从单个孤立的民调转向系统的民调。19 72年工党决定利用独立的民调机构定期进行舆论研究。70年代中期,因为党内有人认为 党的各级机构的报告已充分反映了选民意见,花钱也少,工党对民调的重视程度有所下 降。金诺克上台后非常重视系统连续的舆论追踪研究。1984年,工党建立了一个负责民 调的专门委员会,不但研究选民的一般观点、情绪、需要和期望以及态度、价值观,把 握选民思想和情绪的发展脉搏,而且研究选民对党的政策和领袖的看法。另外,工党也 越来越重视独立民调机构、“焦点小组”和党外思想库的有关调研分析和意见。工党使 用民调的次数明显增加:1970年竞选期间,工党只安排了两次民调;1974年选举期间是 17次快速调查,1979年选举期间工党进行了10次快速调查,1983年20次快速调查,1987 年是20次快速调查,1992年28次快速调查。现在,报纸、党内各级报告、会议及个人交 流仍然是工党了解选民意见的工具,但民调对党的战略和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 为党保持和密切与选民的联系的一个重要的沟通手段。
第四,各种选民会议。在竞选期间,英国各政党还采用多种形式促进本党候选人与选 民的交流。类似“家庭聚会”的选民会议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形式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 始流行。届时,候选人要拜访老人之家、俱乐部、紧密群体、社区中心和工作场所,请 选民到某个朋友和邻里的家里聚会,和他们交流。这种形式像家庭聚会,气氛友好,有 利于体现选民个人的个性地位,也适应那些整天呆在家里的人的需要。
近些年来,有些选民会议还采用了高科技手段。例如,有一种会议邀请来自特定社会 群体或不同群体的数十人参加。他们集中在一个大厅里,每个人通过一个电子装置对有 关画面或谈话作出反应;这些反应被输入计算机,专家经过分析后形成反映选民意见的 结论。这种方法速度快,结论客观,但受各种参数的影响。它是保守党在1989年从美国 学的,次年工党也开始采用。
第五,互联网。互联网为保持和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提供了新条件,创建了新的平台 。工党像其他政党一样在20世纪90年代末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站不仅提供党的重要文 件,介绍党的历史和现状、有关组织情况以及与各地方组织的链接,而且发布重要新闻 ,公布党正在讨论的重大问题、各种倡议和文件草案,并提供交流平台,征求对党的意 见和建议。网上还可以交纳党费和捐助,订阅党刊,发送党的传单、邮件、指示和过去 需要人工寄送的文字材料。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上网查询党的情况,下载党的文件 ,了解党的观点,参与网上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上述手段具有技术性,其使用也有很强的地方性,地方组织在保持和密切党与群众的 联系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符合民心的纲领政策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工党的历史说明,一个党要保持和密切与群众的联系, 关键是要制定并推行符合群众愿望和要求的政策。在工党成立之前,英国已经出现了几 个自称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治团体,但由于没有提出受到广大工会拥护的政策主张, 它们一直发展缓慢,始终没有摆脱小派别的状况。1900年“劳工代表委员会”成立,它 以把同情工人运动的人送入议会,争取议会通过有利于劳工的立法作为奋斗目标,吸引 了其生存和发展正在受到反工会立法和司法裁决的威胁的广大工会。委员会的力量迅速 壮大,在1906年大选中赢得22个席位,在下院组织了独立的议会党团,它也因此正式改 称“工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国内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1918年工党在费边主义 的影响下通过第一个党章,提出通过改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全部劳动成果的公平分 配以及劳动者在政治、社会和经济上的解放。这一目标适应了广大工会会员和社会主义 者当时的思想水平和要求,使工党又一次得到发展。1922年,工党取代自由党成为第一 大反对党;1924年组成少数派政府,开始与保守党轮流执掌政权。1945年,工党推出了 实行国有化、增加公共开支、建立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提高工会和工人地位、保障就 业等政策,受到工人群众的欢迎,在选举中获得绝对多数。上述政策的实行也确实缓和 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使英国的社会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但进入 7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英国国内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观念 、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效率低下的国有化形式、沉重的社会福利负担、无孔不入的 国家干预、僵化的劳动市场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工党在“左”的力 量左右下,非但没有调整政策,反而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主张,结果造成党内分裂, 广大选民拒不投工党的票。工党在1979—1992年的四次大选中连续失败,甚至一度面临 失去轮流坐庄地位的危险。
在惨痛的教训面前,工党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从各个方面进行调整。首先,逐 步调整经济政策,不再承诺实行国有化、高税收、高福利和劳动市场管制等国家全面干 预政策。其次,逐步改革组织体制,实行新的表决机制和决策体制,削弱工会在党内的 影响和支配地位,加强议会工党的权力和地位。第三,修改1918年党章“第四条”关于 党的目标的表述,取消对公有制的承诺,承认市场经济和私人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承 诺努力将市场竞争同伙伴关系和合作精神结合起来,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并吸收环境 保护主义者的一些主张。所有这些改革消除了工党在选民心中留下的只知道收税花钱、 不懂得国民经济管理、受工会支配、内部分裂的传统形象,赢得了选民的信任。1997年 ,工党以绝对多数上台执政;2002年,工党再次以绝对多数蝉联大选胜利。
四、经验与教训
综上所述,工党保持和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多种沟通 手段和符合群众要求的纲领政策来实现的;而且上述各方面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工党的实践有几点经验和教训值得注意。
第一,要充分认识保持和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的重要意义。保持和密切党群联系,对 任何一个政党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英国这种现代民主国家尤其如此 。这是因为:首先,它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根本要求和运作前提。现代民主制度的一个基 本特征是,(主要由)政党推举立法或行政候选人,公民进行投票表决,获得多数票的政 党或政党联盟组成政府,代表公民行使当家作主、治理国家的权力。因此,政党是将公 民与公共权力联系起来的桥梁,选民通过政党与国家机构建立起委托与被委托关系。其 次,它是党实现自己的本质和功能的条件,是党获得执政合法性的要求。政党本质上是 为一定阶级阶层的意志和利益诉求而追求执政地位的政治组织。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了解 、集中、表达、执行和协调民意及其利益诉求。一个党如果不保持与群众的联系,就不 能了解并通过一定的纲领和政策主张集中表达民意及其利益诉求,以争取社会支持,协调不同社会阶级阶层的利益;即使上台执政,也不可能长久。因此,所谓群众,就是一个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所谓保持党与群众的联系,归根到底,是一个党履行自己的政治功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的大问题。最后,对于工党来说,群众不仅是其选票来源,还是其主要资金来源。
第二,要确定自己的群众基础并及时根据社会变化扩大它。如上所述,群众是党的阶 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因此,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泛泛谈论保持和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是不 够的。因为首先,一个党的群众队伍在一定时间里是相对稳定的,不能把任何人都当作 自己的群众;其次,从长远来看,这个队伍是变化的,今天的群众可能成为明天的反对 者,反之亦然;最后,在英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的阶级性决定了它们只能集中 、表达和执行它所代表的那些阶级或社群而不是所有阶级或社群的意志和利益诉求,它 们的政策不可能同时对所有的人同样有利或同时让所有的人同样获利。一个政党如果把 所有的人都当作自己的群众,它的身份特征就会消失。因此,一个党不但要弄清楚谁是 自己的群众,而且要争取“边缘选民”、“浮动选民”,更要根据社会变化,不断扩大 自己的群众基础。英国工党之所以在近两次大选中获胜,主要是因为它根据新的社会变 化,在保持与工会的联系的同时,扩大了自己的群众基础。
第三,要根据新情况进行组织改革,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保持联系纽带的牢固和反映 渠道的畅通。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工党组织制度反映了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工会集体 党员在党内占绝对多数的党内构成情况,适应那时的内部沟通需要。70年代以后,个人 党员越来越多,这些人的社会背景和素质与以往的体力劳动者大不一样。因此,必须改 革组织体制特别是决策机制,使他们能在党的各级机构中有发言权,否则,党就会失去 他们的支持。工党在70—80年代长期在野的历史证明,组织系统既可以成为党保持与群 众的联系的纽带,也可以成为消解联系的障碍。
第四,要不断更新沟通内容,发掘新的沟通手段,增加它们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同时 也应当看到,每一种沟通手段都有其局限性,不能厚此薄彼,只看形式,不讲效果。要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保持与群众的联系。但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考虑社会观念 、群众的接受度以及经济成本。工党的组织改革表明,如果运用得当,就能扩大沟通、 加强党内民主、发挥个人党员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加强党内团结,提高领导的地位,削 弱各级组织的涣散倾向。
第五,关键是要制定和推行反映群众要求、维护群众权益的纲领政策。制定正确的纲 领政策既是党联系群众的直接目的,也是党真正联系群众的体现,更是党保持与群众的 联系的根本基础。没有正确的政策,即使组织再完善、手段再先进,也达不到长期稳定 地保持党群联系、长期稳定地执政的目的。要根据变化了的社会条件,审查和调整政策 ,使它们贴近群众、贴近现实、与时俱进、保持吸引力。由于党的思想理论决定党的纲 领,党的纲领决定党的政治战略,党的政治战略决定党的具体政治目标和政治任务,党 的具体政治目标和任务决定党的政策策略,因此,一个党要保持和密切与群众的联系, 说到底,必须保持党的思想的先进性。